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再谈陈光兼回bos兄 -- Bigmouth

共:💬11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再谈陈光兼回bos兄

俺在楼下提到过陈光,那这儿也似乎应该就陈光的“名”再说两句。

楼下bos兄说“陈光在历史上不是出名的人物,后来不出名也并不奇怪. ”这句话里后半句说得没错,前半句却与史实不尽相符。

先谈谈115师代师长的问题。当时确实是如bos兄所言有两个任命。如果仅从组织角度看,中央军委是八路军总部的上级机关,八路军总部需从军事上到政治上组织上服从中央军委的领导。这样任命陈光的命令即使早到达了七个小时也应该因为中央军委的命令更具权威性而被取消。那为什么仍是陈光而不是罗荣桓在此后数年里担任115师代师长?其原因就是因为八路军总部的命令更具合理性:罗一直是做政治工作,从没有担任高层军事主官的经历。这并不是说做政治工作就一定搞不好军事--正面的例子还是不少。但毕竟政治主官和军事主官的责任及所需的知识和经验还是有很不一样的。所以如有合适人选,还是从军事主官这条线上提拔,特别是高级指挥官。而陈光从其经历(是115师的底子红一军团的老人)到战功(这点下面还要谈到,而战功在那个年代基本就是指挥经验的代名词)都无疑是最佳人选。还有很重要一点就是这并不是陈光第一次代理林彪的职务。在林彪离开红一军团担任红军大学校长后不久陈光即以副军团长的身份代理红一军团长(基本就等同于后来的115师代理师长)直至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115师成立。这里必须认识到的是八路军总部发出的任命因其合理性而得到了其上级机关中央军委的默认。如果中央不追认一个任命,那不说一个陈光,就是张国焘这样份量的也坐不住得乖乖下来。

红军基本上就是由中共领导的各地的暴动起义武装而组成的。由此特点决定了红军部队的多样化--拉起一支稍具规模的队伍就是红X军,下面自然就常有若干师长,所以红军里当过师长的没有一百多也有好几十。但师长和师长是不一样的,依其所率部队的历史,战斗力和地位而定。陈光从1932开始就担任红军师长,而且多是主力师师长,比如红二师--这个师正是因为战斗力强而被选作突前前锋为中央红军开路。

bos兄说55位上将里没有多少人能一一说出他们的名字,这是事实。但正如同红军中师长跟师长的地位不同一样,上将跟上将也不一样。这55名上将中多是战功卓著者,但也不乏论资历搞平衡或者是因强调政治工作的地位而提上来的。不说上将了,就是大将里也有不少这样的。这是历史和政治的必然。可是很自然地一般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以军事指挥才能而著称的将领身上。而这些将领的名字也是与他们指挥过的著名战斗(役)紧紧相联的。比如军中三杨,提到杨得志人们就会想到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提到杨成武人们也会想到泸定桥腊子口黄土岭。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打过的硬仗,如突破湘江,强渡乌江、攻打娄山关、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攻占腊子口等等,任何一名红军指挥员只要参予指挥了其中一场战斗就足以凭此留名军史。陈光则参与指挥了其中多场战斗,并直接负责指挥了飞夺沪定桥和攻占腊子口这两场战斗。正是凭如此战功陈光在腊子口战斗后不久即担任红一军团副军团长,成为林彪的副手,地位仅在林聂之下。1944年陈光在延安学习时,党小组在《对陈光同志的历史总结》中特别提到:“在长征中腊子口攻坚,陈光对中央红军北上,渡出险境,贡献极巨。”

陆房突围站陈光是有对敌情判断不确的责任,但该次突围战本身在军事意义上则是一次出色的战斗:日军八千余人在陆房村将115师师直,686团及一些地方党政机关共3000余人(其中有不少非战斗人员)团团围住,猛攻一天却不得进半步。待天黑后日军不敢夜战就地扎营围困陆房准备第二天继续进攻,但陈光率队沿山间小路悄无声息突出重围。是役日军自报伤亡自大佐联队长以下一千二百余人,而八路军则伤亡三百余人,损失主要在骡马辎重上。相比三年后五一大扫荡八路军总部及129师突围战,这次突围要漂亮得多,在人员和物质方面的损失也要少得多。

