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岂曰将将与将兵 -- 喵咪呜

共:💬24 🌺5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讨论】岂曰将将与将兵 7

再看各军区的。回忆录中:

北京军区空军还比较好,没有跟着起哄,其他如沈阳军区空军的黄立清、南京军区空军的聂凤智、广州军区空军的吴富善,都是些老资格,还有成都指挥所的高厚良、武汉军区空军的傅传作、廖冠贤等,他们和常委一些人结合在一起,哄啊、闹啊的,……。

而据李中权本人和聂凤智说,其实北空的李中权也在其中。

这个,这个……

还有段故事,也是第一次看到。

这时,毛泽东就想起了几位老帅,不知道在批判了他们以后,这几个人会不会在背地里有什么不满,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有没有转变。毛泽东想知道他们住在西山究竟在干些什么,就想派人去暗地里察看一下。

毛泽东……要叶群乘机把王秉璋送到西山,去和老帅们住到一起,看看那些老帅们在干些什么,说了些什么,都有哪些活动,有没有串联?……

后来林豆豆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我。

后来,王秉璋通过我转给毛泽东的报告至少有两个。我还记得,这两个报告都是用记录本的纸写成。在报告里,王秉璋把他与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三位元帅,大概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一起散步、谈话什么的,都写得清清楚楚。两个报告都说,老帅们在受到批判以后,接受了教训,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都有所转变,一致认为这个运动搞得好,对“反修、防修和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起了很大的作用。两个报告都是这样的内容。

毛泽东看了这些报告,曾经批转给林彪、周恩来以及中央文革的人传阅。不久,毛泽东就采取了一些措施,来保护这些老帅们。

关于陆定一。

通过多方资料的了解,一直对各个历史时期的陆老都非常尊崇。陆老也是少有的厚道人,曾经在风暴之前对太祖说,自己思想跟不上运动,负责不了宣传,太祖也没有为难他。改开之后的几个关键时点上也有自己的立场。

陆定一是不赞成写上“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陆定一认为,如果“资产阶级自由化”是“文革”中批他才发明的词汇,那末,我们今天为什么还要沿用这个词汇呢?他让我帮他查查,看看是不是这样一个来历。

我让也是参加起草小组的郝怀明同志同我一起查。查的结果,……但这个提法的历史还要早。我们查到,在我们党的文献中,刘少奇一九五九年《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一文就用过这个提法。

…………

宣读过后,胡耀邦照例发问:“还有什么意见没有?”照例,大家都不再提意见。

但是,陆定一表示要发言。

他说:我对这个《决议》很赞成,很好了。就是一点,这是我第四次提这个意见了。……我主张去掉现在的文件草案中“搞资产阶级自由化”这几个字,还留着后面的句子,很好嘛。这就同“文革”错误分开来了,去掉那几个字没有丝毫损害。

…………

接着发言的,有的赞成陆定一的意见,建议去掉那个词。也有几位主张维持原案。前一方面的发言博得掌声,后一方面的发言也博得掌声。

这时,邓小平讲话了。这就是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那篇著名的讲话。他斩钉截铁地说: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我讲得最多,而且我最坚持。……现实政治要求我们在决议中写这个。我主张用。反对自由化,不仅这次要讲,还要讲十年二十年。

一锤定音。邓小平发言后,几位超重量级人物也表示主张维持原案,保留这个提法。决议按原案通过了。

以前听说过有关叶群匿名信的事件,想不到是陆老的夫人。而且信的内容可说是不堪。甚至还有:

这许多匿名信的署名都是王光X,发信的地址也是用王光美母亲所办的托儿所地址。这自然会被看作是挑拨中央常委之间的关系。而且,不少信是用明信片的方式发的,这等于是公开的传单。

在 《陆定一传奇人生》:严慰冰“匿名信” 中有以下记述:

可是有时她却又做出令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来,她有精神病完全是真的。从1961年到1966年5年间,严慰冰写了50多封匿名信给林彪、叶群一家,往往是在有病的情况下写的。

综合所能得到的材料,严应该确实是精神有问题。

陆老在痛失前妻唐义贞之后,又面临如此变故,真是为之黯然。

继续小故事,在成祖落魄的日子。

1932年……,唐义贞还意外地遇见被押解着的面容憔悴的邓小平。她请看守将他带到自己的住处,用仅有的一个银元买了两只鸡,让邓小平打了一回牙祭。临走还让邓小平将没吃完的鸡带回他的禁闭室。

在《王光美访谈录》中是这样记载的:

  黄峥:光美同志,能不能请您说一下您所知道的严慰冰同志写匿名信的情况。

  王光美:……  严慰冰同志写匿名信这件事,我原来一点也不知道。叶群固然很坏,但我觉得严慰冰同志采取这种方式实在不好,有问题可以向组织上反映嘛!而且,她反对叶群,可又要把这事往别人头上栽,这不是挑拨吗?她在有的匿名信上署名“王光”,信里说“咱俩是同学,谁也知道谁”,还把发信地址故意写作“按院胡同”。按院胡同是我母亲办的洁如托儿所的地址。这不是有意让人以为写信人是王光美吗?

