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岂曰将将与将兵 -- 喵咪呜

共:💬24 🌺5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讨论】岂曰将将与将兵 6

接下来的内容泥沙俱下了。

其文眼在于最后的“在我心目中,毛泽东的形象瓦解了”。

对那时的乱象,文中直指太祖,而认为林总是受到压力不得不为。

有事实、有分析:搞乱军队对林总没有好处,一号命令的始末,全军文革小组组长是林总保荐的徐帅并顶住压力……

所以,他于……批示说:“林彪通知:人民解放军应该支持左派广大群众。”“以后凡有真正革命派要找军队支持、援助,都应当这样做。所谓不介入,是假的,早已介入了。此事似应重新发出命令,以前命令作废。请酌。”

很显然,毛泽东的这个批示是对林彪的一个批评。林彪当然知道,毛泽东说的不是“请酌”,而是要必须执行。……《关于人民解放军坚决支持革命左派群众的决定》,……这个文件,可以说是被毛泽东逼出来的。

……

从这封信的内容看来,彭德怀当时对毛泽东还寄托着一线希望,但毛泽东根本没有去解救他的意思。

……

对于全国各地都发生武斗甚至大规模武装冲突的这一情况,毛泽东是怎么想的呢?

一九六七年中,余立金曾陪同毛泽东视察全国“文化大革命”。回来以后他向我说,七月份毛泽东在上海时,王洪文在张春桥和姚文元的支持下,策划了攻打上海柴油机厂的武斗。策划完毕……毛泽东表示支持他们的行动。……这一场武斗,双方死伤眼中。武斗结束以后,张春桥他们向毛泽东汇报,毛泽东听了以后就说:“打得好”。

余立金还说,……毛泽东在南京时,看到江苏一家最好的饭店发生武斗,……在听到全国各地一些武斗的情况时,他还说:“这是乱了敌人,锻炼了自己。”

在上海时,杨成武、李作鹏、余立金他们还一起陪同毛泽东观看了上海造反派斗争陈丕显、曹荻秋的电视镜头。当时,造反派强迫陈、曹二人低头弯腰,搞“喷气式”。毛泽东说:“这算不了什么嘛!”

正是因为有了毛泽东的默许和支持,江青与中央文革才敢于公开支持武斗,全国范围内的武斗才可能发展起来。……

之所以这里引述余立金的话,恐怕是看了人民网《空军政委余立金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文章。人民网专门有 *** 在“文化大革命”中 的专栏,应该是对众人表现的钦定本。

1967年……  (7月)15日,毛泽东乘火车抵达武汉,住东湖宾馆梅岭一号。

受毛泽东委托,杨成武、余立金于“八一”建军节前夕回到北京,向周恩来报告了毛泽东几次谈话的重要内容。

  在空军大院,余立金和吴法宪住前后院。余立金一回到家,吴法宪就闻风而至,要求余立金透露毛泽东沿途谈话的内容,被余立金拒绝。

  功夫不大,吴法宪变换花招,打电话给余立金,称常委已经集合好,共同要求和等待余立金去传达。余立金在电话里说:“吴司令,你跟常委同志们解释解释,我实在是没有什么汇报的。”

  吴法宪不阴不阳地说:“我看你还是汇报一下好!”

  余立金回答说:“吴司令,我的确没有汇报任务。”

  “没有就算了!”吴法宪说完,狠狠地摔下听筒,挂断了电话。遭余立金再一次拒绝的吴法宪对余立金从此恨之入骨,同时将余立金的“表现”汇报给叶群。

二月逆流的资料看得也不少,还是第一次在回忆录中看到这么猛的料。

这两次会议上,要数谭震林闹得最厉害。他说:“……想来想去,自己不该那么早参加革命,不该活六十五岁,不该跟着毛主席。”

这时,陈毅说:“谭老板,你说话真有水平,坐下来说。”

