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娶妻当娶日本女人? 解读:中日女人的几点区别 -- 水影儿

共:💬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日本女性的特质和日本武士道的精神对女性的培养有关

武家之女性  

2002-12-04 19:46:08 原创 滨野由希 阅读 105 次

 

――政治婚姻中的女性

提起战国时代的女性,被当作政治婚姻工具的有之;一旦娘家与夫家翻脸敌对,被诛杀、被赶回娘家的亦有之。此外,因为父兄的关系,被迫嫁给数人这样的悲剧也时有发生。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数织田信长的妹妹,市御寮人了。从残存的画像中,可以看到她当年楚楚可怜的姿态,更加添加了几许悲剧色彩。

市姬的美貌被拿来用作政治工具,一生命运极为坎坷,最终和丈夫一起自杀。也许在下定决心那一刻才体现了真正的自我意识吧。当然,那个时代的女性是否真的仅仅是父兄说了算的政治婚姻的工具吗?这一点值得怀疑。

战国时代的武士们,给自己制定了男道、武士道等德目;武士的女儿和妻子们也自发地遵守女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也要为家族,为领国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优秀而又坚强、在战国乱世中拥有自我意识的女性也不胜枚举。

“烈女不嫁二夫”,这是封建时代妇女应当遵守的道德。――当然,正因为这很少有人作的到才大力倡导褒奖的。所以,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女性再婚。在战国时代,男子因为战争等因素,早死的现象比较普遍,不要说再婚,有时还有结婚超过三次的。就拿德川秀忠的夫人江与的例子来讲,据说有过四次婚姻。

贞女不嫁二夫是为了家族的利益,而因为父兄的缘故,不得不进行数次婚姻也是为了家族。两者说到底都是把家族利益放在了第一位来予以理解和接受的。当时,社会是以家族作为基本单位的,不论男女,都把行为的出发点和目的集中到这一点上。

此外,若单说女性仅是政治婚姻和作为人质的道具,那是非常片面的。她们也是活生生的人,也要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她们感受着母子间的亲情、夫妻间的爱情。来到夫家,希望通过情爱来维持彼此关系,勿要背叛本家族的利益。在政治婚姻与人质关系中,情与爱也是一个前提吧。

在决定生死存亡的战场上,血缘关系意义重大。即使在父子相弑、骨肉相残的战国乱世中,通过血缘来支配家臣团,这样的情况也是比较普遍的。正因为婚姻有如此功能,所以被当成一个重要的政治手段。中世史研究学者田端泰子非常赞成这样一个观点:与其说女性是政治工具,不如说是和平的使者。

----娘家还是夫家

作为连接娘家和夫家的纽带,既感到了与亲生父母的骨肉亲情,也能感受到与夫家的夫妻之情. 但是在有些场合,并非如此简单.从"家族"这一道义名分上来讲,女性应该为之奉献一切的,究竟是娘家,还是夫家,这是一个问题.

本来,虽说是娘家的亲生骨肉,但已经嫁到了夫家,就该为夫家流尽最后一滴血.在后文中所说的,自南北朝时代起,在农村宫座的祭祀活动中,嫁出去的女儿,就属于夫家的人了.另外,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佐证,如能狂言"水挂婿"中,就有妻子跟随丈夫一起反对娘家的事例.在武士的道德规范中,也有以下之说:"亲子一世,夫妻二世,主从三世".然而,教条的东西并不能约束一切,世事也不是那么简单.

在现实中,女性通常在父母还健在的时候以及在刚出嫁之时,离娘家心理距离更近一些;而到了相夫教子,直至成了婆婆后,立场则更倾向与夫家了.

在即使女儿出嫁了,也当作自家人的时代里,女儿也继承财产,女婿则要侍奉妻子的家族.但是,若女儿嫁出去后,跟随了夫君,为夫家而努力的话,要是让女儿继承财产,岂非是把自家的东西拱手送给他人了,还要陪上一个女儿.

九州的大名相良氏在置文(类似与遗书)中这样命令作为继承者的长子.禁止把财产分给女儿,此外,"女儿若被丈夫抛弃,乞讨到家门也不予怜悯;若你母亲想救助她女儿的话,那每年只给她十石."

另,家臣的婚姻也是需要得到主人的许可.

所以家臣有的时候也因为主人的命令而不得不离婚.武田信玄的家臣小幡重定是个例外,他抗拒了主上信玄让他与妻子离婚的命令.他抗争道:"当了二十载的夫妻,孩子也已经有好几个了.当年她不顾她父亲强烈反对跟随了我.那时非常艰难困窘,好不容易恢复了领地.在这期间,多亏了我的贤内助.如今,若是离别,因为当时她为其父所不容,现在就没有可去的地方了,一定会饿死在街头.她的耻辱就是我小幡的耻辱.希望大人能够成全我."对于小幡重定来讲,生死与共的是夫妇,而不是主君.无论何时,他首先感到的是妻子对他的爱.

