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赴索马里舰队军官成分组成及战力分析 -- 国产海军

共:💬118 🌺17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个题目太大,我写个成分的精简版

以我以前的单位为例,说下成分,我当时在共军的一个科研单位,只算3种,技术军校毕业的,地方参军的,战士提干后来上军校的,至于国防生,我滚蛋的时候还没有国防生,没接触过,略过不提

就牛人这个级别而言,军校出身的由于历史和科研实力的原因,还是和地方院校毕业的有一定差别的,我们那几届总工,院士,副总工都是地方大学出身,分别是60年代,80年代,90年代的参的军,当然哈军工的也不少,毕竟现在军校的历史都不长,这批人还没上来,,再过几年,军校80年代,90年代毕业的这批上来,我估计牛人的比例会增加一些。但牛人到那里都是牛人,和我们不在一个档次上,属于特例

具体干活这个级别,战士提干上军校的基本没有,少数有几个基本上属于混日子不能干活的,军校生和地方生是主力,军校生和地方生就技术水平而言,没有太明显的差别,但如果算能干活的比例,地方生人数少,略微占优,我们那几年来的地方生没有碰到差的,军校毕业的总有那么一两个,地方生的分化也比较严重,记得我刚报道的时候,和干部科的聊天,他说总政做过非正式的统计,有2个百分之50,共军有50%以上的科研成果是地方生领头干,但X年之内,50%的地方生都滚蛋了。那年我们单位来了2个,我和另外一个哥们,头一年优秀科技干部中只有我们2个地方生是刚毕业1年就评上的,不过几年下来,我心灰意冷滚蛋了,他混的风生水起已经当了领导。要说稳定性,就无所谓军校生和地方生了,早2年提倡军队要忍耐,忍的人人都打转业报告,要说差别是机关和科研室的差别,机关严重超编,人人不愿走,越进越多,科研室缺编,人纷纷开溜,不过那是老黄历了,听说这两年是连博士多如狗,想转业领导很欢迎。

战士提干的,在后勤和政治部门比较多,反正我碰到的都是在这两个部门,具体比例没算过,应该是3类出身都有,

科技处应该是3类出身都有,这里值得一体的是军校之间的差别,军校毕业的主要来源与3个军校,国防科大,共军某大学,共军某指挥技术学院,要论学生出来的技术水平,基本上是国防科大>共军某大学>指挥技术学院,指挥技术学院的研究生在我们那做毕业设计,基本上就用的是国防科大本科生的做的玩意。但是要说混的好,那是指挥技术学院>共军某大学>国防科大,指挥技术学院研究生基本上军校本科毕业,然后下部队待了一两年,然后又考研的,要说人情世故,待人接物,比国防科大一出校门就搞科研的学生是强多了。国防科大的学生在我们那混不开,中层里头,共军某大学是主流,但是再过2年,我估计指挥技术学院就是主流了。

这里顺便扯远点,我觉得指挥学院这种模式应该是共军方向,前一段和以前同事的吃饭,谈起这些事,当时好像提到过共军科研院所有5个任务,最后一条是关键技术研究,只有这一条能和国防科大这种学校搭上边,其他的什么总体论证,科研管理,国防科大或是共军的工科院校出来的学生,包括地方生,都不能满足这个要求,还真就只有指挥技术学院毕业的,这种有过基层经验,有技术基础,了解共军需求人才符合要求。我个人觉得我们这种科研院所(非关键技术研究),就不应该招应届毕业生,应该从其他单位招人,但共军人员的流动是个问题。

说到流动,我觉得这个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好像没有形成制度,象以前我同屋那小子,先在科研室干了2年,然后去了科技处当参谋,现在听说去了某技术团当参谋长;以前和我一块干活的另外一家伙,前2天听说去了作战部的一个什么单位。如果那天能听说那个野战军的营长来科研科室,或者是那个清华工科毕业的博士去了索马里维和,那么,我真为共军感到高兴。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