这次是林总圆的场。

………………

接着,林彪又向毛泽东建议,应停止老帅们家里的党支部对他们的

批判。林彪认为,这种办法不宜多搞,会把老帅们的身体搞坏了。

毛泽东同意了林彪的意见,……于是,林彪就委托黄永胜和我代表

毛泽东和他,去几位老帅和副总理的家做工作,“解放” 他们。

……

至于谭震林的家,毛泽东不同意我们去,我们也没有办法。

这使我想起一件事情,谁反对过毛主席,最后都没有什么好

结果。徐海东就是个例子。

徐海东是一九二五年入党的老同志,……但他就是因为一件

事情得罪了毛主席。……听说徐海东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

信里说:“毛主席年岁大了,应该交班了,应该交给刘少奇。”

毛主席见到这封信很不满意,从此以后,就再没有理过

徐海东。

徐海东以后就长期修养。……我因为长期在新四军三师工作,……

因此对他很有感情,也经常去看他。后来他转到大连修养,

在生活上遇到一些困难,我们还曾以老部下的名义,帮助他

解决了一些问题。为此,他还送给我一个很好的白玉印章

作为答谢。当然这些是题外的话。

这些是题外话么?

是不是在用与徐大将的交往来印证“再没有理过徐海东”?

如果说出自“徐海东大将的文革岁月”的以下记述难免粉饰的话,

那徐大将的九大代表资格不是假的吧。不说徐大将不会在信里写

这么直白的话,就是太祖也很能分清出自私心还是仅是公务的反对。

要记得林总、许和尚都反对过。

自从在党的八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后,每次开会,毛泽东问到出席会议的同志时,总是要问一声:“海东同志来了吗?”这么一句简单的话,总使这位老将军感到深深的慰藉。

…………

就在徐海东焦急等待的时候,人民大会堂北侧的小会议室内,周恩来正在主持一个紧急会议。他用郑重的语气宣布:“毛泽东同志紧急提议,徐海东同志应出席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并建议他参加大会主席团。”周恩来讲完,大多数人同意,也有人提出疑问。周恩来解释说:“毛主席早就说过,徐海东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我认为不让徐海东同志参加‘九大’是不合适的。至于他有没有问题,以后会搞清楚的。”

“徐海东把儿子文伯叫到床前”,这个名字起得也@$#%!

但在另外的材料中,震惊于杨尚昆也说过类似的话,只是对象换成了任弼时。

一直以为身为五大常委之一,任弼时是坚定的毛派。

杨尚昆1986年谈张闻天与毛泽东的关系演变

《炎黄春秋》2009年第3期

那时候反毛反得最厉害的是任弼时。第一次宁都会议恩来是中央代表团团长,恩来还没有到,是任主持把毛主席撤掉了。所以毛一直到“文化大革命”之前还讲,最后在中央苏区剩下的一个反对他的就是任弼时。(刘英插话:他真是记得清!)这个人在这方面是这样的。所以任弼时如果他不死,“文化大革命”也非整死不可。我觉得闻天那时也从弼时那里听到过一些反毛主席的话的,开始对他也有一定的影响。弼时那时认为毛主席有些东西不妥当,比如包括肃反他认为毛主席该有责任,但是毛主席从来不认为肃反他有责任。

扑朔迷离的“青海事件”。

从回忆录的口气看,只是简单记述,虽强调“我到现在也搞不清楚”,

但用“有人告诉我”这样的写法,记下了造反派先开枪,部队不得不开枪进行反击的文字。

赵永夫的资料很难查到,回忆录里说明是东北军的人,直罗镇一仗中被俘后参加红军。

另一种说法,参见冼恒汉中将 自述:风雨八十载。

为什么回忆录用这样的说法?稍有注意就会发现,全书中,除了坚守不把问题推给林总的底线之外,还始终强调与叶帅保持一致、得到叶帅的支持,如那次空军党委三届十一次常委会。

而赵大校(曾经说是少将,但证实是大校)是叶帅的人。

关于那次常委会,天涯有个不甚深入的“考”。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ogID=693615&PostID=9885368

其中有

 据空军官方资料,邝任农当时不是常委,吴法宪上述记忆有小误。

  

  这样说来,假设王秉璋未有出席,常委中的三派应该是:1、吴法宪、余立金;2、刘震、成钧、曹里怀、谭家述、常乾坤、徐深吉、王辉球;3、张廷发。吴、余属少数派。

估计不是记忆有误,而是拉个人不至于形单影只。

这就更雷人了,联系到余立金后来脱身,吴老将军真成了光杆司令。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