――猛妻

在战国,追随丈夫自杀,和丈夫一起守城战死的女性,不仅仅只有在天目山和丈夫一起自杀的武田胜赖的夫人的例子。――但也有人并不对她们抱以同情。田山氏的重臣游左弥五郎宗助的妻子,在酒席上射杀了杀夫仇人。九州大友家的重臣吉冈宗劝之妻,名为“妙麟”的尼御前担当孙子的后援,亲自率兵修筑城防,加固防线,并且配上长刀,指挥军队作战。但是由于寡不敌众,作战失利后被迫求和。但其后,不时赠敌将以酒食美女,使起丧失警惕。在敌军回军途中,以奇兵击杀敌军大将,不愧是智勇双全的女大将。

在九州,活跃在军事第一线的女性相对较多。作为东松浦半岛的盟主,支配壹崎岛的岸岳城主波多氏,自十六代家督盛亡故后,因为没有继承人而发生了动荡。盛的妻子家没有与重臣们商议,就从肥前有马氏那里把藤堂丸(波多亲)迎为养嗣子,并谋杀了反对派核心日向大和守资。资之子喜起兵反对波多家,一时之间夺取了壹崎岛和岸岳城。波多家连忙与以前的死敌龙造寺隆信结盟,夺回了岸岳城。虽然因日高氏在壹崎岛上布下重兵无法收复,但好歹恢复了对东松浦半岛的支配。在丈夫死后二十年间,辅助年幼的孙子夺回并维持了对所领的统治。以上的那位,与吉冈妙麟尼可以相提并论了。

再来看奥州。在伊达家的分国法《尘芥集》中,有关于“女猛”而休妻的规定。也有对没有彻底分开而改嫁及离婚后改嫁的女性,丈夫发牢骚,该如何处理,作过详细阐述。我们也能够看到许多猛妻被休掉或扫地出门的案例。非常有名的就是伊达政宗的生母听从兄长最上义光的计谋,打算毒杀政宗这一故事。但是,她在此前的天文十六年(1588)中,为了陷入苦战的政宗,促成了伊达家与娘家最上家的和睦。

追述到更早之前。管领细川政元在发动政变,废立将军前,把姐姐嫁给了播磨守护赤松政则。之后的细川高国为了加强与赤松氏的联系,试图把政元的姐姐立为当主之母,并与赤松家进行了交涉。不可否认这也是为了强化两家的姻戚关系。

当时,也有大名的妻子或心腹重臣的妻子,活跃在外交舞台上。在朝廷、公家的习惯中,女官不仅要处理家中内务,还要承担在外交方面的任务。即使是武家,也利用姻戚关系,通过妻子对妻子的家族进行交涉。真是用处多多。

――一家之管理者

话说西国霸主毛利元就常常思念亡故的妻子妙玖,在给嗣子隆元的书信中也提到过对妙玖的追慕之情。他叹息到:“古言云,女主内,男主外,的确如此。”这不是简单的感叹,若是妙玖还在世,就不会出现家中此刻所遇到的困境了。

当时,元就之子吉川元春与元就之女,也就是六(上面还有个宝盖头)户隆家之妻、五文字的关系恶劣。元就在其他书信中担忧地提到,元春和五文字失和事小,但若是把女婿六户隆家也牵扯进来,造成六户氏和毛利氏的敌对,就是个大麻烦了。于是,安排隆元让另一个弟弟小早川隆景去说服元春,使毛利氏和六户氏能够团结一致,对付尼子氏。只有六户氏作为臂膀,毛利家才会安泰,若倒向敌方,则后果不堪设想。正是因为这样,元就当年才决定与六户氏联姻,把女儿下嫁给六户隆家。所以对于与六户氏吵架的元春也一视同仁,元就感到很生气。

此外,元就不仅仅单对元春,对五文字也给予批评,让五文字反省自己,应该注重作为女性的礼仪。但是,对于已经嫁到他家的女儿,除了母亲妙玖外,没有人能够说服她,这让元就深感苦恼。

接下来,元就不得不不停地对隆元三兄弟,以及五文字调解劝说。元就感慨到,自己对于家内事务实在是束手无策。若是妙玖还健在的话,那该有多好。

当时,女性也拥有领地,关于所领的争斗就事关政治了。元就教导五文字说,即使对丈夫隆家不中意,也不许疏远他,同时教导隆元、元春等人也一样。一般来说,这时候母亲就起着连接家中众子女关系的桥梁作用。

――今川氏亲的母亲和他的妻子

骏河大名今川氏亲的母亲北川殿,借助兄长北条早云之力,拥立年幼的氏亲,确立其国主地位。氏亲之妻寿桂尼自京都远嫁东海,原是公卿中御门宣胤之女。她也被称为“骏河的尼御台”,辅助中风瘫痪的氏亲,活跃在政治舞台上。最早的分国法“今川假名目录”是在氏亲亡故不久之前发布的,此分国法也被怀疑与寿桂尼有密切关系。

氏亲成为家督是年尚不足十四,在其后两年之中,由其母寿桂尼代行家督之实责。相田二郎考证说,寿桂尼在嫁到今川家时,从其父中御门宣胤处领受了“归”字印章,表“女儿出嫁,即为夫家之人”之意。在今川家该时期的公文上,就盖有此印章。这进一步证实了寿桂尼对政治拥有的实际权力。寿桂尼签署的文书,时间大约是在氏亲死后三个月左右,现在遗留有二十五篇,包括确认氏亲的寺领安堵及继承人问题,大部分是采用假名文字。

氏亲的母亲北川殿和妻子寿桂尼,都面对丈夫早逝的不幸,不得不为了家族而较多的干预政治。也正因为如此,她们留下的功绩比较明显。据残留的历史公文记载,战国武家大名的内室们,作为“家”的内政管理者,占有重要地位。因为战国大名的军事行政组织,是以“家”为核心,家臣团围绕着“家”而存在。

助秀吉统一战国乱世,糟糠之妻北政所,对于受丰臣家恩惠的诸大名所拥有的那种强大的影响力,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