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论史不可势利兼谈郭沫若 -- 丁坎

共:💬366 🌺3005 🌵3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面对政治,他糊涂过,谄媚过;面对爱情,他背叛过;但更重

重要的是,在那人性颠倒的年代,他善良过!

以及陈MM说的他在大节上对得起中国

有这个也许也够了,所有的被符号化,本是历史人物之宿命,别人说,你反驳辩护,但不能连说也说不得

到底多少分,各自归各自打

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等后人评。

英国哲学家伯林关于“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的论述已经成为经典,前者指“免于……的自由”(be free from ……),后者指“从事……的自由”(be free to do ……)。但是在两种自由都匮乏的年代,这组概念似乎有些失效。我们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发明“消极不自由”和“积极不自由”两个新造词语。所谓“消极不自由”,指被迫处于“不自由”的状态,比如秀才奉命撰写吹捧文章;所谓“积极不自由”,指主动选择“不自由”的状态,比如弄臣察言观色溜须拍马。在一个缺乏消极自由的年代,苛求平民抗争“消极不自由”,可以说是“苛评”;但作为一位著名作家,郭沫若的某些行为并非出于强制,完全属于个人的“积极表现”。对这种“积极不自由”的批评,是维护最基本的伦理底线,与“苛评”并无关系。所以,很多读者能够原谅保持沉默的钱锺书,能够不再苛责曾经撰写过批判文章的巴金,但是对“歌德”的郭沫若却表示出强烈的不以为然。

我个人认同上面的说法.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