我原先完全蒙在鼓里,好几年都不知道,一直到破案,才大吃一惊。

  刘源:还有的信署名“黄玫”。南方人黄、王的读音不分,也是有意让人往王光美身上联想。匿名信还挑拨叶群和女儿豆豆的关系,说豆豆不是叶群亲生的。这也罢了,可是在给豆豆的匿名信里竟说:你没发现你和刘家的平平长得特别像吗?弄得豆豆疑神疑鬼,常往我们家跑,看平平的长相,还抱着平平哭,闹自杀。

接下来记述了一件真正意义上的政治传单事件。

一九六七年十月八日晚,在北京外交部街四周的邮箱里,同时被人投入一种油印的传单,署名为“中国共产党中央非常委员会”。传单说,当前正在进行的“文化大革命”,与其所宣传的革命词藻完全相反,实际上是在政治上、组织上、经济上、文化上、思想上对党和国家的全面破坏,时间越长所造成的恶果就越加严重。

传单还指名道姓地批判了中央文革的主要领导人陈伯达、康生和江青,……传单还指责了林彪……

……

传单还进一步指出:“作为党的领袖,毛主席也不能辞其咎。……”

传单唯一赞扬的人是周恩来,……在批评和批判了许多人之后,传单对周恩来的这种赞扬显得非常显眼和突出。

接下来,传单提出了一些建党建国的纲领性主张,……

回忆录中只有抓到一个工人就草草结案,不清楚哪里有进一步的资料。在文格结束后西单墙时期,有没有组织或新的个人声称对该传单负责呢?

公安部有刘坚夫(这名字)的一份材料,与回忆录内容颇有出入,完全是作为一个反面案例,估计那位仁兄不会被平反了。

“中共中央非常委员会”案侦破记(刘坚夫)

来自:公安部 时间:2007-07- 02

这封反信使用16开油光纸油印,全文一万多字。写信人对解放后中国共产党的内外政策,特别是对我国的外交政策,进行了全面的攻击。对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进行了人身攻击。全信字迹清楚、端正。标题为“中共中央非常委员会给全体党员的一封公开信”,署名“中国共产党中央非常委员会”,落款日期 “1967年10月1日”。

杨、余、傅事件

据我所知,对下属的子女如此关心,由叶群亲自出面安排工作的,仅杨毅一人而已。

关于单世充,回忆录里8得很劲爆,日记本里的诗都8出来。

官方记录中,杨毅被迫害致死。回忆录中只是说

至于杨毅,……她到了四川不久就吞服安眠药自杀,好在发现及时被抢救了过来。杨毅自杀的这件事,我报告了林彪。林彪说:“那就把她送到杨成武那里,让他们全家住在一起吧。”按照林彪的意见,我派人把杨毅送到了龙门。至于那以后的情况,我就不知道了。

官方说法中,还出现了总理。

周恩来亲自过问了杨毅一事,并先后批示过三个有关杨毅问题要妥善处理的文件。最后一个文件,是周恩来重病中无法动弹,叫邓颖超念给他后颤抖着手签下自己的名字的。最后,关于杨毅问题的结论是:杨毅同志是受林彪集团迫害致死,追认杨毅同志为革命烈士!

整个事件的是是非非自在人心,回忆录中披露的一个小细节倒令人眼前一亮。

驻京部队团以上干部会议的第二天,江青给温玉成写了一封信。这封信送到北京卫戍区收发室时,收发室的人说:“我们这里只有一个傅司令,哪里又来一个温司令!”他们把江青的这封信退了回去。

这才是带兵的人啊。

可能叶群给吴司令写信,到空司收发室,收发室的人会说,我们这里只有林太子,哪里有吴司令。回忆录里就提到余立金有满腹委屈:刘亚楼在时是吴(无)政委,吴法宪当司令后是余(多余)政委。

回忆录里两次提到许和尚从南京送的材料,一次是余立金的,一次送的是“伍豪启事”。许和尚的女儿居然是飞行员,真是将门虎女。

虽说张爱萍就对杨上将颇有微辞,但像回忆录里这样相提并论还是有点胆大。

叶群和赵志珍这两位主任也都是了不得的人,我谁都惹不起。……

就在我和余立金坐车刚刚走进杨成武的家门(注:这句话真有点不通),赵志珍就开始对我们大发脾气,……接着,我要求见杨成武说明情况。赵志珍拒不让见,说:“杨成武身体不好,不见!”

