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岂曰将将与将兵 -- 喵咪呜

共:💬24 🌺5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讨论】岂曰将将与将兵 4

【解放战争】

九月初,冀热辽军区十六分区司令员曾克林等,最先率两个团跨出山海关,来到锦州、沈阳一带。他们从日本人在东北的一些军工厂和军火仓库中,搞到了大批武器和弹药。后来就传说,在东北,武器堆积如山,有的是枪炮子弹,根本不怕没有枪,怕的是没人扛枪。他们向中央建议,

准备到东北的部队可以少带甚至不带武器,到东北以后,就可以全部换装。

中央本来也是要我们少带或者不带武器的,由于黄克诚的坚持,所以我们三师北上时,部队仍是全副武装,只把多余的武器留下来交给了留在苏北的部队。……

哪知道,到了东北一看,什么都没有,……换装没换成,连原有的火力配备,也相应削弱了不少。

这一段,除了更增添对黄大将的敬仰之情,还真对这个向中央的建议有点瞠目结舌。也难怪若干年后,黄大将对 粮食多得吃不完,敞开吃,换外汇 的搞法保持清醒。

看小说时,多半是前半部精彩纷呈,后半部多少有点黯然魂销,品四大名著也多有此论。不过这部回忆录,却是越到后来越精彩。

先来点温情的:

一天,沈阳市军管会主任陶铸请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谭政和野战军以及东北军区的干部看戏,……

我的儿子新潮,那个时候还不到一岁,我抱他坐在腿上看戏。正好,我们的位置就在林彪和罗荣桓的后面。孩子不懂事,把两只手扒在了林彪的肩上。林彪回头一看,见是我的孩子,就笑了笑,问我:“这是你的儿子吗?你也有儿子了!”我说:“是的,有了。”这时,罗荣桓也回头来同孩子拉了拉手,亲了亲他,我们都很高兴。孩子看不懂戏,没看多长时间他就又哭又闹,我们只好向林、罗首长告辞,先回去了。

打鸟受伤。前面讲过梁兴初自己没注意,顶火的枪把手打伤了。搞笑的是,后来发布纪律,说

吴法宪用枪打鸟,把手炸坏了,要大家注意,以后不要随便用枪打鸟。

应该是强调注意用枪安全,而不是不要用枪打鸟吧,跟鸟有个鸟关系。

前前后后提到文字方面的地方还不少,大首长对着这样的下属估计也很郁闷。

像是向主席请示“艰苦奋斗”的作风,还是“艰苦朴素”的作风,主席批复“艰苦朴素”;

刘亚楼讲“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建立空军。”林彪就哭笑不得:“空军也是人民解放军的一部分,怎么叫做在解放军的基础上建立空军呢?”后来改成“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空军”。

受伤期间,邓华、莫文骅“以老红军战士之情照顾我”,以及

可见刘震、吴信泉、黄经耀、石光华等同志对我爱护关怀备至。战争年代的那种同志之情、战友之情,真是没法比!

吴老将军的妻子都是从刘震的妻子那里知道他受伤的消息。

旧时种种,似水无痕。

【建设空军】

人民解放军空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干部部部长。从后面看,似乎只有几个秘书在帮着了解情况,真不明白,这干部部的部长是怎么当的。

抗美援朝期间,刘亚楼在东北前线,吴老将军在北京主持具体工作,看不出直接相关的业绩,记录了一句顺口溜:

抗美援朝不过江,保家卫国不带枪,稀里糊涂得了个纪念章。

接着是授衔:

当时军衔评定有几条硬性的规定,比如大将必须要在红军时期任过军以上的职务,上将必须要任过师以上职务,中将必须要任过团以上职务,少将必须要任过营以上职务。

刘震如何评的上将,难道是红军时期,终于到了红十五军团第七十五师二二五团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

上将不服中将的领导,在冼中将说韩上将,吴中将说刘(震)上将都有。

刘亚楼去世,回忆录中记述其规格之高,受林总器重之隆。还披露了一件意义深远的往事。

在党中央决定送他去苏联学习的时候,林彪曾经向毛泽东详细介绍过他的情况。于是,毛泽东把刘亚楼接到了自己的窑洞里住了将近半个月。……林彪特别向他介绍了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以后所起到的正确领导作用,希望刘亚楼把这些情况记在脑子里,到苏联以后汇报给斯大林和共产国际。

