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七·五事件新披露的细节 -- 六千

共:💬100 🌺22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资料:“伊扎布特”组织在中亚的活动与新疆稳定

“伊扎布特”组织在中亚的活动与新疆稳定

马明月 (新疆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 “伊扎布特”是一个国际宗教极端组织,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亚地区发展蔓延,其政治主张和组织活动日益对各国政权构成现实威胁。在认识和处理“伊扎布特”问题上,中亚各国政府有成功之处,也有教训。90年代末,境外‘‘伊扎布特”组织开始向新疆渗透。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依法予以严厉打击。

一、“伊扎布特”组织简况

“伊扎布特”(Hizb-ut-tahrir),系阿拉伯语,译为“伊斯兰解放党”或“伊斯兰拯救党”,前身是“穆斯林兄弟会”巴勒斯坦分支机构,由耶路撒冷伊斯兰教教法官塔吉纳巴尼法拉斯蒂(1909—1979)于1952年创建。

“伊扎布特”组织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即“通过发动非暴力的和平‘圣战’,建立单一的伊斯兰教法统治的‘哈里发’国家”。该组织自称将分三个步骤实现这一目标:首先,用伊斯兰意识形态和伊斯兰教规来统一大众意识;之后,使信奉伊斯兰和执行伊斯兰教规成为合法的政治问题;最后,建立伊斯兰政权。

“伊扎布特”组织有严密的组织体系。中央机构是“伊扎布特委员会”,其下层组织逐级为“伊扎布特”君主、“伊扎布特”君主部、玛扎里木官廷、木依塔买德、乃克甫、加哈孜等。基层一般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五至七人组成,并有一个小组长。

“伊扎布特”组织主要采取说教方式发展成员,程序十分严格。对愿意加入组织的人员,要先培训,再考察,最后符合条件的人员方能被吸纳为正式成员。该组织有严格的活动原则,为保证思想和行动上的统一,下级必须绝对服从上级。

由于“伊扎布特”组织极端的政治主张、严密的组织体系、诡秘的活动方式,其所在国政府普遍感到威胁严重。因此,该组织成立以后,埃及、约旦、突尼斯等国相继将其列为非法组织,进行强力打压。与此相反,西欧、大洋洲的一些国家对“伊扎布特”却采取了容忍政策,有的还认为它是合法组织,使该组织在那里的活动、发展有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空间。总的来看,“伊扎布特”组织在西欧、大洋洲、中东、北非、南亚、东南亚等地都有活动,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还取得了比较迅速的发展。

二、“伊扎布特”组织在中亚的发展蔓延

20世纪90年代初,“伊扎布特”组织进入中亚,重点在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活动。在塔什干、撤马尔罕、安集延、奥什、贾拉拉巴德城区和周围偏僻落后的农村地区,“伊扎布特”组织找到了适合生存的土壤,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形成了以费尔干纳谷地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活动区域。在塔吉克斯坦北部工业区列宁纳巴德州、吉尔吉斯斯坦北部伊塞克湖地区、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地区和南部旅游区,这些宗教极端势力一向很少涉足的地区,现在也都发现了“伊扎布特”组织的活动。目前,俄罗斯也大量出现“伊扎布特”分支机构。

主要靠各种说教方式,“伊扎布特”组织在中亚迅速地传播思想、发展成员。除了靠所谓“自由传道人”、“民族思想家”去做思想动员工作外,他们还印刷和散发了大量宣扬“伊扎布特”思想的宣传品,包括书籍和传单。2001年3月,塔吉克斯坦警方在卡洛夫斯克市对一名“伊扎布特”成员采取行动中,一次在其家中查获9000多份“伊扎布特”传单。这样的情况并不罕见。近年来,中亚警方相继发现并捣毁了几个“伊扎布特”地下印刷厂,证明这种宣传是一种有组织行为,而并非自发活动。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也成为“伊扎布特”组织的宣传舞台。截至目前,该组织在欧洲、南亚等地建立了“伊扎布特政府”网站、“哈里发”网站等十几个网站,用英语、阿拉伯语、俄语、德语、乌尔都语等10多个语种向外界发布信息;在英国、巴基斯坦、苏丹等国家,“伊扎布特”组织还设立了公开的新闻发言人。据媒体称,目前,乌兹别克斯坦有7.5万人接受了“伊扎布特”思想,5000—8000人成为该组织的正式成员,在吉尔吉斯斯坦有2000—4000名成员。在“伊扎布特”组织成员最活跃的奥什地区,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接受了“伊扎布特”思想。

