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对《窃明》中“袁崇焕是汉奸”情节的看法 -- 萨苏

共:💬214 🌺18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有些问题再请教

辽饷那个,万历年间是加田赋,天启年间加了杂课,而且所谓加收就是提高了税率,以后年年都按新税率收了。

呵呵 [ capo1234 ] 于:2006-09-27 22:29:05

废话,这只是田赋。田赋都连加三次了,还敢加?不加田赋,加杂项和盐课啊。

天启元年开始搜罗杂项,包括卫所屯田,优免丁粮,平粜仓谷,房产税契,督抚军饷,巡按公费,抽扣工食,马夫火候……天启元年就加了116万,天启三年加到229万,然后一直持续。杂项刮不出油了呢,接着再搜罗盐课,天启元年5万9千,天启二年猛涨至36万,天启四年再涨至54万。盐课也搜刮不出了呢,再搜关税。天启五年前收6万5千,天启六年开始一下子涨到20万……

再有,这些添加又不是今年收了明年就不收了,而是今年收了,明年开始成为定例。所以明朝许多大臣在质问说,你之前有多少多少大军收多少饷银,一仗打得全军覆没了怎么还收那么多饷银,自己理解好了。

关宁军耗费巨大,军饷直接拖垮明朝财政的结论可能没什么太大问题(有人说,关宁的军饷耗费了明朝赋税的三分之一,我姑且存疑)。袁上台裁汰老弱,定兵制以后尚有四百八十万,而且减旧一百二十万,就是说原来有六百万。东江不过十分之一。而且关宁几乎从来没有被欠过饷,至少是全国所有军队中欠饷最少的部队。

宁远之战,还是有点问题,上次你说觉华岛上最高指挥官是金冠参将,可是他是武官(官还不大),依明制以文制武,这么重要的地点怎么会没有文官呢?没有文臣撑腰,他又为什么敢不听辽东经略的命令?就算他能守住岛,事后被高第随便找个不听命令的理由当场砍了,岂不冤枉?

宁锦一战,除了锦州城以外,周围大小凌河,右屯卫等花费巨大刚刚修葺的堡垒全部被毁,大批明军被俘投降,大大缓解了后金的人力危机。事后,袁痴心不改,继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锦州一带修建马其诺防线。可惜除了葬送明军少得可怜的野战军以外,再没派过别的用场。

女真后来从来没有从辽西走廊入关,而是走蓟镇入关。如果不是袁把明朝空虚的军力都集中到了辽西,蓟镇未必守不住。袁在位一年半,辽东局势没有任何好转,三方守辽的计划彻底破产,明朝财政接近破产的边缘,崇祯已经不得不动用内帑。后金战略上棋高一着,不仅度过了自己的财政危机,还成功地从侧翼打击了大明虚弱的软肋。我是看不出,五年以后,袁能怎么平辽。

其实袁的战略就一条,说到底就是埋头修城堡,一直修到沈阳去。如果兄弟玩过帝国二,就应该知道如果你是跟电脑玩,而且你有足够的金子和石头,这是一条好路子。可惜这条路在明末的现实中是走不通的,皇太极是会绕路的,金子石头也是不够把城堡修到沈阳的。死守山海关,以宁远为前哨,裁减关宁军,加强长城一线驻口的兵力,加强水师和东江,多打游击战,袭扰战,没事少和后金拼消耗,交换比太吃亏了,这样还有点希望。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