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温相新书选登】雍正即位真相 -- 叶成斌

共:💬8 🌺1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雍正的政治手腕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生于清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公元1678年12月13日) ,他是康熙的第四个儿子(清制:早夭不序齿)。因为他即位后的年号是雍正,所以,后来,人们习惯用这个年号来称呼他。如果按照齿序,胤禛前面有三位兄长即皇长子胤褆、皇太子胤礽和诚亲王胤祉,胤禛本人并不占有优势;如果按照生母的家庭背景,胤禛的外祖父威武也才是一个护军参领(正三品),还算不得显达,胤禛的生母乌雅氏在诞育胤禛之后也才进位德嫔。至于说到深得乃父康熙的喜爱程度,胤禛也不在前列。清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第一次大封皇子,皇长子、皇三子都受封为郡王,年长的胤禛仅封贝勒,大臣建议把皇子们都封为王爵,康熙不以为然,他在陈述了一番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时期的历史经验以后便指出胤禛不封的另一个理由:“朕于阿哥等留心视之已久,四阿哥为人轻率•••。”这段话透露出康熙对胤禛的缺点的关注。后来,康熙还说起胤禛存在着“喜怒不定”的缺点,康熙虽为皇帝,可在生活细节上面素来留心,他对皇子们的喜怒哀乐、性情品格了如指掌,他指出胤禛的“为人轻率”、“喜怒不定”颇有见地,这些缺点在胤禛后来的行事中也多有流露。从以上康熙的谈话我们还可以知道至少截至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老皇帝对胤禛还没有表示出特殊的喜爱,也没有把他放在特殊的位置上去。尽管此前,康熙带着胤禛或出巡、或出征、或祭祀、或视察,但这些活动其它皇子也都有份,而且有的皇子诸如皇十三子胤祥等得到的机会远要比胤禛多一些。胤禛真正进入乃父视野的是在第一次废黜太子前后。

康熙说胤禛“为人轻率”,这也只是胤禛的一个方面。胤禛此人性情复杂、劲气内敛、喜怒无常、城府极深。如以清代而言,胤禛和他的曾祖父皇太极的年轻时期极为相似。胤禛对储位的热衷程度相当之高,但是,他深知乃父严肃的讲过“诸阿哥中如有钻营谋为皇太子者,即国之贼,法断不容。”的话,所以,他改头换面,借用“参佛悟道”的手段把自己打扮成为一个无心世事的“富贵闲人”,当然,胤禛喜欢谈论佛道、重视释迦也是事实,可在他皇子时期,他主要是把这些作为一个政治面具。胤禛曾经自行辑录了一些和佛教有关的文字,汇编成集即《悦心集》,内中收录一个《布袋和尚呵呵笑》,词云:“我笑那天上的玉皇,地下的阎王,与那古往今来的万万岁,你戴着平天冠,衣着衮龙袍,这俗套儿生出什么好意思,你自去想一想,苦也么苦,痴也么痴,着什么来由,干碌碌大家喧喧嚷嚷的无休息。”在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完全无意于皇位、无意于权力甚至无意于人世间所谓俗务的头等参禅者的身影。然而,这不过是表面文章罢了。康熙诸皇子在太子出缺的情况下纷纷参与争夺,胤禛何能例外?他之所以把自己打扮成为一个“参禅悟道”的“闲人”既有正面回避乃父的谕旨即不准营求太子之位的考虑,也有籍此麻痹对手们的作用。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后秦帝国的建立者姚弋仲曾告诉他的儿子们,他要送给他们一个非常重要的礼物,诸子闻听或者盘马弯弓、或者跃跃欲试、或者喜形于色,只有姚兴安坐一边、神色自若,姚弋仲大为满意,他所说的“重要礼物”也就是皇位,他看到儿子姚兴能在关键时刻沉住气就认定他一定能够继承大业。(事后证明姚弋仲的眼光并不错,后秦帝国在姚兴的统治下果然称霸黄河两岸)同样的例子还有王羲之,当年东晋太尉郗氏招取女婿,他选择的是门第高贵的王家子弟,他让仆从去告诉都在读书的王家子弟这一消息,因为是太尉招亲,所以,王家子弟中不少人都兴奋不已甚至手舞足蹈,只有坐在东床的王羲之依旧故我,后来仆从把情况汇报给太尉,郗太尉就说那个坐在东床吃着麻饼异常坦然的小伙子就是我的女婿,脍炙人口的成语“东床快婿”也是由此而来。据此看来,所谓的“不争”也就是“争”,而且这种“不争”比之赤裸裸的“争斗”更有力度、更为成熟。