三、“伊扎布特“组织在中亚的逐渐坐大原因不是偶然的

第一,中亚在宗教信仰上是伊斯兰教的传统地区,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费尔干纳、塔什干地区历史上还是伊斯兰教的一个中心,只是由于前苏联采取限制挤压政策,伊斯兰教才没有得以充分发展,极端势力的活动更是无法抬头。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中亚各国出现了思想真空,政府普遍对宗教采取了宽松政策,但同时也放松了对宗教极端势力的防范和打击,一些党派和个人为了捞取政治资本,甚至将宗教和宗教极端主义混为一谈,客观上为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空间;当地一部分人的宗教思想、宗教情感在长期被压抑后,终于得以狂热地、不加辨别地释放或吸收,也为宗教极端势力的迅速渗透、扩张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第二,中亚一些国家政府腐败严重,经济落后造成了大量的贫困和失业,国内民族、宗教等社会矛盾十分突出,“伊扎布特”组织提出的一些主张,取得了社会中下层人员和弱势群体的信任和认可。该组织顺势提出,要将三种人作为组织发展的主要对象:贫困人群、对社会不满的人和不被承认的“民族思想家”。在吉尔吉斯斯坦奥什、贾拉拉巴德地区,加入“伊扎布特”组织的大多是乌兹别克人,他们中的大部分相信“伊扎布特”组织会保护乌兹别克人——这个当地的少数民族的利益。该组织声称,已经可以代表部分地区,尤其是吉国南部农村地区人民的利益,完全有资格代表传统穆斯林进入吉尔吉斯议会。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偏远农村,“伊扎布特”组织取得了许多农民的信任,被称为“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一些学校里,“伊扎布特”组织成员希望建立一个“公正的体制”,并对社会产品实行再分配,就如同教权统治下那样。可以看出,年轻人加入该组织,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对付严酷的低收入、失业等社会问题。此外,不排斥女性成员加入,也使该组织的人员力量得以迅速壮大。

第三,外部力量的干预。这种力量包括思想和组织两个方面。“伊扎布特”组织秉承的是伊斯兰极端主义思想,渊源就是埃及的哈桑班纳、赛义德库特和克什米尔的毛杜迪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想。它集中体现在思想极端化,要求“一切回到《古兰经》去”,对非伊斯兰的东西一律排斥;宗教社会化,实现伊斯兰教法对国家事务的完全管理;宗教政治化,即伊斯兰教就是政治。哈桑班纳有句名言:“伊斯兰教是信仰又是祟拜,是宗教又是国家,是《古兰经》又是宝剑”,明白地反映了这种思想的实质。20世纪70年代伊朗“伊斯兰革命”以后,世界性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回潮,沙特、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的宗教极端势力本来就与中亚宗教极端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趁着苏联解体的空隙,自然把这种极端思想和组织活动延伸到了中亚地区。

