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人择原理基本上是唯心主义 -- 任爱杰

共:💬34 🌺2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解释一下

托勒密时代,地心说符合当时精度下的观测。

哥白尼前,观测仪器的进步使得地心说必须

采用越来越复杂的形式来解释观测现象。日心

说符合当时的观测精度。。。

要说观测精度真正意义上的进步,那是第谷的事儿,而第谷是哥白尼之后的事儿了。哥白尼在发表日心说的时候,所用的数据绝大部分来自托勒密的《至大论》。地心说托勒密发展出来后那些复杂的本轮原轮是一直在理论中。

对于日心说与地心说哪个更符合观测数据,我看过不下十本文献,没有一本明确地说在当时的情况下日心说比地心说(轮子更多)更精确地符合观测数据。

而日心说的意义根本就不在于预测精度,地心说,日心说,以及后来第谷搞出来的混合体,精度上并没有本质区别,当时来看不同之处就在于数学模型的简洁与否。你说“地心说必须采用越来越复杂的形式来解释观测现象”,其中你提到这个地心说的“复杂”正是日心说的出发点。而这正验证了我的说法:哥白尼发展日心说根本在于他内心中有“世界简洁”这个理念。

老爱狭义相对论前,已经有实验证实观测不出光速变化。。。广义相对论有点天马行空的出现。

狭义相对论则已经很多实验了,练洛仑兹变换形式都先有了。

试验观测不出光速变化,与走出“光速不变成为相对论前提假设”这一步,纯粹从逻辑上来说,并不是显而易见的,关于之前的洛仑兹变换,本质上还是假定光在以太中传递,与"光速不变原理"更是关系不大,在相对论里,洛仑兹变换是由光速不变自然而然推出来的,爱因斯坦在发展相对论的时候,洛仑兹的论文对他的影响根本不大,而他发展相对论的动机更多的是来自于“世界简洁”这种理念。而广义相对论则更是在没有试验依托的情况下,从光速不变这一前提假设,加上等效原理(再一次因为等效原理更符合对称性,更加"美妙"),推出来的.我用这些例子仅仅是为了说明科学理论的突破发展往往需要有"内心理念"支配才行,而并不是忽视实验观测的重要性.实验是科学生命之源,这是毫无疑问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