……

余立金看到这种情况,就动上了心思。这以后,他就一下子靠到了杨成武那里。

……

这两位主任都是不得了。

王、关、戚

很早以前,还把这个王力和写《古代汉语》的王力混淆了,觉得那样的学者怎么会是小爬爬。

回忆录里也8得可以。

江青本来非常器重和喜欢戚本禹,经常把戚本禹带在自己身边,一起进进出出,还要戚本禹学会游泳、学会骑马、学会打枪等等。戚本禹也把江青当在自己母亲一样看待。可能就因为如此,让戚本禹有点忘乎所以,居然送了一套《红楼梦》给李纳,以至江青怀疑戚本禹对李纳有非分之想。

可怜哪……

戚本禹被关起来以后,江青还不肯罢手,又让人把戚本禹的妻子也关了起来,这一下就殃及到了他们的孩子。当时戚本禹的两个孩子都没有上学,两个孩子没人养了怎么办?为此,江青找到杨成武,然后她和杨成武又找到我商量说:“两个孩子放到什么地方去,是不是可以放到你们空军的一个机场?”……我说:“那就放到通县机场吧。”杨成武说:“放到通县机场不行。”我又提出放在涿县和上海。江青都说不行,说要放得远一点。最后,直到我说出放在青海格尔木机场,江青和杨成武才同意了。

最近看三叔的盗墓笔记,就提到这个地方(寄出录像带)。

这是一座传奇的城市,格尔木在藏语意思是”河流密集的地方”,虽然一路飞过来全是戈壁,但是也可以想象当时城市命名时候的样貌。我在飞机上看的资料是说,这座城市是当年”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把青藏公路修路兵的帐篷扎在了这里,扎出来的一个城市。

(格尔木是蒙古语)

慕生忠少将

当年慕生忠来到昆仑山下。寻找“格尔木”(蒙古语,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大家问带队的慕生忠:“‘格尔木’在哪里?” 慕生忠把拐杖往地下一戳,说:“我们的帐篷扎在哪里,哪里就是’格尔木’!”

…………

1959年,因为他和彭德怀的关系问题,慕生忠被定为“极端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者”,经中央、中央军委批准,撤消了他西藏工委常委、工交部长等职务,送兰州军区处理。慕生忠被贬到八一农场任第五副场长,两度被贬到甘肃交通厅当副厅长。

两个还没上学的孩子。青藏公路修路兵营地。

不过戚本禹晚年还算平静,那两个孩子应该也熬过来了。

1986年出狱后在上海市图书馆收藏部当图书管理员,至1990年代初退休。育有二子一女。晚年和妻子邱云英及小儿子一家住在一起。与人合作的《大人物的变态心理》由吉林省时代文学出版社出版后,曾引起一阵风波(因疏漏在版权页署上了他的名字)。曾与人主编了二百余万字九大卷《中华易学大辞典》,并研究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为真禅法师等人的著书作序。退休后除继续钻研学问、应邀讲学外,曾涉足商海,对金融和银行特别有兴趣

九大、庐山会议

除了从一个侧面提供了一些记录外,并无特别的信息,不过这个角度还是弥足珍贵的。

战将梁兴初

梁兴初与吴老将军并肩战斗多时,在回忆录前半部分多次出现。后也受到牵连,直到79年黄大将明确指示下,才做出结论,还是留了点小尾巴。

回忆录中也提到黄永胜几次提出要调梁兴初来担任北京军区司令员,但林总要留四方面军的郑维山在。

林总也意识到清一色有问题,但气度实在应该再大一点。总参谋长这个催命的位子,何必要上自己人,尤其是听到太祖问这个黄永胜是哪里来的以后。

经过风风雨雨,吴老将军终于注意到一些小细节了。

我没想到的是张春桥和姚文元,在庐山会议的前期,他们是被我们攻击的主要对象。可在这次会议上,他们的发言比较客观,调子不是很高。可能他们对中央的情况了解多了,知道这里面的深浅。康生这次会议以后就称病了,从此以后基本不出来活动。

……

董必武是党内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他这一带头,大家就都跟着鼓起掌来,一下子会议的气氛变了。