“伊扎布特”组织本质上不是宗教组织,而是一个政治组织。它打着伊斯兰教的旗号,并企图通过思想控制和完整、严密的组织体系,来实现他们用伊斯兰教来改造、统治社会的目的。与“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伊斯兰复兴运动”等祟尚武力的宗教极端组织不同,“伊扎布特”组织还包裹着一层“非暴力”的伪装,让人误以为他们的活动还只停留在思想意识层次。20世纪90年代末,中亚的恐怖主义组织“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制造了“巴特肯事件”等一系列武装袭扰、恐怖袭击事件后,中亚各国政府对宗教极端势力的迅速坐大感到十分震惊。在打击其现实恐怖破坏活动的同时,“伊扎布特”组织的政治诉求——“拿下费尔于纳谷地,在中亚建立伊斯兰哈里发国家”,也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矛头直指中亚各国现政权。“伊扎布特”已引起了中亚国家的普遍警惕,其组织机构遭到了中亚国家政府的强烈打压,不断有成员被捕。据消息称,仅2001年,乌兹别克斯坦警方就逮捕了近100名“伊扎布特”组织成员,吉尔吉斯斯坦警方逮捕了47名,塔吉克斯坦警方逮捕了15名。2002年至2003年上半年,塔吉克斯坦共打掉上百个“伊扎布特”分支机构; 2003年1至5月吉尔吉斯斯坦破获“伊扎布特”案件达50多起,仅5月就抓获20多名骨干成员。2003年1月,乌兹别克斯坦提出将“伊扎布特”组织列入国际恐怖组织黑名单;2月,俄罗斯宣布准备将“伊扎布特”等15个组织列为恐怖组织,并没收其财产,冻结其银行账户以及转账到国外的资金。

四、“伊扎布持“组织在中亚的新动向

尽管受到各政府的严厉打击,中亚的“伊扎布特”组织依然在继续活动,其新动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寻求公开化、合法化

2001年下半年以来,“伊扎布特”组织积极寻求与各国政府对话,企图实现宗教极端活动合法化。2001年4月中旬,“伊扎布特”组织声称要在奥什的卡拉苏镇举行会议,并计划邀请吉尔吉斯宗教领袖和宗教事务委员会负责人参加。2002年1月底,吉尔吉斯一家官方报纸发起讨论“伊扎布特”组织要求公开合法化的问题。2001年7月,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安集延地区分别发生了由“伊扎布特”组织成员亲属发起的抗议示威活动。结果,此次抗议活动受到了许多国际媒体和“人权”组织的关注。与“伊扎布特”组织关系密切的亚洲自由电台、吉尔吉斯解放电台和BBC电台,不厌其烦地将所谓“揭露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政府镇压‘伊扎布特’的罪恶行径”作为一个重要话题。

客观地讲,“伊扎布特”在中亚地区谋求合法化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2002年1月上旬,在古尔吉斯斯坦奥什地区,已经有1500多名“伊扎布特”组织成员在执法部门登记注册;2002年2月19日,吉尔吉斯斯坦宗教事务委员会主席也称,“伊扎布特”组织“在吉国正式注册没有任何障碍,大门是始终敞开的”,“只要该组织成员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他们就可以自由注册,自由开展活动”;乌兹别克斯坦在一贯的高压政策遇到来自社会中下层的“伊扎布特”组织成员的阻力后,似乎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2002年1月30日,塔什干市法庭以“非法殴打疑为‘伊扎布特’组织成员的被拒捕者致死”为名,判处4名警察20年监禁。法庭宣判后,一些“人权”组织对此表示欢迎,并要求对其他类似事件进行处理。就连一些乌兹别克斯坦的官员也称,乌兹别克斯坦的伊斯兰极端组织只能地下活动,惟有“伊扎布特”组织敢半公开活动,甚至在大街上散发传单,成员被捕后,总是公开承认自己是“伊扎布特”组织成员。目前,中亚一些国家政府虽然公开表明了他们对“伊扎布特”这一宗教极端组织的打击态度,但在这些国家上层和内部,反对的声音也很大,今后出现态度摇摆、政策松动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2.利用社会矛盾和热点问题扩大影响

