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温相新书选登】雍正即位真相 -- 叶成斌

共:💬8 🌺1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3.雍王府夺权总纲领

雍正八面玲珑的介入储位之争,可终难掩藏太久,一废太子不久,雍正也被康熙圈禁,幸亏胤祥的帮助才得以化险为夷。随后在“推举太子”的活动中,雍正更加小心谨慎,对乃父亦步亦趋、惟命是从,从而使得自己的政治命运有所转机。“吃一堑、长一智”,雍正通过一废太子前后的不利境遇认真的总结了经验教训,应该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等人逐渐看透雍正的面孔,逐渐与他疏远直至最后分道扬镳、反目成仇。雍正整合自己的势力范围,倾听属下的建言,他的门人戴铎首先在清康熙五十二年提出全面的夺权纲领,这份纲领的意义很大,它是第一份系统的提出皇四子集团从上至下争夺储位的目的、任务和手段的总结性发言。戴铎首先建议雍正要有“包容”的姿态,以康熙马首是瞻;其次,继续保持发扬已有的八面玲珑的作风,做出友爱兄弟手足的举动;第三,注意收用、挖掘本集团的能人和加紧联络内阁、督抚的生力军。雍正看后,虽然假意批评说:“与我分中无用。”可也承认戴铎的纲领是“金石”之言。而且,事后雍正的种种举动和戴铎的总纲不谋而合。

这份纲领的要害之处就在于它提出了争夺储位的关键问题是要抓住康熙的主脉搏,迎合康熙的一切意图,尽快取得康熙的最大信任。后代史家不论是褒奖雍正的,还是贬低他的,但都承认一点,那就是雍正具有务实的政治作风。雍正的务实的政治作风于争夺储位中表现为争取康熙的信赖。胤禩集团、胤祉集团包括废太子集团以往的最大失误都在于试图通过制造舆论来影响康熙,利用拉拢王公大臣来施压于康熙,这种间接的做法既不可能立刻奏效,也容易激起康熙的反感,更主要的是这种策略忽视了极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仅注意到了康熙的“宽容”的一面,没有注意到康熙大权独揽、乾纲独断的另一面。雍正吸取清康熙四十七年遭到圈禁的教训,以营求康熙的欢心为最大的目标。清康熙四十七年一废太子之前,康熙对雍正较少正面评价,欣赏、褒奖的话也说的不多,但从一废太子之后,康熙对雍正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加,而且夸赞的话也逐渐多了起来。尤其是派给他的差使多了起来,清康熙五十一年,雍正奉旨参加对废太子党羽原步军统领托合齐的审讯;清康熙五十四年,西北军务紧急,康熙召见胤祉、雍正征询意见;清康熙五十六年,明朝陵寝被盗,雍正奉旨查办;清康熙五十七年,雍正代表康熙为皇太后的陵寝安葬宣读祭文;清康熙六十年受康熙指派去沈阳祭祀祖陵。同年,雍正还担负起祭天的重任;清康熙六十一年,奉旨勘查通仓、京仓(粮库)。这些差使当然并不都是派给雍正一人承担的,但在康熙统治的最后十年间,雍正所领的差遣确实很多,这对他的从政有了一个很好的锻炼,更主要的是表达了康熙对他的信任。雍正抓住这一机会,利用康熙晚年心力交瘁于储位之争,经常伏请康熙到他所在的园子里面游玩巡幸,据统计,康熙晚年去雍正所住的园子游玩的次数多达十一次,在园子游玩的时候,雍正的四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围绕在康熙的膝前,让康熙体感到天伦之乐,兴奋之余的康熙还专门给雍正写了“五福堂”的匾额。雍正的这些行为虽然不能直接导致康熙将大位传给他,可也取得了康熙的好感。

就在极力讨好老皇帝的同时,雍正也不放弃联络弟兄之间的感情,竭力营造一种“友爱昆仲”的氛围。胤禩因为在一废太子前后看穿了雍正的些许把戏,所以,逐渐疏离了他与雍正的关系。可雍正表面上并不介意,反倒在清康熙五十三年“死鹰事件”发生前后胤禩遭到康熙的谴责时单独上疏给胤禩说好话。清康熙五十五年,胤禩大病,雍正急急赶去看望胤禩,大概这次的戏演的有些过头以致于被老皇帝误会为“观此关切之意,亦似党庇允禩(胤禩)。”尽管受到老皇帝的责备,可雍正的目的显然达到了,他并不需要胤禩等人的理解,他结好胤禩也不是为了他们转而支持自己,他这么做主要是为了安抚胤禩集团,让胤禩集团产生错觉,不至于在大的行动之前制造不必要的麻烦,事后证明,雍正的这一手相当高明,胤禩集团被他稳稳的瞒住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