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浅谈铁路职工的“捎买带”(一) -- 忘情

共:💬120 🌺62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浅谈铁路职工的“捎买带”(一)

什么叫“捎买带”?这是铁路上的特有名词,指的是铁路职工,尤其是列车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便,以火车作为载体,帮别人捎带货物,或者自己从事长途贩运。

其实这个问题自打有铁路起,就一直客观存在着。甚至在《铁道游击队》、《红灯记》这些小说里都有所反映。

在物资匮乏时期,就是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东西。因此铁路职工利用火车全国跑的优势,请列车上的工作人员帮忙到外地代买生活物质的现象非常普遍。司机、列检、列车员、乘警、行李员,各个行当都参与其中。

改革开放以后,物资不再匮乏了,但是这种捎买带现象却愈演愈烈,甚至铁道部不得不将其上升到路风问题来处理。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首先,各地的物价差异是捎买带的力量之源。

众所周知,同样规格,相同品质的商品,在全国各地的价格并不尽相同。在有条件的时候,能托人捎来更便宜的商品,何乐而不为呢?

96年京九线贯通时,在我们局管内要经过黄麻革命老区和赣南革命老区。当时的这两个老区交通非常不便,生活水平不高,物价低得惊人。刚通车那会儿,那里铁路沿线的土鸡蛋才五分钱一个,够便宜的吧?于是铁路职工纷纷托人在这两个老区大量购买农副产品,土鸡蛋是论筐买。很快就将当地物价给抬上去了,当地经济由此加速发展。过了几年,物价已经和外地差不太多,自然没人再象刚开始那两年一样大量捎带农副产品了。

07年正是全国猪肉价格疯涨的时候。那会儿北京人民叫苦连天,可我们跑到北京菜市场一问价,个个惊呼首都的肉价咋就这么便宜呢?首都人民的工资水平远远高于我们那个老区,但肉价却足足比我们那里便宜四成。就这个状况首都人民居然在媒体上叫苦连天?那咱们工资低,物价高的老区人民企不是不要活了?

于是有些人干脆几十斤、几十斤地买肉带回去捎给亲朋好友。不过这么做有一定限制,因为列车上的冰箱容积有限,你要是不搁在冰箱里,车厢里温度不够低,搁上24小时后没准肉就会变质,那就得不偿失了。

其次,追求生活品质也是重要原因。

按说现在商品极大丰富了,只要你有钱,基本上就没有买不到的东西。但是铁路有铁路的特点,那就是铁路职工来自五湖四海,一些生活习惯和口味爱好往往与工作单位所在地方格格不入。

就拿我们局来说吧,有一部分人是解放战争时期南下的,他们及其后代仍然保持着北方的一些生活习惯。南方的馒头总是发得松软膨大,这些祖藉北方的职工们就觉得“粘牙、没嚼头”,于是便特别喜欢托人从山东、北京带那种特别瓷实、能用手撕成一层一层的馒头。至于大葱,本地人不喜欢,需求量少,商贩们自然进货也少,而且北方人觉得本地的大葱不地道,吃起来不够劲,于是特别喜欢从山东捎带大葱。

除了南下的,我们这儿江浙一带人的特别多,那儿的人喜欢吃甜点,喜欢吃水果。而本地人口味是以咸、辣为主,对水果的喜爱也远不及江浙人。所以虽然本地的水果销量中,铁路地区占了大头,但其质量、价格仍不能令铁路职工满意。

于是季节性地捎买带水果,就成了铁路的一大特色。在我们这儿,主要是捎带福建的沙田柚,西安的石榴,北京的苹果、葡萄和梨(因为我们这儿没有到天津的车,所以从北京带)。

因为这种捎买带的现象普遍存在,所以在许多地方已经形成了相关产业。列车工作人员到目的地后,甚至不用自己亲自到农贸市场去,自然会有专门做这种生意的商贩上来主动洽询。或者路子走熟了,乘务人员直接一个电话,有人就会把你所需要的货物送上列车,当场钱货两清。

想当年,我也请乘务员带过一次柚子。我自己跑车时也帮别人捎带过东西。但后来仔细一想,这种捎买带其实往往得不偿失。

为什么呢?

首先,你请别人帮忙捎买带,你就欠了别人人情。其次,如果是你自己去买东西,肯定会货比三家,挑三捡四,讨价还价。但是你请别人捎买带,别人既不可能货比三家,也不可能讨价还价,更不可能精挑细选,往往是见了就买。这种做法完全可以理解,但是这么一来,你托别人捎买带的商品就未必真的划算。再说了,经常逛市场的人就知道,同一种商品往往在不同的摊位有价格差异。尤其是农副产品,甚至是上午和下午两个价,街头和街尾两个价。如果遇上不明事理的,弄不好还会以为你在其中赚了他钱呢。真要赚了钱那另当别论,要是冤枉了,那就是太监又做了,皇帝又得罪了,两头不落好。你还真没处说理去。

所以到了后来,我再也不沾捎买带的事了。说实话,咱又不开店,自家用的东西靠捎买带是省不了几个钱的,欠人情不说,还麻烦得要命。

可是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咱铁路上有170万职工,想法各不相同,因此捎买带还是有着巨大的市场的。不但如此,从90年代中期通货膨胀一直到前几年,铁路职工利用职务之便的捎买带现象愈演愈烈,简直到了不象话的地步。

(未完,待续)

忘情:【原创】浅谈铁路职工的“捎买带”(二)

忘情:【原创】浅谈铁路职工的“捎买带”(三)

忘情:【原创】浅谈铁路职工的“捎买带”(四)

忘情:【原创】浅谈铁路职工的“捎买带”(五)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