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岁月回眸 (1) -- 内燃机车

共:💬42 🌺13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岁月回眸 (4) 深山出太阳

4 深山出太阳

解放战争年代,和解放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歌剧《白毛女》久演不衰,风靡一时。以后还拍成电影,全国放映。

《白毛女》以它源于生活的现实题材,深刻揭露旧中国的社会矛盾,形象地说明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强烈对比,大大地激发劳苦大众打破旧世界,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热情。

这个剧本在国统区,理所当然是“禁书”。我孤陋寡闻,对这本书一无所知。刚解放,“禁书”解禁,地下党员郑华(当时失去关系,1983年恢复)马上把这本书奉献了出来,正如剧中的一句台词一样:好像深山出太阳。对于“戏剧”,我们安定中学的师生,可能都没有接触过,什么导演、演员、化装、服装、布景、道具、灯光……,我估计都是一窍不通。更不用说“歌剧”了。

我们这帮人要在县城公演歌剧《白毛女》?谁敢说这个话?反正,我没有这个能耐!

一天夜里,训育主任汪曙光,到我寝室来找我。寝室很窄,我让他坐床上,一盏油灯,半明半暗的。他说:“校长,我想排演《白毛女》!”

天哪!这点子只有他才想得出来。汪老师,穿着西服便装,留个平头,体格健壮,挺精神的。校里这些老师年轻,常常突发奇想,让我吓一大跳。我们学校设在县城制高点的保和寨上,寨上陡峭城墙的制高点又面向县城。一次,他们动员学生,把庙里的一口大钟,沿着十分险峻的台阶,抬到了全寨的最高点,每天12点时,就让工友上去撞钟,雄壮的钟声响遍全城。当时,老百姓中间有个流行语:“保和寨的钟响了啊!快放学了!”或者说:“该煮饭了!”

我说:“我们哪有演歌剧的条件啊?”

他说:“你莫管,我来办。”这种冲天的革命干劲和精神,我哪敢反对!那你就去吆喝吧!

主角白毛女,学校女老师都没有,到哪找?在西街住家有个女老师李增恕,在重庆女子师范学院体育科毕业,现回家“避难”。同她一道回来有个女同学叫段麒麟,她虽是学体育的,可对唱歌跳舞既爱好、又有一些基本功,关于演喜儿的事,和她谈,一拍即合,她满口应承、答应了。

汪曙光自告奋勇演杨白劳、余文理演黄世仁,……反正,学校的老师,他们认为合味口的,都拉进了剧组。

学校食堂成了排练场,还邀请了梅亚松老师来负责音乐,风琴、二胡、口琴,有什么奏得响的都弄来,咿咿呀呀,闹个不停。排练晚了,李增恕、段麒麟就干脆住在学校,不下山了。

经过十多天的排练,在西街龙王庙真的演出了,当然轰动城乡。演了相当一段时间,来看演出的人很多。演得好不好?老实说,我不知道。汪老师分配我的任务是管景片,我长时间在后台,组织一批同学,把景片编上号,两个同学负责一张,坚守岗位。前一场演完了,下一场很快就换上。我还演了一个角色,就是斗争黄世仁时,我扮演了个领导干部,出场说了几句话。戏演得咋样,我一次没看,不好评说。不过,我学会了《白毛女》剧中的很多歌,什么“北风吹,雪花飘……”现在还能哼几句!

演出的时候,西南服务团来了,县政府正式成立,县委的政委和政府的县长,都来看了我们的演出。我们为学校增了光吧?

这次演出,不管好坏,总算在垫江戏剧演出史上,创造了几个第一:第一次完整地演出了大型歌剧;第一次演出了以解放区为背景题材的大戏;第一次在垫江舞台上歌颂了共产党,也使我第一次感受到人们迎接解放巨大热情的汹涌澎湃!

以后,段麒麟回重庆建工学院读书,毕业后在西安某火电设计院当了高级工程师。“白毛女”转业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