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桃花得气美人中――南明痛史与南明妓女 -- 尔雅

共:💬5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传统道德”要求女子“忠君”?

她们既然已经做不成贞烈女,现在只有以做忠臣来弥补自己的人格“缺陷”,政治气节的荣光就成为她们慷慨赴义的精神源泉。况且,国破家亡之际,落到征服者手中,女人命运的悲惨,她们也是深知的。由此可见时代道德对她们的影响至深,所以应该说在南明妓女的气节的背后也无疑带有着根深蒂固的“贞节”的情结。   

呵呵,偶很是怀疑这位满口“时代道德”的人到底至不知道什么叫三从四德,什么叫三纲五常?

封建时代的道德观,与今天最大的不同处之一,恐怕就是对男女的要求不同了。

所谓“君为臣纲,夫为妻纲”,好像从来没听说过古人道德中会要求“君为妇纲”的。

三从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德容言工”,没有一条是要求女子讲忠讲义讲气节的。

按照所谓的“传统道德”,倘若一个女子嫁了人,她的丈夫或儿子投降了,她就应该死心塌地地跟着投降的。没有人会指责她不讲“气节”,更不会有人说她的行为有违“贞洁”观念,有违“道德”。

相反,如果这女子的丈夫投降了,这女子不肯相从,要别居一处,甚至划清界限----就象后世《桃花扇》中与侯芳域断情的李香君一样,在传统道德中才叫“大逆不道”呢。

封建文人,对于造反者,自然是深恶痛绝的。一个反贼倘若至死不降,必是会被痛加鞭笞的。然而倘若她的妻子也不肯投降,而在他死后以身相殉,多数时候却不会遭到顽固不化的责骂,反而常常受到传统道德提倡者们的同情,甚至钦佩。因为一般来说,是不会以“忠君”要求女子的,这些女子为丈夫殉节,即使殉的是反贼,也是节烈的。

相反,背叛丈夫去“忠君”,往往不但不会受到“尊重”,反而会被鄙夷唾弃。譬如晚清广西壮族农民起义领袖黄鼎凤,他的妻子力劝丈夫接受招安,结果黄鼎凤进清营后就被捕,被杀----没有人因为她为朝廷立了大功而尊敬她,相反,人人都把她当瘟神避犹不及,谁都不肯雇佣她,甚至不肯白捡回家做妾作佣,她到处受人唾弃,受人鄙夷(包括那些“忠君爱国”的士绅在内),只能乞讨过日----这就是“传统道德”!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番邦女子,多有见了中原大将便不顾国家的,而将帅们为了收复番邦女子,也往往从替她找个如意郎君入手----可见女子只需忠于夫,不需忠于国家民族,是深入人心的。即便是汉女嫁番人,也至多是个“体面”问题,好像上升不到道德层面了----历朝历代的公主和番,其争议充其量也就是是否有失朝廷体面,好像没听说有人认为“天家女”嫁“番人”就是国家道德大沦丧的。

居然有人把明代女子的“气节”说成是“时代道德”“贞节观念”的表现,实在可笑之至。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