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汉语发展中的怪异现象 -- 不速之客

共:💬6 🌺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好文章,但是

正如作者所言,

语言是为了交际的需要而创造出来并在交流中逐步发展的。正因为如此,它和文字的创造、发展都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过程,某种事物以哪个概念作为它的“外壳”;这个概念以什麽样的声音来表示;这个概念与其他概念有着怎样的联系;这个概念的音、形、义在交际中的位置和作用等等,经过一番的“约”“俗”之后而“定”“成”。于是,构成语言的各个方面,都在处于相对运动之中。

由此可知,语言中的字,词和读音并不是有着严格定义的,确定无疑的概念。而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结果。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思维的不断深化,这种约定会不断地进行更改和变化,从而造成了语言的不断发展与进化。

在发展的过程中,如作者所言,会出现一些新约定,这些新约定有些时候反而和已有的旧约定相冲突,这就有了所谓的以讹传讹,也有了作者的这篇文章。

如果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这样的文章和担心究竟有没有必要呢?

语言发展的方向

通常是,语音愈来愈为优美动听;语法越来越为严密完善;词汇益发变得丰富多彩。

一些跟过去的旧约定冲突的新词汇,会不会妨碍我们理解愿意,妨碍我们的交流呢?答案很显然是不会,因为作为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产物,只要大家都明白,那么就是对的。

那么这种以讹传讹对于我们的文化是不是真得就有莫大的害处,不得不一定要除之以后快呢?

我的看法是不见得,从作者举的这些例子来看,大部分都是从古籍中产生的,已经存在了有很长的时间,作为一种新的约定保留了下来。而且在现实社会中应用的地方已经很少了,并不妨碍我们理解古代的文化。所以,我认为,就随他们去吧。没有必要一定要规范纠正。

举语音的例子来作为我的一个例证。先不说上古音,中古音,就是唐宋时代我们的官话与现在的普通话也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没有人追究,因为这些差异是与时俱进的,不妨碍人们的交流和理解。

既然我们可以整理字体,形成通用的简化字,可以容忍语音的巨大变化,为什么就一定要揪住一些小小的典故,或成语的错误用法不放呢?更何况这些用法已经被约定俗成,成为了公认的正确用法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