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学术抽风”走火入魔 -- 查理五世

共:💬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位其实也抽得厉害

[QUOTE]

如弗洛伊德“力必多”观念风靡时,就让一些研究者将目光盯住脐下三寸。我读过一篇讨论秦观用情方式的文章,作者将秦观名篇《满庭芳》(“山抹微云”)中描述离别情境的“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理解为宽衣解带、男女交欢的过程。按照这种“力必多”联想的逻辑,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中“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岂不也可以理解为少女新婚初夜后的香艳情景了?显然,有相当一些学术论著,便是采取这种主观任意地曲解文学作品和历史材料的真实涵义的做法,获得“创造性”研究成果的。

[/QUOTE]

秦观的这两句其实说的相当露骨,都罗带轻分了,后面又说了是青楼薄幸了,难道还要人家一五一十得写出中间过程?那就不是写诗,而是在写《金瓶梅》了。李清照那首也差不多。如果只是“香冷金猊”、“起来梳头”也就算了。“被翻红浪”又作何解?何况自李清照此句一出,“被翻红浪”从此变成古典小说里描写男欢女爱的标准用词了。总不成那些古代说书的都未卜先知,知道弗洛伊德“力必多”。

古人写诗,打打擦边球是常有的事。倒是有些道学先生非要给《诗经》里的爱(艳)情诗做个一本正经的解释,说是什么后妃之德让人笑掉大牙。

说别人曲解的人,最好不要犯这种举例不当的毛病。否则本来是很好的观点也给弄得似是而非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