在热烈的掌声中,江青、张春桥、姚文元都跑过来同我们几个人紧紧握手,表示团结。

也逐渐发现自己的不适应了。

刘丰把毛泽东讲话的一些内容,简要地告诉了李作鹏。李作鹏……告诉了黄永胜,但是没有告诉我和邱会作。

邱会作比较机灵,宴会以后,就坐进了李作鹏的车子,追问与黄永胜谈话的内容。李作鹏也就将情况简要地告诉了他。唯独对我,他们是滴水不漏,说我的嘴不紧。

接下来是幻灭。

当我在事情发生十余年后,看到他这些谈话时,心情很不平静。……毛主席在我心中的形象,真的是瓦解了。

以后是秦城、审判的一些片段,有意思的是王洪文帮他打蚊子的细节,不过这时才提到江腾蛟。“全国学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学空军,空军学南空,南空学空四军”。 空四军的政委居然在前面一次也不提到,至少是不正常吧。

纵览吴司令在空军,从回忆录中只看到政治工作、一些备战工作,空军的发展这样重大的问题很少看到思考的痕迹。

最后有一个 对“判决书”的一些看法 ,这里判决书打上引号,算是不承认的态度。而且有这样的牢骚:

不能说牵连到我们的都是“反革命犯罪”,牵连到毛主席的就都是“失误”,牵连到周恩来的就都是“违心的”。

对那些有争论的问题,比如林总与国家主席设定,就抬出“有哪一部法律法规,或者我们党的哪一党章,曾经规定过想当国家主席就是犯罪,就是违反党章?”

对那些迫害干部群众的问题,就声言各地如此,而且重提整风、反右整死人的问题,表达把“我们几个人推出来做替罪羊了事”的不满。

对“指挥一切,调动一切” 这样无法抵赖的问题,就不从法律、党章,以及

历史上来找说辞了,只承认犯了错误,并强调“私下场合讲的”,林总对自己的心理压力,还采取了措施消除影响。只是有点过分的是,

事实上,关于空军的领导权、调动权,我从没有交给过林立果,……除了毛泽东本人以外,谁都不能够在空军中指挥一切、调动一切。

如果林立果真的能在空军指挥一切、调动一切,那他为什么只是指挥、调动了“小舰队”的几个人,而没有能调动、指挥空军任何一个军、师、团的部队来搞他们的那一套呢?这一事实充分说明,林立果在空军是不能够指挥一切、调动一切的。

所以,这个话我虽然在私下里说过,但是空军的领导权和指挥、调动权,我从来也没有交给过林立果。事实上,也根本不存在在这样的问题。

这就完全是强词夺理了。

说林立果是周宇驰带坏的,那周是你给介绍的吧。

“小舰队”用空军的资源谋害最高领袖,即使你一无所知(居然一无所知),也至少在你的职权领域内提供了便利,难道只是错误?

郭京毅也可以在辩护词中写:

虽然我在一些法律中的制定和修改的问题上犯了错误,但事实上,我从来没有把境内企业送给外资。如果我真给外资占便宜的话,外资怎么没有并购中石油、中移动、四大行呢?事实上,也根本不存在这些问题。这些法律法规是商务部、国资委、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证监会和外汇管理局6部委联合公布的,为什么只把俺推出来做替罪羊?

在读回忆录的过程中,断断续续也查阅了其他一些资料,在看到黄永胜的儿子在邱会作追悼会上放声大哭(因为黄去世时还不宽松,而邱的追悼会有上千人),也不免有点恻然。从做人做事看,这四大金刚的排序正好反过来,邱、李、吴、黄。

回忆录一面指摘“这一段历史……并不是本身不清楚,而是出于利害关系和实际需要,不想说清楚,或者不允许别人说清楚”,一方面有的地方也不尽不实。

但吴老将军还是一位好人,否则也做不了刘亚楼的政委。不提那些温情的片段读来如在眼前,就看而李中权在那次著名的党委会上的回忆,

“吴法宪装出一副可怜挨整的模样,只是低着头在本子上默默地作记录。”

让人觉得又心酸,又好笑。

天涯上有个帖很有意思:

一直的印象就是吴很窝囊,相对于李的强硬。D说他认罪态度最好。

  想不到,第一个留下文字的却是他。当年还有小聪明,瞎话划圈圈

  煞是可爱

就以此做结。

ps:

读回忆录这么个读法,得益于 教头历史唯物主义的影响,只是 教头大气磅礴、汪洋恣肆,俺更喜爱那些配角。

他们的悲喜,他们的心路,在波谲云诡的大环境下,更有鲜活感。在这个实际上的文格后时代,甚至也更有警醒的意义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