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抗联为什么失败 -- 史节

共:💬142 🌺407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抗联为什么失败之续 谈谈抗日政权

抗联为什么失败之续

谈谈抗日政权

这个帖子引来不少的牛人,作为楼主感觉很好。我算是明白了为啥萨苏同志总爱发原创,牛人在脚下的感觉就是爽。

闲话说完,想继续谈谈这个问题。萨苏的观点很有代表性,我归纳为是说抗联主要败在敌我力量对比过于悬殊上。敌人是强大而狡猾的,这是客观的。然而我认为这是不全面的。作为外来的入侵者,作为以长期掠夺为目的的入侵者,日寇是有着天然的,不可克服的弱点的。

掠夺是不能持久的,他要想持久就不能仅仅依靠掠夺。他需要扩大再生产,这必然需要一个资本的投入阶段,而这种投入能否见到预期的回报,是能否持久的关键。资本的投入产出需要一个建立在他统治下的社会秩序,而这种社会秩序的建立的依赖于伪政权。而伪政权本身的特点造就了这种政权的脆弱性,它是依附于外来军事力量的政权,缺乏合法性。以经济掠夺为目的的,必然带了经济上的脆弱性而统治上的残暴。这是日寇这支张牙舞爪的怪兽的柔软的腹部。

抗日的游击战的意义正在于此,游击战的广泛存在和与之相配的政治,经济斗争手段,会使得抗日政权获得广泛的认同,赢得了民众心目中的合法性。这种合法性的较量中,伪政权是难于获胜的。而一旦民众认同抗日政权,并团结在抗日政权,刺刀下的社会秩序就面临崩溃的威胁,而这种情况下,资本的投入回报将遥遥无期,掠夺的资源不足以弥补为了维持一支占领军的花费。这个伤口将长期失血。

这种失血将造成两个结果,一方面使得侵略者虚弱下去,一方面他在国际斗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侵略者将尝试所有的军事手段压制游击战争,维护伪政权的统治,而一旦这个破产,他的出路也只有两条,举行新的军事冒险或是结束军事冒险。

以政权为斗争核心的游击战,政治战,经济战结合的整体战略,有个词汇,叫人民战争。

那么回到抗联的问题上,由于缺乏相应的政治的,经济的手段加以配合。结果走向了以军事对抗日寇的道路上。而日寇在军事上,组织上的强悍和狡猾最终压倒了抗联。日寇在军事上的强大也是为什么毛提游击战而不是运动战的主要原因。

抗日,没有军事手段是不行的。而只求在军事上找办法,寻出路,结果也会被对手的军事力量压倒。抗日中百团大战的问题我看也在于此。面对日寇的蚕食,进攻,希望在军事上的博弈中寻找出路,把军事上家底拿出来,试图给日寇一击。短期内打的对手措手不及,但双方在军事力量上是相差悬殊的。最终被日寇压倒,给你搞了个5.1大扫荡。而这以后搞武工队,搞政治,军事,经济上的统一斗争,思路是正确的,日寇无力拿出响应的对策。而在这一点上,抗日的实践是高于(论持久战)的。

在我看来,日寇后来在华北搞三光,调集重兵清剿,是在饮鸩止渴。他一方面造成根据地和抗日军民的巨大困难,也造成了日寇本身以战养战的破产。他的残暴激发起中国人更为坚决地反抗。他自身的兵力不足难于克服,而在财政上则更加困难。从这个角度,华北的游击战是寄生在他的血管和脏器上的癌,而东北抗联是他皮肤和肌肉的疮,没有能够深入他的肌体。这是抗联最终被压制的主要主观原因。

当然,东北的问题也有特殊性。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到过日寇不怕抗日持久战的三个条件,一个是不那么残暴而引起全社会的坚决反抗,一个是充足的财源,一个是几百万大兵(充足的兵员)。兵力不足是日寇在华北8年一直无法解决的问题,而他的财政是他发动侵略的直接原因,他的残暴是与生俱来,根深蒂固的。而在东北这个特殊场合,他都有某种程度的缓解。38年后,日寇对于东北大举增兵,加之开拓团的配合,兵力不足得到缓解,这也是抗联受到重大损失的时期。东北是几乎拱手送人的,花费极小而收获巨大,他在财政上的困难也比后来要小。东北过快的丢失,日寇又有经营多年的办法。特别是东北没有经过大革命的洗礼,民众自身的组织和团结都不够。全社会的反抗不够坚决。这些都是抗联游击战开展的特殊性。

在我看来,如果抗联能够有一整套的政治,经济的策略辅助。有一支政治上的生力军加强,建立若干个较为巩固的根据地是能够做到的。依托这些根据地,到41年,抗联仍能够保持相当的数量和战斗力。在面临日本入侵远东的压力下,苏联将有可能进行援助抗联,获取一种新的局面也未可知。大概有人对苏联的援助持怀疑,我认为极可能,只要你能够显示出将他的后方搅乱的能力。

自然,这都是纸上谈兵。而且,我这也是在苛求前人。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是,我认为抗联的失败在于缺乏相应的政治,经济斗争策略,没有能够充分发动人民群众,而我同时认为,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下,抗联是难于做到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