陆房突围战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政治上的意义。115师进军山东是未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批准,但由于陆房战斗的出色战绩,蒋介石也打电报给朱德和彭德怀,表示“殊堪嘉慰”,等于使国民党在事实上承认了115师在山东的合法地位。

罗荣桓到山东后不久就担任了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及山东军区政委,可称山东政治第一人,但陈光则是山东军区司令员。直到43年陈光离开山东赴延安党校学习罗才兼任山东军区司令,成为如bos兄所言政治军事第一人。

至于115师分兵,是当时八路军各师的统一行动,并非只115师一家如此。因当时中央军委的决定是不与日军在正面战场纠缠而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建立敌后根据地。这样大部队作战已不适合在当时的形式,故各师均实行分兵。如129师就取消了旅的建制,将主力部队全部分遣至各军分区,俺们并不能因为这个就说刘伯承是个名不符实的师长。分兵之后115师任何一道由师部发布的命令也必定是“陈罗”合署。

在陈光赴延安后当时的延安审查小组经过全面考核,在陈光的《历史总结》中作了如下评述:“陈光是我军有数的军事人才之一”“抗日战争中,陈光率115师转战华北,1939年进入山东,创造了梁山歼灭战、陆房突围等有名的战役,使我党我军威名远扬,鲁苏局面大开,根据地建立。”

将陈光与贺晋言比较是不太恰当的。当陈光32年担任红一方面军师长的时候,贺还只是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三支队骑兵大队副大队长(直至35年末贺才担任红十五军团第八十一师―师长);在红军大学中陈担任一科(高级干部科)科长,其政委为罗荣桓(元帅),是贺的领导;红一和十五军团改编为八路军115师时,陈是两大主力旅旅长,另一旅长是徐海东(大将),当时贺只是一地方守备部队的团长(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一团团长);直到43年贺才升任旅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三旅旅长),仍属地方守备部队,而陈已是一方之帅的115师代师长。

两人相同之处是都出席了七大,不同之处是两人在七大之后的命运之路,陈因与林彪矛盾日益激化而抑郁不得志,贺则一路顺利。直至高岗自杀出局,贺才因任高岗东北军区副手的连累而在授衔时只得少将(另有说林彪对他也不感冒),成为唯一一名副兵团级少将。考虑到这个因素,暗示陈光只应得少将军衔更是不妥。

俺这里不想评论陈光后来的结局,想提的只是在反映红军时期和抗战时期的文史资料中(含个人回忆录)陈光所占的篇幅和其战功完全不成比例。楼下俺说“甚至到目前”是因为身处海外有点孤陋寡闻了,但说直至九十年代初还是符合事实的。

七十年代后期出过一本红军长征回忆录集,回忆录作者均为党政高级干部。文集中对长征途中的主要战斗均有详细回忆,影响很大(广播中也常有播讲),是当时平头百姓了解红军长征的基本读物。里面有杨成武对其参加过的著名战斗的几篇回忆,但全无一处提到“陈光”。如果考虑到当时的年代对此还可以原谅的话,前不久曾阅读九二年出版的《杨得志回忆录》,也并无印象有相应地提及陈光(实际上三杨均是343旅出身,可说都出自陈光手下)。1996年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1999年版的《辞海》的条目里有了以前许多要避讳的名字,但仍无“陈光”。又现场试了一下古狗“腊子口 指挥”,得1060条返回。再试“腊子口 指挥 陈光”则返回54条。试点击第一条返回:“打通天险腊子口_读书频道_新浪网(”http://book.sina.com.cn/longbook/1085625139_linshisanxiongdi/82.shtml),则其中只提到陈光一处,是“林彪、聂荣臻冒着大雨,赶到红二师师部,与师长陈光、政委肖华及第四团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一起到腊子口查看地形,并研究了攻打方案”,然后后面就剩林彪和杨成武,没陈光什么事了。如此写法如何能让人看出“贡献极巨”?莫非真是如林彪曾经对陈赓说的那样:“有他 (指陈光)无我,有我无他。”?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