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煮酒话古人之十五刘裕(一.千古江山) -- 沉睡的天空

共:💬128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煮酒话古人之十五刘裕(十.恩怨要待后人说)

刘裕执掌大权,自然有人不服气,比如司马家族的司马国?[就担心刘裕会对己不利,逃亡到后秦。自然,司马家族自桓玄之变后受到沉重打击,已经无力与刘裕对抗,真正有实力而且有这个心思的只有刘毅。

汉晋时期,朝野最重功绩,权臣假如不能立功,即便得位也不长久,而东晋末年共有三大事,也为刘裕等人的三大功,即讨桓,北伐,平定孙卢。这孙恩造反时,头功自然是刘牢之,其后是刘裕,刘敬宣,何无忌等人,刘毅此时还未发迹,等桓玄上台,刘牢之自杀,刘敬宣北逃。这晋朝内便以刘裕名声功劳最大,所以当时刘毅虽然心有不甘,也不得不奉刘裕为盟主讨桓。当然,刘毅在讨桓中也颇得实利,一跃而上,超过何无忌,成为仅次于刘裕的第二人。

刘裕,刘毅,何无忌三人在讨桓中居功至伟,成为一个铁三角。刘裕功绩最大,作为讨桓盟主成为第一,而刘毅是讨伐逃往荆州后的桓玄的主帅,位列第二,两人地位相近,但是都颇有野心,不和在所难免,这不是说同性相斥吗?这两位刘老大的脾气就都一样,有野心,喜欢赌博,闹脾气,就是程度不同。当初王谧死后,刘毅就密谋排除刘裕在外,要不是刘裕采取刘穆之之意见,入朝主政,只怕要沦为地方势力,这样即便靠武功能震慑朝野,但是也有象桓温桓玄一样的可能。两人之所以没有翻脸,还是因为都没有打胜的把握,何况还有何无忌在,何无忌为名将刘牢之外甥,和刘裕刘毅两人关系都很好,讨桓中他居中联系,性情豪迈而无野心,成为铁三角中的稳定器。两人没有得到他明确的支持是不会翻脸的。

但是之后的北伐和卢循之变改变了这一切。当初刘裕派遣刘敬宣西讨蜀未成功,虽然不是自己亲征,但是也使得自己的名声受到影响,这北伐就有立功挽回这一切的意思。而北伐大获成功,刘裕成为东晋以来功绩最大的人,其功劳已经远远超过其他人,而且何无忌在卢循之变中战死,原本稳定的三角成为两边,刘毅之所以要独力南征便有与刘裕争功的意思。假如他平叛成功,那功劳不亚于刘裕,甚至因为刘裕有执意北伐造成卢循之变的嫌疑,刘毅还可能入朝取刘裕而代之。但是南征大败,刘毅威名尽丧,反是刘裕平叛成功,这样一下一上,刘裕已经非刘毅能对抗之的了。

要是这刘毅老老实实,安安份份做好人,这说不定日后还能混个宋朝(指的是刘宋不是赵宋)第一大臣当当。当然,这也不太可能,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想做第一人的野心怎么可能这么简单就被抹杀,假如这样就能抹杀,当年也不会向桓玄挑战了,何况就算他老老实实的,刘裕能信得过他吗?这刘毅是什么人他还不知道,当初他对自己动的手脚,不服从自己的命令,这刘裕的小黑本上都记着呢?(说起这刘裕挺小心眼,专门弄个小黑本,头一个就是记着当初因为还不起钱鞭打他的刁家,后来这讨桓的时候他就随便煽动大家把刁家给分了,这刁家当初为了三万钱,现在把全部家产断送了,这深切告诉大家,千万不可以对欠债人滥用私刑啊。这小黑本上名单还有刘毅,慕容超……这另外还有一个小红本,头一个自然是为他还赌债的王谧,后来王家可是被他很照顾的,还有刘敬宣等人……当然,这小红本小黑本都是笑谈,只是刘裕此人有恩必报,这有仇也必报。)他老老实实?别忘记当初桓玄就是因为刘裕老老实实上当才倒了霉的,刘裕可不想做第二个桓玄。

