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温相新书选登】努尔哈赤赐死大妃阿巴亥 -- 叶成斌

共:💬4 🌺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温相新书选登】努尔哈赤赐死大妃阿巴亥的侧面

不过,必须指出的是,如果仅是努尔哈赤遗命阿巴亥殉葬而无身后诸王贝勒主要是四大贝勒的积极配合,阿巴亥殉葬也未必成为可能。四大贝勒在执行努尔哈赤的“既定方针”时做了充分的取舍,努尔哈赤生前提出的“八王共治”基本上被四大贝勒暂时继承下来,皇太极称汗以后仍旧继续保持其它三大贝勒的特殊权力,保持四人同时接受百官朝拜的礼节。以致于当时有人说皇太极“虽有一汗之虚名,实无异整黄旗一贝勒也。”也就是说他皇太极即立之初充其量不过是四贝勒头顶上加了一个所谓的罕王的虚名罢了。就此而言,应该说诸王还是认真执行了努尔哈赤的“八王共治”的方针的,当然这么做本身也是符合其它三大贝勒的根本利益的。然而,努尔哈赤“八王共治”开宗明义就强调他身后不能选立“强梁之人”作为新罕王,况且努尔哈赤生前已经否决了皇太极即立的资格,诸王却没有听从努尔哈赤的召唤,硬是选了这么一位不但强梁而且阴狠的角色充当新罕王。由此我们看出,诸王在对待阿巴亥的去留问题上结合他们各旗的利益,决定坚决执行努尔哈赤的意见,用最体面的方式处死阿巴亥以决后患。

至于有人说阿巴亥之死是皇太极所逼,根据是皇太极生母叶赫呐喇氏孟古早死,阿巴亥抢夺了他们母子一度之于努尔哈赤的宠爱,这点不确。因为当时皇太极自己还不能确认他可能承接汗位,而且即便是能够明确继承汗位却缺乏足够的实力致这位统驭后宫长达六年的母后于死地。再者说,按照《清太宗实录》的记载,努尔哈赤死于后金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下午,当天晚上,代善父子已经决定推立皇太极为新罕王,第二天也就是八月十二日卯时(即早晨5时至7时)到申时(即15时至17时)诸贝勒坚持皇太极即立,皇太极终于同意。而大妃阿巴亥殉葬的时间则是八月十二日辰时(即7时至9时),那时候皇太极还没有答应即立为新罕王呢,怎么会矫诏逼死阿巴亥?就算是诸王贝勒所为也不成立,因为他们在八月十二日的辰时还没有得到皇太极的承诺,如何非要迫不及待的逼死母后呢?这种矫诏的责任谁来承担?有关努尔哈赤遗命阿巴亥殉葬的记录最早见于《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这部《实录》修成于清崇德元年,如果说那时候考虑到代善等当事人尚在不便于明说诸王矫诏逼死阿巴亥的话,那么乾隆年间修成的《满洲实录》为何还是坚持“努尔哈赤遗命阿巴亥殉葬”一说呢?其时,距清朝开国已经一百多年,统治者完全可以把逼死阿巴亥的屎盆子扣在已经批倒、批臭的莽古尔泰、阿敏甚至代善等人身上,既给努尔哈赤开脱又给皇太极推卸责任,何乐而不为?此外,还有一个例子颇能说明大妃阿巴亥的殉葬是来自于努尔哈赤的指令。清顺治八年闰二月,内国史院大学士刚林受到指责,罪名是刚林曾经帮助多尔衮抹去《清太祖实录》中大妃阿巴亥不愿殉葬这段情节。(参见《清史列传》卷2、《宗室王公传》2、《多尔衮》)我们都知道,多尔衮那时候已经大权在握,如果他的生母阿巴亥真的像某些人假设的那样是死于诸王的凌逼之下而非得自努尔哈赤的遗命的话,那么,多尔衮何不就此事问罪于诸王?为何还要掩盖这一现象?事实上,正是因为大妃殉葬是来自于努尔哈赤的命令,而大妃本人也由于她的曾经的所谓“污点”和特殊的地位令努尔哈赤不能放心才下令将其逼殉,大妃这也才不愿殉葬,而这也正是有违努尔哈赤的旨意的,《清太祖实录》如实的记载这些内容在多尔衮看来当然是有碍其生母的体面,这才导致多尔衮需要刚林的配合抹去此段情节。因而,我们说,只有在努尔哈赤生前有过具体遗命的情况下,诸贝勒予以密切的配合顺理成章的清除了他们今后在政治上瓜分努尔哈赤身后利益的最大拦路虎这一思路才是阿巴亥殉葬的历史真相所在。

顺便提一下,天命五年受人指使揭发诬告代善和阿巴亥的庶妃代音察在这次殉葬过程中也是榜上有名,这位庶妃的如此幽默的下场或多或少的间接的说明了当年那一出政治闹剧的真实背景。努尔哈赤虽然在他的晚年陆续制造了一起又一起的政治大清洗,在独裁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可毕竟没有完全昏聩,努尔哈赤生前不可能熟读汉民族的经史,当然也不见得知道他的前辈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的往事。可他与汉武帝殊途同归,在他行将就木之际亲手炮制出大妃阿巴亥的殉葬,这无疑再一次验证出这位活跃在十七世纪北中国政坛上的头号风云人物的老辣和深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