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春秋闲话-----说说五霸 -- Ready-Go

共:💬61 🌺4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二)晋文公和秦穆公

(二)晋文公和秦穆公

把他二位放在一起,原因有三,一是他们出场时间一致,再是彼此渊源颇多。还有

一个我自己的原因就是,总觉得他俩功绩差不多,可以比肩,若有历史学家在看,

一定要骂我信口雌黄,因为一致的看法是晋文与齐桓相当。可谁让我偏爱齐桓,不

喜晋文,所以把他拉一个档次下来,心中却也十分欢喜。

晋文这人后半生精彩传奇,四十岁之前却白纸一张,面目不清,历史就是这样,你

若是毫无建树,即便你天生贵胄,它也吝惜纸张不肯为你作传立论,只要你惊天动

地的弄出声响来,就再也漏不掉你的身影了。

晋文的爸爸晋献算是半个情种,原因是爱上的女子骊姬比自己小二十岁,所以类似

的爱情不大具备说服力,而且又为了这样的所谓爱情逼死了自己的大儿子,可见这

样的父亲也是糊涂虫。大儿子申生本来是法定接班人,名列晋国十大杰出青年之首,

且血统高贵,是齐桓公的嫡亲外孙。为人白壁皎皎,在晋国拥护者颇多,他如果不

死,估计也轮不到晋文唱戏,可见历史看似无意却又丝丝入扣。

申生一死,剩下两个弟弟为国人拥戴,一个是我们的主人公晋文公重耳,另一个是

公子夷吾。说到这里,再插嘴一句,春秋时期大概夷吾这个名字很盛行,管仲就叫

管夷吾。

申生死后,晋献公越发由着骊姬折腾,於是晋国大乱,公子重耳和夷吾纷纷出逃。

夷吾逃的时候倒也罢了,重耳一逃十分不得了,因为朝堂为之一空,文韬武略,豪

杰一时之间争相追随。晋国的栋梁都跟着重耳跑了,前前后后好几十人,其中有五

个最突出的,他们是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武子。这些人光留一个在身边就

是霸天下的班底,别说一下子这许多。由此可见晋文平常为人,一定是礼贤下士,

自己多半也是个有主张的,关键时候才有人撇家舍业的跟随。也因此可见,这人并

非不爱权谋,对晋君的位子只怕也垂涎以久,否则断不能花这样大的力气结交豪杰

挖晋国的墙角。

重耳出逃,去的是翟国,芝麻大的小国,却是盛产美女,翟君就赐给重耳一个极标

致的MM,叔槐。这个女子一定是美不胜收,於是重耳一班君臣在翟国安安心心的一

待十二年。这十二年里,重耳想来是自在逍遥,乐不思晋,却忙坏了我们另一位主

人公,秦穆公。

秦穆公叫任好,为人自不必说,名列五霸,一定是有两把刷子的。但在我看来,他

却是个老实八交的诸侯。心肠软,心地好,有时办点糊涂事,整个一生下来,忠厚

二字相送。

秦穆一辈子都在跟晋纠缠,曾经三定晋君,娶的太太穆姬是晋国申生的亲妹妹。之

所以先说秦穆公娶亲,是因为这里面藏有一位豪杰,就是大名鼎鼎的百里奚。就好

像齐桓公之有管仲一样,秦穆公身旁也多亏这位白里奚。但大多数英雄都有一个不

起眼的甚至黯淡的出场。百里奚也是这样,他竟作为穆公夫人的陪嫁人员。英雄不

堪其辱,半路逃跑,也没找到什么好的归宿,不过是跑到楚放马。说到这里难免感

叹晋楚君臣无眼,诺大一个好汉就让他在眼皮底下溜来溜去,竟无一人能用。后来

秦穆公访得其贤,不敢直接跟楚国要人,怕张其德而为楚先用,於是迂回婉转的用

了五张羊皮把他好像奴隶似的买了过来。春秋时期,英雄好汉多半不问出处,各国

之间英才交流好像现在IT精英跳槽一般正常,你是哪里人并不重要,关键有才华有

胆识就好,各国之间都是求才若渴,贤才要想见君王也并非难于上天,一旦入了英

主的眼,一步登天是再正常不过的。那时也没有人跳出来拿了:非我族类,其心必

