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高考1977》 的几个场景和隐喻 -- 木色人

共:💬3 🌺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场景一:邓爷爷的惊鸿一现

点看全图

这一幕发生在影片的开始:先是出现电影放映机,要放的似乎是一场什么中外友谊赛,屏幕上的观众鼓掌,空场上的知青们也鼓掌,只是他们的表情多少有些木然。可能是农场的生活太艰苦,也可能是他们对未来困惑和绝望,他们的脸上并不见该有的朝气。

让知青们意外的是,邓小平的身影出现在了屏幕上。他们像是意识到了什么,一些人开始议论,一些人死盯着邓爷爷的影像,害怕其瞬间消失。所谓怕什么来什么,邓爷爷还真立即消失不见——停电了!这个小插曲没有打消知青们的激动,更不会影响他们想多看邓爷爷一眼的迫切心情。于是他们开始人工发电,先是潘志友一阵猛踩,待他体力不济后老迟亲自上阵。当知青们再次看到邓爷爷出现时,他们彻底兴奋起来,他们跳跃,他们叫喊!

点看全图

这场景像极了时下粉丝们看到心中偶像时的疯狂。我们可能从来都未曾想到,除了神式的崇拜、总理式的爱戴,还有过一位领导人,像今天米国的奥黑一样让人痴迷让人狂。知青们口里喊的,并不是那一个人的名字,而是:老迟,加油,加油!

隐喻:无论是中外的足球友谊赛,还是邓小平的出席,都预示着某种改变。改变,这个词是咒语,奥巴马一说出来,米国人民都疯了,于是他成了美利坚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总统。而邓爷爷甚至不用说,他只要站出来,中国人民就知道:要有大变化了。因为,这位伟人的出现就是一种改变,伟人自身就是改变的象征。知青们敏感地从中捕捉到了一丝来自未来的讯息,他们在无头的黑暗中看到了一线光明,一丝希望。这当然让他们激动,他们抑制不住地跳动起来。尽管,他们还并不清楚,邓小平将带给他们,带给整个中华民族怎样深刻的变化。

乱评:不知道导演有心还是无心,我看到这一场景时马上想到奥巴马,虽然这个对比有些不伦不类。正如我们不能理解美国人的疯狂,已经远离那个时代的我们也无法再理解,邓小平的复出曾带给知青们多大震撼。我们家领导就问:有这么夸张吗?那个时候他们就这么崇拜邓小平吗?可能,这本来就无关于崇拜。

出于卑鄙而狭隘的民族主义心态,我十分希望奥黑只是个花架子,而不会给美国带来邓小平式的“Change”。但谁知道,难道真的天佑中华么?而我们下一个这样的改变,又在何方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