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与CRH1动车售后服务人员一席谈 -- 忘情

共:💬81 🌺248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市场这个东西,是可以换技术的

刚看到联合早报的以下新闻。个人认为,市场这个东西,是可以换外国技术的。在国内需求紧迫,国产技术设备不成熟,和国外相比有很大的代差的情况下,合理而理性的选择是尽快引进技术和设备。

但是,引进不是纯粹的商业买卖,是一个从引进研发和生产的平台和关键技术,从引进消化吸收,到国产化,再创新,集成国内外技术,到自主开发下一代产品的过程。

高铁技术不是一家外方厂商能垄断的,在中国市场足够大的情况下,一开始先向中国出口技术许可以及成套列车。后面中国开始自行组装、国产化,有些设备零件还是要向外方买,他们也赚钱,外方还是愿意的。他们也不愿意让竞争对手占领中国市场,自己的生产能力闲置--生产能力闲置就意味着没有资源和意愿(股东会有意见)投入下一代的研发。至于核心技术,要看你的谈判结果,还有吸收能力了。我的观点是早期介入,在实验室阶段就开始合作研发,或是建立研发联盟(自己有货了,可以相互授权吗-cross licensing),随后成果共享。等到外方技术都成熟了,当然不会免费转让给你,是要你掏腰包的。

cross licensing有一些例子:试听设备生产的技术研发中,SONY和飞利浦是不会相互诉讼的,因为你用了我的专利,我也用了你的专利,相互间收的专利费也基本抵消。中国的DVD生产厂商啥专利都没有,当然人家要问你收高额专利许可费,因为离开了我的专利你玩不转,你有没啥可以要挟我的,weak bargin power。

等到中国自主开发下一代350km/h的车了,有些关键技术想买外国人的对方还没有--但在研发和生产工程中,肯定还是有合作研发和购买外国零部件设备的情况,外方还是会积极参与的。在全球研发和生产一体化市场的情况下,没有必要什么都自己做,也不经济,时间进度上也有问题。把握住设计、组装、关键技术、konow-how、自产关键设备零件就可以了-微笑曲线吗,要占据价值链中最大的一部分

需要引进不是你的错,而一代接一代的花钱引进,不思进取,不再消化吸收的基础下研发下一代技术产品,那就是决策者、科研人员和生产厂家的不对了。在中国市场足够大,有一定的技术研发基础,消化吸收和山寨能力比较强,领导追求“自主创新”业绩的情况下,我认为一般都为争取自己做的,只不过是不愿意宣传原始技术是引进的而已。

http://www.zaobao.com/wencui/2009/06/hongkong090609e.shtml

中国成世界最大轨道交通市场

(香港) (2009-06-09)

  (联合早报网讯)香港大公报报道,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焦桐善日前在2009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市场。至2008年底,全国已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等十座城市,先后建成并开通运营了29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运营里程达778公里。全国已有14座城市共46条线路正在建设,建设总里程达1212.3公里。

  到2015年,全国将有19个城市规划建设70条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度约2100公里,总投资超过8000亿元。到2020年,全国内地城市轨道交通总规模将达到3000-3500公里。

  中国国际工程谘询公司副总经理窦皓在同一场合表示,自2003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以来,内地陆续有28个城市向国家上报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其中有19个城市的规划得到了国家批准。

  “和谐”Ⅱ时速达380公里

  另据新华社报道,新一代高速列车样车将于明年年底竣工下线,列车在进行一系列线路试验后进入批量化生产阶段,2011年实现批量交付。

  新华网报道,新一代“和谐号”Ⅱ型高速列车是累积京津城际铁路大量参考数据和丰富经验而来,形成一整套的列车系统设计方案和各子系统优化设计方案,将克服列车稳定性、运行安全性、结构可靠性、乘坐舒适性等4大难关。列车时速设计在营运时必须满足350公里要求,设计时速将达到380公里,试验时速达到400公里以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