异的大帽子压人。因为大家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各为其主,谁也骂不着谁是汉奸。

秦有了百里奚之后,国家大治,慢慢成了西方大国。与此同时,晋国开始乱了,乱

也乱的没有什么新意,无外乎弑君杀臣,朝廷之上疯狂洗牌。这时秦穆公就跳上历

史舞台的中央了,大凡英雄亮相一定是个乱糟糟的背景,若太平盛世,你一定要作

英雄出头,最后多半打到乱臣贼子一伙里,永世不得翻身,所以,乱世里方见英雄,

若有幸赶上和平年代,就应该相信命中注定你不得上窜下跳,安安份份的做个良民

吧。

晋乱,国中无君。一帮大臣乱成一锅粥。秦穆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决定以小舅

子的身份管管老婆娘家的闲事。这时外面有两个晋君种子选手,一个是公子重耳,

一个是公子夷吾。两位公子都有贤名在外,一时之间秦穆公也搞不清楚该舍谁取谁,

於是派人前去探两位公子的口风。夷吾一见秦使,大喜过望,挤眉弄眼连说好好好,

让我们打回老家去,并许诺事成之后拿了河西八城来谢。秦使又见重耳,说明来意,

谁想重耳竟哭倒在地,说,我爸爸刚去世,我怎么能借助妹夫的兵马前去争国啊,

呜呜呜。这是重耳奸滑处,这样的举动难免让人对其真实度有所怀疑,表演的这样

充分,实在没有必要嘛。根据重耳日后的表现,不难推论,他并非不想得国,只是

时机未到,这时回国只会留下不孝恶名,弄不好还招致杀身之祸,於是把坏人推给

夷吾做。其实在我看来,这招棋是重耳走错,晋国新乱,不赶紧回去主持大局,偏

偏耻于借外国兵马,只想成自己贤名,竟置国家不顾,实非正大光明的做法。便不

想国家,也不替身边这些豪杰想想?真要他们跟着你一路颠簸直至老死不可?若说

现在时机未到,哪又为何在十一年后同样借助秦国势力一举得国?可见,现在是在

奢望以后有更好机会,后来发现再等下去人就老了死了,於是终於老着脸皮,重复

当初死活不做的伎俩了。

秦穆公听了两位公子的表现,想都不想,当然是立重耳了,这么懂事孝顺,哪里去

找这样的贤公子啊。这正是我喜欢秦穆的地方,为人简单敦厚,老实可爱,是五霸

里相当具有亲和力的一个。可惜所有的老实人都有一个毛病,就是不大刚愎自用,

或者说耳朵比较软。秦穆若当时听了自己的判断,早用重耳,秦晋之间也不至於兵

戈不断。这时群臣中有个叫公子絷的出列摇手说,不可不可,晋是邻居来的,又是

大国,当然是立个傻瓜对我们比较有用了!这人一定是商人出身,做事情之前利益

计较的倒也清楚,可恨秦穆也糊涂起来,想了想说,哎呀,你说的对啊,在邻国立

一贤君,对我国一点好处也没有嘛。於是改弦更张,立了夷吾。

秦穆一生并无大错,不过老是在关键时候被人说动,后头还有个老梆子烛之武,凭

借不三不四的一通言论就说服秦穆却兵叛盟,也是个猪头行径,此处不提。

后来夷吾在秦穆的帮助下入晋,成为晋惠公,却一点也不实惠,先是答应给秦穆的

八个城池一拖再拖,到最后干脆耍赖不给了。秦穆公看在是他小舅子的份上,就着

一大杯凉水咽下了这口恶气。再后来晋国大旱,晋惠公竟然厚着脸皮来要粮食。秦

国上下都主张不给,秦穆却说,哎呀,不要吵了,夷吾不好,跟百姓无关啊,人命

关天,我们正好粮食丰收,还是发点大豆高梁啥的吧。凑巧的是第二年秦国大旱,

秦穆暗自庆幸,多亏当初借给人家粮食,远亲不如近邻,现在也好意思张口。想不

到,晋惠公不仅不给粮食,竟然趁火打劫,引兵来攻。气的秦穆公三天两头的跟晋

惠打战。看到这里难免奇怪,惠公为人这样不诚,不信,不果,不智,年轻时怎么

可能会有贤名?难道是年老智昏?百思不得其解。估计那个时候秦穆公也一定后悔

当初没有立重耳。看史看到这里,才算明白一个道理,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万事