这个信使作用,足以证明刘上将的份量。

不过,按说刘亚楼红军时期就是师政委,在太祖那里的熟悉程度远不如谭大将。

联系到回忆录说,后来林总推荐黄永胜做总长,太祖也居然不认识这个井冈山的红小鬼,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先不说林总居然在太祖如此表态(也可能太祖不是不认识黄,流传的就有黄永胜的名字就是毛泽东为他改的)下仍坚持黄的提名,太祖是否很早就对林总的人心里有数而有意不去下功夫呢。

林彪听了毛泽东的提问以后,想了一下说:“现在也没有别的人选了,是不是调广州军区司令员黄永胜任第一副总长或者是代总参谋长。”毛泽东又问:“黄永胜是从哪里来的?”林彪回答说:“黄永胜是武汉警卫团的一个班长。秋收暴动以后,就跟你上了井冈山,上山以后当了排长。”

中国航空港通讯中,有刘亚楼长子刘煜南的小段子:

记得有一次,在讨论小车班一个志愿兵入党的支部会上,大家畅所欲言。这时,党委副书记刘煜南开口了:“啊,你们年轻人要追求上进嘛,老在车上放些流行音乐,有什么意思嘛?应该多放些有意义的曲子,就像《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他是空军首任司令员的长子,军人干部们都对他十分尊重。他还没说完,大家的嘴憋起来了。新任党委书记张新明赶紧用他那浓重的山东口音圆场道:“行,行!以后就唱那个郊区的晚上……”

大家抖动的肩膀变成了开怀大笑。

【漩涡开始】

批斗黄克诚的过程中,一开始我没有发言,……我如果什么话也不说,肯定是过不去的。……

第二件事,是说黄克诚有“本位主义”思想。这件事说的是,他把新四军三师的一些剩余的黄金,走到哪里带到哪里。他先把“小金库”带到东北,继而又带到天津,最后竟带到湖南去了。

在看到黄大将在自述中澄清后,一方面,回忆录中表示对自己的话被人利用伤害了黄大将而歉疚,另一方面,依然说:

部队已经整编,就应该把剩余的黄金交由上级部门去处理。可他不仅没有及时将这些黄金交给上级部门,反而将这些黄金带到西满,带到天津,带到湖南。不管他当时是怎么考虑的,我还是认为,他这样的做法,多少都有一点“本位主义”的味道。

可以说,这种想法反映出来的性格缺陷,造成了吴老将军的悲剧。后来他的问题,无论纵容部下私分仓库物质以换装,还是说出“指挥一切、调动一切”而不敢收回,都在组织上没有过关。

口口声声上级部门,面对几乎发出“出关不用带武器”命令的上级部门,自己不做点准备能行吗?

何况黄大将在部队改编时,“取得组织同意,……带到西满军区”,后来“取得李富春批准,把这笔钱又带到湖南”,最后将剩余的“上交给湖南省财政部门”,一步步在组织上有据可查。这才叫政治成熟。

在失意时,总是借林总之口强调“我们丘八,玩不了政治”,但看来看去,事实上,穿军装的不穿军装的,几乎人人都懂政治,只有吴老将军政工工作搞了一辈子,似乎都在搞思想工作,政治还没有入门。

“四个第一”!

回忆录中是

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林彪提出了“四个第一”和“三八作风”。林彪提出的“四个第一”,就是……

官方谭大将的履历中,却有这样的字句:

不料林彪在开会的前一天也就是9月12日下午借用吴法宪在军委扩大会议的发言中的“四个第一”打响批判谭政及其领导下的总政的第一枪。

回忆录中这里的段落,看似客观记录了林总突出政治的表现,老上级谭大将,一字也无。

看来,还是要多读多search,才有可能触及真相的帷幕啊。

在讲话中,刘少奇首先表示支持这次军委扩大会议,……他在报告中系统批判了彭德怀的“错误”,认为清除“彭德怀反党集团”是我们党的一个很大的胜利。他还说,“个人崇拜”有两种,……我们要的就是“正确的个人崇拜”,反对“错误的个人崇拜”。

…………

接着是陈毅讲话。他首先批判了彭德怀,……之后,他还检讨了自己在历史上的一些问题,同时继续宣传林彪。

陈帅最后得太祖参加追悼会,自有过人之处。

总的说来,回忆录中处处洋溢着,胡服同志说得,总理做得,为啥拿我们这些小兵当替罪羊的情绪。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