胤禛一面用“释老”之术掩盖自己对储位的热衷,一面又加紧展现他的八面玲珑、绵里藏针的政治本领。在已经形成的争夺储位的几大党派集团中,以胤禩集团最为强大,胤禛就十分注意结好胤禩、胤禟兄弟。胤禛的府邸毗邻胤禩的住处,两个人来往很方便。胤禛在建造康熙赏赐给的园子即京郊别墅时也注意保持与胤禩、胤禟的联络,而这时胤祉、胤祺这些人则已经同胤禩拉开了一定的距离。一废太子时,胤礽因为言语触怒康熙,康熙命令以后胤礽的话不必上奏。后来,胤礽鸣冤说他没有加害父皇的意思,请看管他的胤褆、胤禛代为陈奏,胤褆以康熙前面有话不准胤礽上奏为理由拒绝帮忙,胤禟就找到胤禛说:“这件事关系重大,应该替废太子上奏。”胤禛同意胤禟的见解,就对胤褆说:“你不奏,我就奏。”胤褆这才被迫向康熙陈奏胤礽的陈述,康熙事后赞赏他们做的对。康熙还表扬胤禛说:“前拘禁胤礽时,并无一人为之陈奏,惟四阿哥性量过人,深知大义,屡在朕前为胤礽保奏,似此居心行事,洵是伟人。”这段话来自于《清圣祖实录》卷235,考虑到这部《实录》在编撰过程中所受到的来自最高当局的暗示和压力,其中很多内容都已经并非原貌,康熙说胤禛“洵是伟人”应该是来自后者自己搞出来的溢美成分。康熙说胤禛“性量过人”,还体现在后来册封胤禛为王爵上面,胤禛受封的雍亲王的“雍”字本身就有这层涵义,康熙给诸子的封爵的称呼都不是率性而为,而是有过认真考虑并且针对诸子各自的风格、性情拟定的,比如皇十子胤礻我的爵位是敦郡王,“敦”就有厚道的意思,康熙本人就夸奖过胤礻我“忠厚老实”;再比如皇七子胤祐的爵位“淳郡王”,“淳”就有厚朴的意思,胤祐其人的性格大抵如此。康熙评价胤禛“性量过人”的时间按照《清圣祖实录》记载是清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十一月间,而胤禛受封和硕雍亲王是在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这两者之间显然有着一定的必然联系。当然,这也不排除胤禛的矫情任算给老皇帝造成的虚假印象。

就胤禛替胤礽上奏这件事来看,他是在胤禟的提示下完成的,如果两个人的关系很泛泛的话,胤禛何必听取胤禟的意见?胤禟的管家秦道然后来在胤禛清算胤禟时被捕做过一个口供,口供中提及一废太子期间,胤禛曾和胤禟说过,他要救护皇太子。秦道然被捕前后,胤禩、胤禟集团已经行将覆灭,所以,秦应该不敢胡说。从秦道然的口供我们知道,胤禛在一废太子前后与胤禩、胤禟的关系比较亲近,远不像即位后的胤禛所说的那样,更不像一些文艺作品描绘的胤禛与胤禩、胤禟素来势同水火。胤禛自己在即位的第二年时也承认:“朕向日并无希望大位之心••••••他人容或不知,深知朕者,无过允禩(胤禩)也。”(参见《清世宗实录》卷18,雍正二年四月庚戌)一句“深知朕者,无过允禩也”更加表明胤禛在一废太子时期同胤禩、胤禟的关系的真相。胤禛结好胤禩、胤禟目的很明确,因为胤禩的声望在他之上,而且手伸得很长,一废太子之后,胤禩又主管内务府,胤禛没有必然开罪于他们,同时也可以利用结好他们的机会探知胤禩集团的内幕,这是胤禛比较胤禩、胤祉乃至胤禵等人心思缜密的地方。

有的清史研究者可能受到胤禛表态要求救护废太子以及他替废太子陈奏的决定的影响,认为胤禛原属于太子一派。这是不正确的的看法,胤禛自己就说过:“前犹有人疑朕与二阿哥(废太子胤礽)不睦,•••二阿哥得罪之先,朕但尽臣弟之道,凡事敬谨”,也就是说他对于废太子的礼仪、关系只限于普通皇子与太子之间的正常关系。关于这一点,胤礽临死前也承认:“臣当日与皇上(胤禛)虽无好处,亦无不好处。”(参见《雍正朝起居注册》第一册,第396页,中华书局1993年版)这也说明胤禛同废太子胤礽的关系流于平庸。而且,胤禛也没有必要站在太子一边,他的目标是扳倒太子取而代之。之所以会出现胤禛似乎党同太子的印象,这就与胤禛的在夺储斗争中的两面手法有关,胤禛本人在争夺储位的过程中,始终玩弄两面手法,其手腕随着政治经验的递增而越加娴熟、高明,他既有同情太子的纪录,也有伙同胤禩的轨迹,还有“诚孝”乃父康熙的评语,这也正是后代史学者认为胤禛“八面玲珑”之所在。通过与各方面的不断联系、不断沟通,胤禛得以窥测几个主要政治小集团的底蕴,这对于他来说无异于积累了丰厚的政治经验,也随之抓住了这几个小集团的弱点,这为他后来逐渐脱颖而出奠定基础。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