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闲话日本战国·今川义元之死 -- 醉酒当歌

共:💬59 🌺3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老兄果然是长于辩论的高手

这段是我的原话

这段话就存在严重问题,先不论存不存在“中立”路线。“屈服”这个词就有问题,你要换成同盟,支持与反对相对应还好点。织田上洛时的浅井算是“屈服”了吗?

很明显,讨论的是路线问题,是抵抗还是投降,完全是讲得敌对势力方面,结果倒好,立即被你引用到准备的问题上了。

今川上洛时他做了哪些外交准备呢?你该不会想说“我不知道他准备了没有,那么他肯定准备了”吧……

我看了下我的回复,好像根本还没有跟你讨论到准备的问题上来,而且我既没有说今川准备充分了,又没有说他不充分。lz转移话题的手段高明,立马显得我理亏了一样。

路线问题上,我已经说过了,同盟并不代表屈服。何况织田上洛时的朝仓,是屈服还是抵抗呢?不在必经路线上的大名多得很,他们的选择也有很多,即使大方向来说,中立也就是你要找的第三条道路。

后面那段话,我是完全针对你的思路来回答的,你没看到“退一步说”吗?这不等于我认同了你的预设。我这么说,只是按照你的前提,来反驳你所认为的每个势力都会抵抗,有斋藤、朝仓等即可以阻止今川的这个说法。现在你这个说法有问题,而你却对我的这些分析全部回避掉了。

三好的问题

62年的久米田,我难道不知道?还有前一年十河一存的死。但我根本不想提及,因为谁都不能预知历史,这样的偶然事件,对于考虑60年的局势,没有大的意义。

这两场战斗本身,倒是可以得出我说的田山和三好的矛盾这点。

你想当然地把三好的衰弱,完全归于义贤之死。你说“但支柱义贤的死导致了随后家中权力结构的动荡”这句话没有问题,但就像把丰臣家的衰亡完全归咎于秀长的死一样,是非常片面的。

至于60年时松永的想法,你让我分析“它有多大,它是怎样的,它会以什么形式表现出来,是倒戈还是中立,为什么会这样,等等等等,”,那我很抱歉,要预先设定的前提条件太多了,分析出来也肯定漏洞百出。

显然,我们只能根据历史事实,当时的形势,和历史人物在此前此后的行为表现和性格,来尽可能客观准确地推断。

我从lz这句话

直到这个时候,松永久秀仍然是作为一个忠勇之士出现的。
当中,估计lz还是持有那个观点,“义贤之死改变了一切”。这个事件再重大,也只能影响长庆的心智和三好家中的政治格局。你该不会认为它也让久秀的性格从一个“忠勇之士”转为“天下至恶”吧?换而言之,你是不是认为直到本能寺发生(注意,是发生)之前,光秀都一直是个忠勇之士呢?

很明显,义贤之死也许是造成了久秀野心膨胀,也许只是让其被压制了很久的野心有了施展的机会。但不论哪种,一个强大外敌的到来,也同样能成为一个很好的催化剂。

另外,过于看重义贤之死的你,是不是认为直到义贤死后,松永才拥有足够的实力?诚然,三好势的一门众实力强大,但是,还是请你注意下以下的事实:

  天文二十二年,长庆将足利将军义辉驱逐出京,由京都奉行松永久秀与伊势贞孝取代京都所司代,共同执掌表决京都的庶政,久秀在事务处理方面大展长才,兼任堺的代官,将当地丰富的财力紧握手中,在三好家内的势力急速延伸。另一方面,同年九月,弟长赖以丹波方面总大将的身份包围了八上城。此番攻击中,其岳父内藤国贞遭到晴元的攻击在八木城阵亡,长赖率领号称“残兵”之势一日夺回八木城,基于此战的军事策略以及结果,长赖一跃为成长庆麾下重臣,受领丹波。

  弘治二(1556)年长庆平定摄津,久秀出任泷山城主,终于成为拥有自己领地城池的战国大名,进攻播磨,将明石与三木收归手中。

  永禄二(1559)年,长庆委以大和方面的军事,久秀升格为信贵山城城主,依傍天文十一年河内太平寺合战中败绩的木泽長政的遗构筑城,七月末横扫大和地方势力筒井顺庆,十一月平定北大和,翌年取代兴福寺对大和的支配,基本形成压制,于信贵山城营造天守阁,其北起多闻城,石垣上修建仓矢,由久秀首创发明。在此期间,他出入御供众、相伴众之列,渐次走上长庆政权首屈一指的地位

这两段就是转自战盟三好家的。其实河里面那位也写到了,意思都差不多。

他们也都注意到了你忽略的一点:

“四年一月二十八日,久秀叙从四位下,二月四日奏请改姓源氏。”

很显然,并不是义贤之死改变了一切,在久米田之前,久秀就有动作了。

至于60年久秀在三好家中具体的地位,一般认为是继义贤后的第三位,也有人认为还在义贤之上,这个我也不讨论了,不过地位崇高那是肯定的。

之所以引这么多资料,其实只想说明两点:1.久秀的性格和野心。2.他当时的实力。

这种情况下,当东方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军阀后,会发生什么确实难以预料,我并没有说久秀一定会叛变,不过lz却认为久秀必然同仇敌忾,未免太乐观了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