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关于《窃明》的辩论,大家最好不要引用小说 -- 任爱杰

共:💬62 🌺2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总得来看还是泛泛而谈

我前言战略问题容易讲得很虚,此即一例

比如,你对天启七年(1627)的蒙古内战造成的喀喇沁部的战略态势的变化造成的影响,是否进行了考虑了呢?对蒙古各部抚和剿的两手选择如何取舍才能优化,是要看当时各方的实力对比和态势变化的,是一个动态的博弈过程,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

比如一种意见认为,“到了崇祯二年,客观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察哈尔部的再次西迁,打乱了明朝的所有部署。”,“……在这种情况之下,可以说,除了投向后金一途,喀喇沁根本就没有第二条路好走。”,“与此同时,明朝也没有放弃继续笼络喀喇沁部的努力,只是由于客观形势,这些努力注定是徒然的。”

参考:外链出处

在特定的时间点上,如果多方博弈的态势,是模糊和回环的空间事实上已经消失,发生了不可逆的变动,那么你这种模棱两可的分析就变得毫无针对性。不知你对此怎么看。另外,你的分析里面似乎暗含着一个前提,即卖米给喀喇沁部,它们就不会倒向女真,果真如此么?有没有可能拿完了粮食,却倒向女真,两边的好处全占了?这里面的风险和收益的计算,有没有设置合理的安全边际和止损点?综上,以如此单薄的分析,能否翻掉“以市米则资盗”这一指控呢(其实这个在结果上是无可辩驳的,你这个分析充其量只能在主观意愿上进行一下回护)?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