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朝鲜战争中,美国打算直接进攻中国吗? -- 好风

共:💬229 🌺22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继续探讨

刚看了您的回复,您说没看懂,我倒是大概其看明白您所说的,那么就按您所说,详细说明一下,相信交流是有益的:

1、我从您的帖子和回复看,“仅是在提出一个狭窄的观点”。“打和侵略很多时候能够得到利益,但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下,不打不入侵反而更能够将国家利益最大化”,这就是古人说的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的应用,广一点,“韬光养晦”也是这个范畴。从这个角度说,我写的那一点文字,恰好是对您所言的论证啊-老美当时不计划军队进攻大陆,是其上策,弯弓盘马,兵不血刃而置敌于不复之地。

2、您谈到“只是提出了一个狭窄的观点,其他过多的东西,真的不在我探讨的范围之内”,及“把您的观点擅自进行了推论”。我表达的意思可能不够清晰,我想说的是-孤立地,提出一个狭窄的观点,不妥,其弊有三,试论如下,请探讨:

一、孤立的呈现一个事实,在客观效果上也是一种运用,文字发出来给大家看,不是在自己的思维中考据,就有客观效果。有的时候,这种仅仅提出一个狭窄的观点,其客观效果是很强烈的。打个比方,我们探讨813抗战,有这么一个史实“1937年8月9日,日本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士兵斋藤要藏,驾汽车在虹桥机场被中国士兵击毙”,好,就停在这里,不推论,不涉及任何推论,问,这个史实是还是不是?仅仅这个呈现出来,给当时的中国人、日本人、美国人、苏联人等看,客观效果是怎样的?七十余年后,再仅仅把这个史实呈现出来,给今天的中国人、日本人、美国人、俄国人等看,客观效果是怎样的?大概齐能想象出来吧。

二、极易为人所用。我不知道您的年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大量的“真相”在我们的社会中“涌现出来”,有一部分就是考据严谨,资料扎实但仅仅提出一个狭窄的观点,我这个中年人读过不少,不知道您是否体会过其效果和作用。

三、客观地说,仅仅提出一个狭窄的观点,对于使您所言及的“年轻人”,脑子不再糊涂,得到一个清晰的印象,并学会一点分析的方法,效果不好。不要孤立的呈现,展开一些,站在史实上,做一点史论的文字功夫,很可能“年轻人”在观察思考另一个问题时,会有所得。

3、我自己的经历和体会,真的没有感受到您提及的“某位老师谈及...木然的呆滞的表情和白发老师低头无语的叹息”这种程度,不知道、一知半解是有的,程度这样子,还真没有。我94年大学毕业,学的是工科,工作是工科,没有经历过历史方面专门的学习和训练。就是对历史感兴趣,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工作后的同事、朋友,很多人带给我或多或少的历史知识、方法,有的争执的面红耳赤,也常有精妙的见解让人豁然开朗。到西西河也一年了,在这里也总是有让人击节赞叹爱不释手的文章,我感受西西河的主流是不错的。

4、即使确是不知道、一知半解的年轻人、愤青,“人非生而知之者”,“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谁不也是这么年轻过来的?都有觉今是而昨非的时候吧?况且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剧烈变化的时代,我们一代人,几乎要经历欧洲人三代人要经历的事情,思想的变化是常态,不必轻言“只适合做奴隶和工具”这样的话,请放宽心!

5、再啰嗦一点,还有个方法问题(如果您从政,那就叫做路线问题),当年国共逐鹿,共产党面对的知识分子比例多低啊,兵民主体都是农民(要不叫TG呢) ,有多少深刻的?有多少懂得策略的?比现在的情形差多了,面对之怎么办的?最终是团结起来了,形成力量了。毛主席的谋略、政策怎么那么多的不识字的干部战士也能掌握、运用呢?这应是有所启发的。

文笔散乱,见谅!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