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开发商疯狂拿地为哪般? -- fish197

共:💬29 🌺18 🌵1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转那篇老刘的文章竟然被短封了,我想理由无非是我全文

转贴,我全文转贴了吗?我怎么看不出来?这可能是因为我得罪人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老刘那篇文章说了太多的大实话。

我这里再转贴一下,再加点分析,看看是不是有人又要投草。

刘煜辉:房地产决定经济兴衰 银行不下狠心开发商永不会死

http://finance.ifeng.com/news/opinion/cjpl/20090702/873918.shtml

刘煜辉 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

很多人问今后一段时间的中国经济的政策取向,很明显,一句话,重新求助于房地产。

(直奔中心,什么皇帝的新装都没有)

越来越多的人明白,外需是不能指望了,消费者只能靠自己;(那些喊着外需即将复苏,要求把更多资金投入出口的人怎么想?是不明白还是装不明白?)金融机构可以靠政府印钞“撇账”,老百姓只能靠自己舔伤口。失业率高企的情况下,只有节衣缩食被动储蓄。(明确指出老百姓的前景并不光明,很不符合主旋律)

经济学家们经常讲经济大衰退,但是每每股市一上涨,就被淹没在无限美好的市场喧嚣之中,没人相信经济大衰退,关键是投资者不愿意相信,2007年以前,财富创造的黄金期就这样结束了。

(对前景的判断和整体宣传的要求也不符合,对广义的投资者的理性的批评毫不客气。显然臭嘴一个)

与之对应的中国出口贸易要萎缩到2006年的水平,距2008年高峰应有30%的幅度。今后5年内,中国的出口都难见2008年的峰值了。恐怕只有商务部还不相信,还在鼓捣把政府有限的财力往出口退税的黑洞中扔,退税率大多又回到17%,出口量不仅没有起来,中国出口价格却在不断下滑(退税成了中国商品被压价的口实),企业没能得到这笔钱,全进了沃尔玛等国际采购商们贪婪的大口。

(对商务部进行了严厉批评,商务部那帮官僚想要高兴显然不可能。)

私人部门捂紧钱袋子,死活不投入实业。因为没有外需,实业就是过剩的,没有前途。(明确指出了中国经济出口拉动型的本质,对某些专家的说法根本不屑一顾)很多人讲,下半年私人投资能够起来接过政府的接力棒,这样,中国经济才能避免二次探底的宿命。在我看来,当下的中国经济就是一桌四方的麻将牌:政府、外需、消费、私人 。

如果三缺一,私人或愿意进去玩一把。

现在是外需不玩了,消费基本上也算不玩了。目前政府搞些小恩小惠,诱使家庭把部分明天的消费都挪到今天,释放完了,又如何呢?把轿车作为中国交通运输的振兴计划,除了能为政府填充眼前的财政缺口,不知道要给中国未来增添多少的麻烦。(对政府的整体计划感到难以理喻)

政府的救市政策出得差不多了,现在想撤下来,想让私人上来顶岗,可是有那么傻的私人吗?(很多人的计划根本没有可行性,不知政府怎么通过的。)

唯有求助于房地产,如同2001年“新经济”泡沫破灭后的美国。种种迹象表明,政府已经作出了方向的选择。信贷超级放松、资本金比例30%-20%、契税、赠与税减免。很多政策比2003年房地产调控以前还要松。

对于美国来讲,房地产既是投资,又是消费。对于中国来讲,房地产既是投资,又是消费,还是财政。(这句话含金量如何?大家只有判断。)

中国的房地产事实上掌控了中国投资的钥匙,工业、基建、房地产开发是中国投资的三大块,哪一块都得由房地产定兴衰。

楼市销售的放量,对耐用消费品市场的刺激是显而易见的,包括汽车、家装、家电以及制造业等行业。现在很多地方的财政60%来自与房地产、土地相关的税费。

然而,中国楼市之春能撑多久,基本取决于银行系统对于未来负债和资产质量恶化的承受能力。

(这句话的含金量又如何?)

从供给面看,中国地产商从来就不是简单的生产房屋的企业,而是土地银行,其真实的获利模式是,经营大量土地储备并从土地未来升值中获利。

只要银行下不了狠心,中国地产商永远不会死;面对地产商,银行就是一只虚弱的纸老虎。

从需求面看,刚性需求+通胀恐慌+银行金融消费支持,短期内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私人老板不愿意掏钱,那就让份额日渐萎缩的居民储蓄和低杠杆率的银行,为防止经济短期内再次回头作些贡献,尽管长期要为此付出结构更加失衡的代价。

(我之所以要把这篇文章再转一遍,是因为我觉得老刘是个真正的经济学家。他只会说真话,不喜欢讲废话。不会搞玄虚。他对得起自己的博士头衔和现在的位置。)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