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五场战争说完战国史1 -- 卡齐云德

共:💬24 🌺7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五场战争说完战国史4

马陵之战――魏国霸权的衰落

经过这场恶战之后魏国的锋芒暂锉,老实了几年(桂陵之战是魏惠王十七年,而马陵之战是魏惠王二十八年或者是魏惠王三十年,中间的这十一年或者十三年魏国基本没有大的主动的对外用兵,但是诸侯国又经常过来打魏国)。等到魏惠王三十年(采用史记的说法),也就是公元前341年魏国又跑去打韩国了。韩国人也跑去找齐国求救,齐国照例派出孙膑去给援兵出主意。这次齐军的主帅据说换人了,不是田忌了,改田婴了(反正都是姓田的,不过这个存疑)。孙膑在轮椅上扇子一挥;“走,咱们还去大梁耍去!”于是齐国人又大咧咧的往魏都大梁走去,一边走还一边吆喝,生怕别人不知道。庞涓那时正在卖力的打韩国呢,一听齐国人又来搅局了,估计头皮都得炸了。只好放弃韩国,掉头去打齐国人。齐国人一看魏国人冲过来了,撒腿就跑,往齐国跑。魏国人就在后面追。

这次孙膑又耍个花招,他怕庞涓追的不够远,就让士兵第一天挖十万人份的灶,第二天挖五万人份的灶,第三天挖三万人份的灶。反正灶的数量是越来越少,显得齐军士卒大量逃散。庞涓再次被忽悠了,就像范伟再次中了赵本山的套,再次舍弃大部队,只带少量轻兵加速追赶。他不知道,他的老同学孙膑同志在马陵道上给庞涓准备了个大口袋。孙膑的口袋布置的中规中矩,挑个路窄的地方,用砍伐的山石树木阻塞道路,道路两旁埋伏下大量的弓弩手。还把路上的一棵大树扒光了皮,给庞涓留了封亲笔信,交代弓弩手说,看好了啊,看到有人打火把看这棵树上的字就给死命的射他。

当天夜里庞涓火急火燎的赶过来,就像赶着投胎一样,一头钻进孙膑给他扎的口袋。看到这棵树庞涓以后果然搞出火把来看,一边看一边读:“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然后天上就下雨了,下箭雨。齐国人万箭齐发,搞定了这支轻兵冒进的魏军。庞涓自杀,魏军主帅太子申被俘。

这就是马陵之战。

马陵之战标志着魏国霸权的衰落。之后魏齐双方在平阿会盟,相互承认对方为王,其实是相互承认对方势力范围。齐国从一个二流国家变成一个一流的强国。之后的魏国基本也就是被人欺负的对象了,隔三差五的和秦国,楚国,赵国打架,国家越打越弱,地盘越打越小,人口越打越少,最后终于被秦国人给灭了。

后世往往将围魏救赵和围魏救韩相提并论,其实如果我们拿出一幅中国地图,将齐国的首都临淄(现在的山东临淄附近),魏国的首都大梁(现在的河南开封)还有韩国首都新郑(今河南新郑)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现,哈哈,如果齐国人真的要去救韩国,就得打魏国经过。所以,围魏救赵是围点打援,围魏救韩最多算是因人成事。用后世西方兵学大师利德尔哈特的观点来看,围魏救赵是典型的间接路线战略,在孙膑之后一百年的西方,伟大的“非洲征服者”西庇阿也用类似的战略调动汉尼拔,在扎马一战成名。

在马陵之战后的六年,魏惠王终于累了,倒下了。他继位的时候,魏国正式最强盛的年代;当他撒手西去的时候,魏国经历了桂陵、马陵的惨败,还丢失了大半的河西之地;魏国在他的统治下,五十战二十败,兵越打越少,地盘越打越小,除了把行政级别升级成王之外一无所得。

魏武侯曾经询问吴起:“现在秦国威胁着我国的西面,楚国像衣带一样地横阻在我国的南面,赵国正对着我国的北面,齐国逼近我国的东面,燕国绝断着我国的后面,韩国据守在我国的当面。在六国军队的四而包围下,形势对我国极为不利,我为此担忧,怎么办呢?”(今秦胁吾西,楚带吾南,赵冲吾北,齐临吾东,燕绝吾后,韩据吾前。六国兵四守,势甚不便,忧此奈何?)这句话充分描写了魏国面临的战略困境:整个国家缺乏战略后方,四面树敌。

吴起其实已经给出了一个答案,那就是时间,必须抢在其他诸国强盛起来之前就灭掉一个方向的敌人,用敌人的土地作为自己的战略后方,再全力争霸中原。吴起和魏文侯选择的是秦国,所以抢先占领秦国的河西之地,争取灭掉秦国。这样,魏国依靠关中平原的战略后方,三面包围韩国,从函谷关俯冲中原,一统天下也不是是不可能的。秦国灭六国的最后一击也是就是这种方法的。可惜魏国赶跑了吴起,全力在中原争霸,错失了这个机会(所以说,魏武侯同志是秦国人民的朋友,周王室的间谍啊)。

魏武侯之后的两千年的西方,德国人施里芬在面对同样的战略困境的时候,弄出了先集中力量打垮西线法国,再全力搞定俄国的施里芬计划,还真的差一点就成功了。唉,魏国,真的是一个非常可惜的国家。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