在美国实施军事打击阿富汗行动之后,“伊扎布特”组织反对美国对阿富汗的打击,并对于中亚国家向美国提供军事基地等强烈不满,号召穆斯林群众联合起来反对中亚现有的政权。他们这种“不要东方,也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的思想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支持。2002年4月初,在比什凯克进行的一次民意测验中,有77%的人对美国驻军中亚持否定态度。

中东局势因巴以问题再度紧张后,“伊扎布特”组织号召人们起来,针对以色列发动“圣战”,并向约旦政府递交文件,要求派兵“解放巴勒斯坦及其人民”。美国对伊拉克动武后,“伊扎布特”的《哈里发》网站刊载大量文章,谴责为美英军队提供支持或对此保持中立的穆斯林国家,强调“伊拉克有权力拥有并保留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来捍卫穆斯林的领

3.有暴力恐怖化倾向

“伊扎布特”组织声称其活动决不诉诸武力,但实际上并非如此。2001年以来,乌兹别克斯坦苏尔汉河州警方逮捕了94名“伊扎布特”成员,从这些人身上不仅搜出了大量传单,而且还缴获了手榴弹、轻武器、弹药筒等一批武器弹药。2002年4月,哈萨克斯坦警方在该国南部“伊扎布特”被捕成员住处,也搜缴了武器、炸弹等物品。2002年4月18日,阿塞拜疆法院对六名涉嫌用炸弹袭击美国驻阿塞拜疆大使馆的“伊扎布特”组织成员进行了审判。2003年6月,俄罗斯安全部门与内务部门联手抓获了121名准备参加“革命”的“伊扎布特”武装分子,打掉了一个完整的武器库,缴获了500多公斤炸药和用于配制炸药的三硝基甲醛等化学原料及宣传品等。综上分析,“伊扎布特”组织中的一部分人有可能放弃以前所宣传的“和平方式建立哈里发国家”的主张,转而采用武力方式达到其目的。

“9·11”事件后,有消息称本·拉丹的“基地组织”、“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与“伊扎布特”组织继续保持了密切关系,并联合建立了“加玛艾提一伊扎布特组织”,许多“伊扎布特”成员在中亚经过几年训练后便加入了更庞大的国际性极端恐怖组织。这极有可能表明,“伊扎布特”开始与国际恐怖势力联手,或者说,国际恐怖势力要以“伊扎布特”为掩护进行新的活动。

4.向宗教领域渗透扩张

“伊扎布特”组织成员构成比较复杂,以无业青年和宗教学生为主。此外,也包括一些商人,甚至是政府机关的公务员。现在,清真寺、宗教职业者成为“伊扎布特”组织的新目标。近年来,中亚各国建立了大量的清真寺,仅吉尔吉斯斯坦就新建了两万座清真寺。这些清真寺中大部分在修建时都得到了来自国外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宗教极端思想特别是“伊扎布特”思想也渗透而入,许多清真寺的宗教人员接受了“伊扎布特”宗教极端思想,讲经坛成为宣扬“伊扎布特”思想的讲坛,清真寺成了宗教极端组织的活动中心。2003年3月27日,吉尔吉斯斯坦警方在奥什地区逮捕了一名散发“伊扎布特”思想传单的清真寺宗教人员。据媒体报道,此类事件在费尔干纳谷地已经是很平常的事了。

5.“伊扎布特”组织在新疆的渗透

由于民族、宗教、地域、历史等诸多原因,新疆“三股势力”的活动历来与中亚“三股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据权威部门透露,新疆境内已经有“伊扎布特”组织的活动。1999年,新疆首次发现中亚“伊扎布特”组织在新疆建立的分部,重点在青年、知识分子中发展成员,标志着境内外的宗教极端势力相互勾联,在新疆开始了有组织、有规模的现实活动。2001年,有关部门再次发现境外“伊扎布特”组织在新疆的渗透活动,而且,其成员不仅包括知识分子,大量的“三股势力”残余分子也混迹其中。我们认为,这与“9·11”事件后崇尚武力的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处于调整蛰伏状态,“伊扎布特”组织想乘机在中亚的宗教极端势力中挑头扛旗有直接联系。

