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我的前女友——2003年3月,伊拉克 -- 一身轻松

共:💬103 🌺1104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第五部分 到达巴格达郊外

从基尔库克到巴格达的路上比较愉快,由于米军有意识地没有破坏这段道路,汗马终于可以敞开了跑,意外地是,在路上他们居然碰到了S的同事~!这帮“记者”们完成了“采访任务”,也向巴格达方向前进。他们的车上有完备的通讯设备,看到来客中有女性,有好事者马上通知米军营地,“准备一些女人用的东西,我们有贵宾要来”。

午餐是在路边进行的,而且热情的米国“记者”们大方地拿出很多明显是军用包装的快餐,幽默地说,战争期间嘛,只能将就一下了。也就是这次午餐,她第一次见识了米军是拿汗马的排气管做饭的。

一路上,他们并没有遇到任何阻拦,尽管伊拉克军队仍在某些地方抵抗着米军,但看起来没有人关心这些“记者”们,用她的描述,一路上风光满好的,除了偶尔有战斗机从头上飞过去,伊拉克其实是个挺漂亮的地方。但随着接近巴格达,乐观气氛渐渐消失了,S的同事不停地通过电台告诉他们前面哪些地区可能有伊拉克人活动,接着就告诉他们比较安全的路线的GPS数据。

大概到了5点多的时候,车队到达了米军在巴格达城外的军营。

话分两头,先说调查组。按照导师的安排,调查组在这里将稍微休整一下,综合其他调查组的资料后,他将带一部分人员进入当时已经处于被包围的巴格达,继续他们的课题。但S坚决不同意风险如此大的行为。因为巴格达是萨达姆政权的首都,即使是米军,也预料伊拉克人将在巴格达展开最后抵抗,而且萨达姆在1991年拿西方人质当盾牌,一旦调查组遇到这种情况,米军方面根本没有任何办法保障他们的安全。

而导师的看法则是,越是激烈的战场,其现场的资料才越是真实,更能表现课题的研究价值,至于风险,导师认为,他们是为人道使命而来,伊拉克人不会过于为难他们——是迂腐还是执着,大家自己判断吧。

最后的解决办法是非常米国式的:导师将自己的意图和此行的风险告诉了志愿者,让他们自己决定时候进入巴格达。出乎S意料的是,基本所有队员都愿意进城。于是,导师决定其他人在军营中整理资料,他自己带的这一组将进入巴格达。

在进入巴格达之前,有三天的时间进行休整。

关键词(Tags): #巴格达(嘉英)#我的前女友(landlord)#伊拉克(landlord)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