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闲话日本战国·今川义元之死 -- 醉酒当歌

共:💬59 🌺3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闲话日本战国·今川义元之死

今川义元是日本战国时代中期的诸侯,极盛时坐拥骏河、远江、三河三个分国(一个分国大抵相当于我国的一个县),号称“东海道第一名将”,在窥视“天下”的时候,盛年战死。今天我们所谈的,就是今川义元战死的战役——“桶狭间之战”。

稍稍了解日本战国历史的人,应该都听说过“桶狭间之战”吧。日本永禄三年五月,也就是公元1560年6月,今川义元率领总数据说是两万两千人(说法不一,各种史料上有从两万左右到四万左右的不同记载)的大军——姑且算是大军吧——进攻占据尾张分国部分地区的织田信长,其时今川军步步紧逼,人心惶惶手足无措的危难之际织田信长以今川军数量十分之一的小部队趁雨突击今川义元司令部临时休息的桶狭间,将义元斩杀。桶狭间之战在日本历史上的意义非常重大,姑且不谈它引发的日本军事思想的变革,单从战略形势上来说,原本义元是在全日本都拥有极高威名的有力诸侯,他的死直接导致今川家分崩离析,引起的两个最直接的重大事件是,首先,织田信长解除了侧翼的威胁,得以专心进攻北面的美浓并占据之,从而奠定了日后织丰政权的基础;其次,今川的部将松平元康在三河独立并逐渐蚕食今川家的旧领地,后来改名为德川家康,在四十多年以后建立了继织丰政权之后统治日本的德川幕府。

对今川义元的评价,往往分为两种,一是认为今川义元是个雄才大略的优秀君主,桶狭间之战前夕的表现非常稳健已经把织田家逼入绝境,只是犯了一个战术上的小错误、加上一系列的巧合,才导致了败亡;其二则认为今川义元纯粹是一条废柴,坐拥大军都能被人摘了脑袋。而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评价,却都与桶狭间之战密切相关。

我们立刻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例,而且胜利方有很大的运气成分:今川义元的中军停留在不利于大部队会合救援和展开的地点,织田信长成功地发现了今川义元中军所在地,大雨掩盖了织田军的行动,加之今川义元不能乘马而无法快速突围(不能乘马的原因一说是腿短,一说是太胖)导致战斗时间不长就被杀,最终使得本来占绝对优势的今川军数万人瞬间溃散。因此,今川义元中军停留的时间和位置都不妥当是战败的直接原因。而他为什么选取了一个不妥当的停留时间和位置呢?一言以蔽之,“轻敌”而已。假如纠缠于桶狭间之战战役本身的细枝末节来评价今川义元,视角未免过于狭窄,但如果跳出这个限制,从更高的角度来看的话,事实也就昭然若揭了。

评价今川义元的能力,一个比较简便的方法是看他犯这个“轻敌”的错误究竟是偶然还是必然。简单地说,我认为今川义元犯这个错误是必然的。就是说,即便织田信长是在偶然的情况下赢得了胜利,但今川义元死于自己的轻敌这一点是必然的。

这个结论得从这一战的起因谈起。通常的说法是,今川义元之所以要进攻织田信长,是为了要通过织田家的领地向京都进军,,也就是所谓的“上洛”,(日本另外有两种较少提到的说法,一是要占领尾张全境,二是要消灭织田信长本人,实际上两者完全没有区别,消灭织田信长本人以后尾张全境也就是今川家的了。)从而取代(或者说辅佐)室町幕府的将军来统治日本。

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愚蠢的举动。

这么说的原因很简单,对比一下日本前后的历史、再看看当时的情况,就可以知道了。武装上洛分为两部分,首先要武装击败沿途的势力进入京都,然后要完成对“天下”的统治,关键是后一部分。在今川义元之前几十年,统治日本西面周防、长门、丰前、安艺、石见等数国的更加有势力的诸侯大内义兴,在到达京都之后,被中枢势力细川氏抵制,本土又遭到尼子氏等袭击,只得退回根据地重新来过,在进攻尼子的时候死去;更早的五百年前(盘丝大仙?),威名胜过今川义元百倍的木曾义仲趁占据京都的平家势力衰退进入京都,随后站不住脚,逃出京都之后身死国亡,这是两个失败的例子。成功的例子,比如坐镇镰仓的源赖朝,完全统治了关东地方,是等到木曾义仲已经再次消耗了平家的实力之后下令自己的弟弟源义经进入了京都,自己仍然专心建立镰仓幕府;室町幕府的足利尊氏是挟几乎整个日本西部的庞大势力占领京都,还要经历多番血战,才驱逐了与其敌对的南朝势力,这之后南朝的新田义贞还坚持抵抗了很久;今川之后的织田信长,手握尾张、美浓、伊势三国的巩固根据地——这三国比今川的三国要富庶得多——才敢于放心上洛,上洛之后不过是被有名无实的足利将军喊了一声,立刻就四面楚歌几乎崩溃。成功者都成功得如此艰难,即便是失败者,也比今川义元当时的势力庞大得多,如此比较的话,今川义元要想号令“天下”,无异于痴人说梦。