总体上判断,新疆出现的“伊扎布特”组织,是当前国际宗教极端势力为争夺思想阵地,加紧向中亚、包括新疆输出“伊斯兰革命”,实现“伊斯兰政治化”的一个重要步骤。“伊扎布特”组织想利用新疆跨国民族和穆斯林群众比较多这样一个条件,加快包括新疆在内的中亚地区“宗教政治化”极端活动;新疆“三股势力”要利用“伊扎布特”这种组织形式重新整合力量,伺机进行新的破坏活动;大量普通信教群众出于朴素的宗教感情,为“伊扎布特”思想宣传所蒙蔽,也被裹挟加入了组织。因此,新疆“伊扎布特”组织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宗教极端势力的问题,而是多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处理难度非常大。

五、防范打击“伊扎布特”组织时应注意的问题

1.要提高辨别能力,保持高度警惕

“伊扎布特”之所以能在中亚迅速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对其性质没有认识清楚。甚至现在,还有人认为它是一个宗教组织、教派或者是一个宗教政党。这种定性上的错误,直接导致了政策左右摇摆和处理轻重不一。

实际上,以“伊扎布特”组织为代表的宗教极端势力是伊斯兰教的政治化和政治化的伊斯兰教的综合反映。它在思想上和行为上都具有极端性、排他性和暴力性;它的目标是要通过“圣战”来摧毁“异教徒”的统治,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神权政权,实现社会政治、管理的全面伊斯兰化;它声称“发扬宗教”、“非暴力”都只是幌子,最终日标还是现实政权,其危害性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这甚至比直接的暴力恐怖活动更难防范、更加危险。

应当看到,“伊扎布特”组织不是一般的宗教组织,而是国际宗教极端组织,是“三股势力”的一部分。“伊扎布特”组织的宗旨和任务决定了它反政府、反社会的性质,任何国家都会不允许其存在、发展。从掌握的情况看,“伊扎布特”组织已经把新疆作为中亚“哈里发”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再向内地蔓延,势必会影响全国的稳定。因此,对“伊扎布特”等宗教极端组织的渗透活动,必须坚决予以铲除。

2.加强国际合作,依法予以严厉打击

当前,中亚各国都面临着“伊扎布特”组织的严重威胁。“9·11”事件以后,虽然中亚各国继续加大打击力度,大批“伊扎布特”组织成员被投入监狱,有的国家还提议请联合国将“伊扎布特”组织列入国际恐怖组织,但是,如同瘟疫般的“国际恐怖主义”一样,宗教极端组织“伊扎布特”的跨国性、联动性,使各国凭借自身力量都无法将其彻底铲除。“携手合作,共同打击,以地区的稳定确保本国的安全”是我们的主张。中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并且和中亚国家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等一系列国际公约、条约,联手打击“伊扎布特”组织有充分的法律依据。近期,在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倡议下,中亚各国启动独联体安全体制,联手对中亚“伊扎布特”组织采取一次联合清剿行动,并将其列入恐怖组织名单。乌、古等国已提请联合国、美国将其列入国际恐怖组织名单。我们认为,加强与上述国家的联络和交流,共同合作打击“伊扎布特”的基础已经具备。可以先从情报交流开始,今后逐步深化。

3.把握好刑事政策,打击极少数,教育大多数

对“伊扎布特”组织打击是前提,防范是基础。在具体操作中,要严格执行法律,还要注意运用刑事政策,以争取教育为主,以巩固政权为目的。对极少数骨干分子,要严厉打击;对大多数被蒙蔽的群众,要想方设法挽救教育。目前。在一定范围内,应当将“伊扎布特”的丑恶嘴脸、险恶用心公之于众,待实际相对成熟后,公开将其认定为非法组织、宗教极端组织,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坚决、彻底地予以铲除。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