所以这后面刘毅主动提出要追击卢循,但是这刘裕就是不答应,这痛打落水狗的事还要让你占便宜啊,当初讨伐落水狗桓玄就让你占了便宜,立了功,结果事事和我作对,现在我可不上当了,何况你老兄做事不稳当,万一又输,我可不想再被朝中大臣斗嘴皮子说迁都的事了。这追击的事我还是找几个小字辈吧,一来这输了影响不大,二来还能发掘人才。这还真让他发掘出几个人才,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这刘毅看这刘裕明显对自己起了疑心,这郁闷啊。其实要说刘毅也有自己的能力。什么能力?他打仗确实不如刘裕,但是他有文采,会交际啊。按现在说是能和上下打成一片的全面性综合性人材。这虽然他和刘裕一样爱赌博,但是没被人打过,而且会吟诗作对,和那些世家大族关系很好,象谢家的谢混是他的心腹,著名诗人谢灵运便在刘毅幕下做事,这东晋士族势力强大,谢家又是其中佼佼者,能得到他们的赏识,自然是很好了。对比起来,这刘裕不单只是略通文墨,连字也写得丑,这丑还罢了,还不好好练,只是把字刻意写大了点了事。这对于文采飞扬见长的世家大族来说,这刘裕实在是一介武夫,一个粗人,和刘毅文武全才比起来,那可是一个天上一个低下,要是在几百年后的宋朝,那刘裕就别想出头了,好好做那兵头子吧。

可惜,此时还是公元五世纪的东晋,这刘毅文采虽好,但是这谋略和刘裕比起来,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他恨刘裕手下刘穆之,这刘穆之乃是刘裕的第一谋士,这刘裕大到用人谋划,小到写字大小,都要问问这刘穆之。这当初后秦来使刘裕自作主张把他赶回去,刘穆之就气呼呼的说:

“常日事无大小,必赐与谋之。此宜善详之,云何卒尔便答?……”

这的意思就是说,你平常什么事都要问我的,怎么这次不问我了?当然这刘裕笑笑说这军机非你所长,还是要看我的。但是由此可见刘穆之的地位,假如说刘裕是刘邦加韩信,这刘穆之就是萧何加张良了。(刘穆之据说处理政事时可以一心四用而不出错,这刘裕之后是把刘穆之当萧何一样留后方用的,可惜死的早。)

就是这样的心腹,刘毅居然还向刘裕说他的坏话,也不想想两人在刘裕心目中的定位,假如一个政敌向自己说自己心腹的坏话,那等于是帮心腹说好话,应该刘毅夸刘穆之,这样刘裕才会上当,刘毅居然这样做,真是傻的可爱。

还有刘敬宣,在北府军时期便是刘裕的知己好友。和刘裕的关系是铁打的,刘毅一开始还挑拨两人关系,后来又改为拉拢刘敬宣,这样的结果自然是刘敬宣向刘裕告密。

刘毅自认为做的极其保密,但是其实一举一动其实都在刘裕眼下,即便是刘裕手下胡幌(北伐与南燕决战时参照韩信故事包抄燕军后路立下大功的将领。)也劝说刘裕除掉刘毅,但是刘裕考虑到毕竟刘毅没有谋反,又是当年讨桓功臣,这样下手实在是有些过不去。(刘裕动手都要有借口,两次北伐都是如此,正象要别人先开第一枪,当然是逼别人开还是别人主动开就是另外一件事了。)正好荆州刺史刘裕之弟刘道规生病辞职,这刘毅来要荆州的位子,这一来是试探刘裕的态度,二来嘛,荆州险要,当初桓家有了此地便可和朝廷抗衡,有了这样的地盘就好可刘裕对峙。这刘裕正好欲擒故纵,反正这位置是空的,打仗你可不是我的对手,这便是引那刘毅动手。

刘毅如愿得到了荆州,还向刘裕要求交州广州的位置,(不过这交广地处边远,刘毅不可能去,也就是试探而已。)还安排亲信担任重要职位,刘裕一一同意,引得身边人都不解,这我家主公是不是失心疯了?

这刘裕没病,这刘毅却病了,而病的还不轻,(去任的刘道规也生病,上任的刘毅也生病,难道此时荆州流行对刘姓的瘟疫?)正是乐极生悲吧。其实刘毅这样死去也不错,还能以忠义之士的身份流传于史书。想刘毅此时也不想造反,而是先养病了。但是,这人并不是事事都可以遂愿的,身边人的意识比自己还要重要。他的心腹郗僧施看老大生病了,心里急啊,这心腹都是依赖主人而生存,当初跟随刘毅已经把刘裕得罪了,刘毅死了不打紧,还能以忠臣厚葬,但是这没了保护伞,这刘裕就可以随便对付我们了。为此,这郗僧施就一定要找个新的保护伞,这找谁呢?便是刘毅的从弟刘幌。他劝刘毅上表朝廷(自然主朝的是刘裕。),让刘幌来荆州,这是为了刘毅身后事准备了。