就算不谈今川义元能不能成功地实施其统治,光是他能不能成功地率领大军进入京都,都很难说。刚才提到今川的三国没有浓、尾、势三国富庶,实际上这三国的“石高”——织丰政权衡量诸侯国力的方式——按1553年的数据合计70万石,即使加上尾张国内倾向于他的土豪们也不过90万石左右,挡在他“上洛”路上的,除了后来要了他小命的织田信长占有尾张余下的30多万石之外,还有美浓50多万石的领主斋藤义龙,北近江的浅井长政、南近江的六角义贤合计占领近江一国82万多石,浅井家背后还有越前一国60多万石的朝

仓为盟友——光是浅井朝仓两家后来在对抗织田信长时动员的兵力跟今川义元上洛时所率兵力就是一个量级的。无论是从实力上还是从声望上今川义元都远远不能把这些人制服,就算是能把这些人都摆平了,还有一个最大的敌手——三好长庆在呢。三好长庆此时控制京都挟持着将军,所谓的上洛直接的宣战对象就是他,而这时的三好家正是如日方升的时候,名将如十河一存、谋士如松永久秀、智勇兼备如三好义贤都是名噪一时的重量级人物,后来跟织田信长对抗不休的三好三人众在这个时候的三好家还排不上号呢,他的地盘也与今川家相当。以今川义元的实力,就算能把织田、斋藤、六角、浅井、朝仓都一一打败或者安抚好,接下来面对三好的时候也该筋疲力尽了,又怎么可能成功呢?后来成功进入京都的织田信长,是在三好长庆和三好一族中其他的重量级人物都已经死去、重臣松永久秀又同三好三人众对立以至于交战的情况下才开始“上洛”,之前还与北近江的浅井家结盟并要求了援军,面对的第一个对手六角家前不久刚刚经历了内乱;另一个企图上洛的武田信玄,则只需要对付德川家康和织田信长两家,虽然织田一家占了之前几家的地盘,但是相对来说决战也只要多打一次即可,而且还是抓住织田信长与浅井、朝仓、本愿寺几家经历了漫长的战争疲惫不堪快要获胜的时机出手,同时还让在织田家另一侧的足利义昭、松永久秀呼应;相比较而言,今川义元选择时机的本领实在是惨不忍睹。

抛开上面这两个问题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后顾之忧。的确,今川义元与背后的家:武田信玄、北条氏康是同盟,而且是对等同盟。可正因为是对等同盟才更危险。原本三家实力相当,地位相当,如果今川上洛成功统治了日本,就变成另外两家的主子了。武田信玄和北条氏康这二位可不是什么好鸟,前者是日本战国枭雄的典范、历史上义元死后撕毁了盟约就不用说了,后者也是在历史上今川义元死后“帮助今川抵抗武田”的时候顺手就把盯了几十年的兴国寺城周围拿走了的。拱手帮助盟友成为自己的主子,就算是宋襄公也不会这么干的,何况这二位?这跟后来的织田德川同盟不同,原本就是织田大而德川小,结成的同盟本来就是织田占主导地位,何况织田一直发展得比德川快。

有这三个致命问题在,居然一本正经地谈论如何“上洛”“取天下”,如果不是愚蠢,又是什么呢?已经有三大致命缺陷,主将还愚蠢缺乏战略头脑,那么今川“上洛”的失败也就是必然的了。既然今川义元的上洛注定要失败,那么败给谁也不会有太多区别,如此短视,失败的后果都是死亡而已。

公认的评价说日本人或者有可能长于战术,但肯定是短于战略,诚然如此!

PS1:

也有的说法说今川义元出兵并不是为了上洛,而是讨伐织田,我认为后面的这种说法可能性比较小,因为其一,从史料上来说,历来的说法都以“上洛说”为主,有很多证据;其二,今川义元动员的规模明显超过以往跟织田家争夺三河、将北条驱逐出骏河时的程度,不像是常规战争;其三,从逻辑上看,如前所述,如果今川义元动员了超过常规战争规模的大军来讨伐信长完成尾张统一,那么这是对织田信长非常重视的,很难想象再出现轻敌的举动;其四,如果是为了讨伐织田而出兵的话目的地再远也远不到哪里去,在桶狭间的休

息时间就未免过长了,这更像是长途行军中的扎营。

PS2:

当然,今川义元败给不同的人,对其他人来说是有区别的,值得一提的是,斋藤义龙短命,后继者龙兴与六角家的义贤父子、大和的筒井、丹波的波多野、越前的朝仓等人在历史上的评价也都不高,松永久秀年纪不轻了,浅井家家臣的势力比主君强大,这些势力都缺少后来织田信长取得霸权的条件,如果今川没有败给织田的话,很可能会败给斋藤或者三好,而织田信长一定死定了,历史上周边的强豪武田信玄、上杉谦信、北条氏康、毛利元就、宇喜多直家等人在1570年之后的十来年间也都一一死亡,后继者的本领跟父辈都差得太远,没有织田的支援的话德川可能被武田胜赖搞掉,那么,难道最后取得霸权的居然会是年轻人中最有出息的长宗我部元亲么?这个家伙可号称是中国人后裔,秦始皇子孙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