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看来巴基斯坦的小龙是04标准的 -- 晨枫

共:💬196 🌺27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回帖看来是长了...(2)

搞飞机不仅要有技术,同时要有战略思维.

在下说说自己的想法,还各位请继续排砖,以供俺盖楼之需.

关键词:印度,中国,瑞典

韩国作为航空航天方面的后进者,底子薄,基础弱,在航空方面要发展成为什么样的国家?走什么样的道路?窃以为有上中下三策:

下策,印度模式.过分的自我膨胀,盲目提高要求导致印度人的航空工业成为一个笑柄.LCA气动靠达索,吹风靠俄国,线传火控靠以色列,发动机靠美国,这样还不能把LCA攒利索了,反而出于安全性考虑,飞机上天连副油箱都不敢扔,带副油箱的和不带的快要弄成一个外壳,两套飞控.印度宇航近年来共计大修24架飞机,结果这24架大修完毕交付部队使用后,因为大修不过关造成22架坠毁,这样的国家也来整飞机,真是让军火巨头们卖的放心,赚的舒心,对印度市场格外用心啊!

为什么印度会成这样?印度人造飞机的时候有没有

看看自己的亚音速风洞和超音速风洞在哪里?自己的变稳验证在哪里?自己的机载雷达火控在哪里?自己的发动机在哪里?自己的发动机试匹配性验台在哪里?
全没有的情况下,还要赶鸭子上架让印度宇航来主刀,这不是开玩笑么?结果是所有东西外包,为了显得"自主",自己调试总装.问题是自己有多深厚的功力去了解人家的设计思路?自己有多高的能力在这些设计思路中取舍整合?

中策,中国模式.中国作为世界飞机的后进者,在极度落后的情况下通过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力量,消化吸收一切可以获得的资料,建立大量基础设施,研制大量试验设备,完整地建立起航空工业体系,为中国追逐世界先进水平打下坚实基础.所以中国在沉寂了20年之后,终于赶上了末班车.中国现有和潜力可以做出包括发动机在内的3代机和大飞机,标志着中国彻底契合五常身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上策,瑞典模式.瑞典模式和二战前的日本模式很相像,通过强国的技术转让和自己的技术研究和跟随达到世界靠前的水平.以建造大和时选择船型为例,战前的日本通过跟踪研究法国高速邮船"诺曼底"的船型,让大和在标排64000吨,主机15万马力的情况下达到27节航速,相比大和同年代的美国BB南达,标排38000吨,主机13万马力,航速也是27节.瑞典的JSA-39通过通用的支持,加上瑞典自身精良的设计,成为南非,捷克等国家选择的战斗机.

下策的印度模式可以说是任何一个有理性的人或者国家都不愿意向往的,除非这个国家整体疯掉.中策的中国模式可以说不是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玩的起的,财政压力巨大.上策的瑞典模式在下看来最具可取性,只要韩国先选好突破点,在突破点方向的基础方面投入,制定长远的计划并严格执行,在50年内可以达到瑞典的地位.50年?是的,做飞机不是过家家,后进国家参考日本这个典型,好好研究一下从明治维新到二战前日本军工发展史.

在下觉得目前韩国人徘徊在印度模式的边缘,没有任何基础的条件下,研究高教只能全外包(汉翔的作用后文分析),幸亏有洛马顶着搞利索了.但是韩国人这时候没有吸取任何经验,反省好自己的决策,反而冲昏了头放言上4代.结果呢?洛马没有兴趣做雷锋,韩国的4代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依靠韩国这点技术描绘出来的镜中花,水中月,那能当真么?

不要看见中国FC-1市场不错,想当然觉得自己的T-50也会好,完全外包设计以及所有核心零部件完全依赖进口所带来的成本的巨大压力呢?所以,这叫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可是如果学习中国建立起自己门类齐全的航空工业,取法乎中,恐怕很有可能得乎其下,什么玩意儿都要从头开始,依照韩国人目前过分膨胀的态势和贪大求全的胃口和心思(参见上边讨论韩国宙斯盾的设计问题),只怕国内等不及研究要攒飞机,结果很有可能和印度掉进一个战壕.

其实看看印度,韩国,中国,瑞典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四个国家都在用F-404同时代同级别的发动机做飞机,基础不同,结果不同.印度没有丝毫基础还要自己攒,一定会失败,可以说现在是死扛,只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宣布LCA失败.韩国全外包设计,核心零部件全进口,导致飞机价格贵到离谱,目前出口基本无望,如意算盘崩盘(当然,美国如果招标4代教练机,T-50很有可能赢).瑞典有部分基础,出口了一些,可以说取得部分成功.中国可以说是完全取得成功,截至目前订单,巴基斯坦至少要150架,沙特要20架,现在苏丹要12架,国内估计会要200架,意向的国家更多一些.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