这下刘裕急了,为什么急呢?这刘毅造反不急,这刘幌挺听刘裕的话啊,当初还劝说刘毅和刘裕合兵,不要南征,这为什么急呢?很简单,就是因为这刘幌没有谋反之心。

各位先别糊涂,听我一一说来,这刘毅要造反,刘裕不怕,反正就等着他呢,随便还可以去了心腹大患,但是这刘幌没有谋反之心,却不好处置,当年桓家之所以强大不单是桓温建立了基业,还是因为弟弟桓冲继承了桓温,桓冲和哥哥不同,对朝廷忠心耿耿,但是对荆州还是不放手,这朝廷对他也没办法。这才造成桓家在荆州基业颇大。这刘幌一去,不等于就是桓冲第二吗?这刘幌要是把荆州控制好了,又顺从朝廷,那对他也不好处置,东晋又要恢复到以前强镇的时代了,而刘裕是准备一统六合的,怎么能让这样的局面再现。

于是刘裕先假意答应,等刘幌来建康后,称其谋反,同刘毅心腹谢混一同杀之。(说起来谢混是谢家的人,要不是和刘毅做的太过分刘裕也不会怎么他,刘裕在世对士族主要还是威吓利诱,还是很倚重的,毕竟这士族对自己没有太大威胁。这刘幌就倒霉了,不是堂哥刘毅突然想把位子给他,他只怕最多被刘裕软禁而已,有可能还重用之。)

这之后的事就简单了,刘裕带兵直扑荆州,这先锋便是当年前秦名相王猛之孙子王镇恶,当年王猛为前秦立下汗马功劳,但是后世不得重用,便到东晋。反而得到重用,这王镇恶也是一代名将,当然此时才是初出茅庐,听刘裕的意见,伪称自己是刘幌所部来上任,轻松到达江陵。(要不怎么说这古代通讯不方便呢,这刘幌脑袋都落地了,别人还信这死人能上任。)这到达江陵后,刘毅所部措手不及,大部溃败,这刘毅固守,王镇恶特意留了南门让其逃散再围剿,这刘毅也非等闲,不冲空闲的南门,而是突围北门。王镇恶毕竟还是年轻了些,只是作为先锋,立此大功,也是很厉害了。

这刘毅本来想去投奔僧寺,这不太明白是怎么回事,难道当时也象西方一样入庙可以不杀?不过佛教大兴应该是南朝之事,此时大多数人还是信奉五斗米道这样的道教吧。或者想独身进寺院,落发做和尚退隐?不得其截,而且和尚也没有开门让他进去,刘毅便自缢而死。

刘毅死后,刘裕特地前去拜祭流泪,或许这眼泪是作戏,或许是真的,毕竟当年的讨桓三杰只剩下他一人了。

刘毅已死,其他人也没有必要留着了,而且其他人也对刘裕开始猜忌。这是必然之事,毕竟此次刘毅并没有事先谋反,要不然也不会防卫如此松懈了。诸葛长民便有:“昔年醢彭越,今年诛韩信,祸其至矣。”这样的叹息。还好刘穆之稳住诸葛长民,等刘裕回来后设计杀之。

此时是义熙八年,公元412年。同年十二月,他派遣朱龄石讨伐益州,这一来是朱龄石确实是有将才,二来刘裕现在猜忌心极重,已经不能让资历高的将领立功成为第二个刘毅,所以要提拨这些年轻资历少的将领,这样并不是很有利的,不过现在还没看出来。

次年,朱龄石顺利攻入益州,收复之。

公元415年,因为继任的司马休之甚得人心,引起刘裕猜忌,毕竟这司马家族乃是皇族,万一让他得势,借荆州之势反攻之,自己的大权也危险,而且其子横行无忌,甚让刘裕不满,便斩其子,讨伐之。(反正撕破了脸,不过司马休之的儿子也不争气,明知朝中大权已经不在你司马家,你半是人质了,还如此横行无忌,司马休之能坐上荆州刺史的位置,那刘裕也对他不会有很大的恶感,否则干脆软禁或象对诸葛长民一般刺杀就好了,假如他儿子能克制一下,或许还好些,毕竟杀子之仇要想司马休之还投降实在不太可能。)司马休之迎战,雍州刺史鲁宗之响应,或许是因为名不正言不顺的关系,或者是敌将太强,初期不利,被鲁宗之之子鲁轨连败,连刘裕女婿徐逵之都战死,刘裕亲自压阵才击溃敌军,司马休之,鲁宗之,鲁轨逃亡后秦。

刘裕自刘毅之后的行动基本上是铲除异己了,对其他人已经不放心,把自己的兄弟,幼子就安放在各个重要职位上,也不管他们是否能承担。(其实刘裕兄弟和儿子最能干的只有刘道规一人,其他人要不是没有才能要不就是太年轻。)此时的他已经有了篡位的野心,毕竟自刘毅或者说自何无忌死,铁三角破裂,已经没有能克制住他了吧,朝野为他独霸,唯一能克制他的只有他自己,或者说他是否想仿照曹操司马昭了。

不管怎么说,刘裕总是稳定了晋朝内部,但是他是个不甘寂寞的人,何况,没有内忧,还有外患呢,他的视线又放在了北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