不要太过在利益上推敲,算来算去,天道不爽,都是算到自己头上。公子絷说服秦

穆立夷吾的时候,所持论点是,要想成霸,一定要阻止别人家成霸先。这说法看似

热闹,其实破绽百出,大抵,若想出类拔萃,必须自己不同凡响方可,只管做站在

鸡窝里的那只鹤有什么意思。秦穆这棋走的大错特错。

夷吾登位之后对秦穆公尚且以怨报德,更别说对自家竞争对手了。他才不管重耳不

肯得国是真心假心,只管派出刺客杀了这小子再说。重耳接到线报,仓皇出逃,临

走时还没忘对自己美貌老婆说,我这一走不晓得什么时候回来,所以不反对你再嫁,

不过一定要等我25年啊。看到这里,忍不住大笑,这个老梆子,自己五十几岁了,

能不能活25年都是问题,明明让人家死守,却亏他说的出这般厚脸皮的话。他老婆

也是伶牙利齿的,接嘴说,我现在就25岁了,再过25年我50岁了,牙都没了,你让

我嫁谁去?你放心吧,我等着你就是。重耳一生都是遇到贤夫人,这位叔槐就大是

可爱,虽然话语不多,不过可见是个聪明伶俐的姑娘。后来重耳的几个孩子都十分

能干,于他娶的老婆都很聪明有很大关系。这点上,齐桓就比不上他了。

重耳这一走,就开始了七年的周游列国。一路上经历国家许多,一直以为行千里路

与读万卷书同样重要,重耳日后成霸主,很难说不与自己这么多年的流亡有关。孟

子也说,大丈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重耳逃亡十九年而志向不该,这点上说,也

是难得之极。不过他这一路上人情冷暖很见了一些,先饱受了挫折,然后才提炼了

性情。不过遭受白眼也怨不得旁人,自己是政治流亡,有没有政治前途还两说,晋

国初定,又是大国,你领一帮贤臣不回去建设四化,只管到处搞外交收集政治资本,

怎么看都不象堂堂正正的行为。所以有些国家不喜他也是情理之中,可惜重耳心胸

并不十分豁达,把亏待他的国家都一一记在心里,一旦成了气候,有怨报怨,有仇

报仇,至於别人的恩德他倒忘的干净了。太计较得失,这也是我觉得他比不上齐桓

的地方。

终於在国外流浪十九年之后,重耳来到秦国,见到了秦穆。双方都是英雄,一见之

下难免猩猩相惜。秦穆高兴起来,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重耳,这个实在有趣,因为

秦穆娶的是重耳的妹妹,现在重耳又娶了秦穆的女儿,看似亲上加亲,可惜乱了辈

份,以后应该叫妹夫还是岳丈?这个秦穆着实糊涂,不过反正是联姻,大家只要都

满意就顾不了那许多了。

这样,秦穆就帮自己的大舅子,也是新出炉的爱婿重耳,发兵四百乘前去夺国。那

时晋惠公刚死,现在做朝堂的是重耳的侄子,晋怀公。说起这个怀公,竟然是重耳

新婚太太的前夫,哎呀,这个乱啊,总之,新仇旧恨,时候来到,重耳卡嚓卡嚓杀

了怀公,坐稳了晋国第一把交椅,一个风云人物就此诞生,就是晋文公了。

这世界之上,向来是既生喻何生亮,针尖对麦芒的人物往往同是英雄。而英雄之间

惺惺惜惺惺的也有,但捉对斯杀也不少。还好,秦穆公天生的没心没肺,所以晋文

一登台,他老人家就场间休息了,无怨无悔,相当恬静自然,毫不抢戏,穆公这点

来说就是上上之人,毕竟安时达命的古今能有几个?

且说晋文领着一帮豪杰十九年后终於得回故土,喜悦之情可想而知,大家又都摩拳

擦掌,憋了十九年的才干,一定要释放出来才肯罢休,於是晋文在位短短九年,却

做下许多轰轰烈烈的大事,一桩接一桩,几乎可以说马不停蹄。

说到这里,说说晋文手下的文臣虎将,五霸之中,就数晋文的人多。扳开指头数数,

个顶个的出类拔萃。有时也想,那时的山西当是出人的地方,别的没有,能人智士

绝对的济济一堂。以至於后来三家分晋,分来划去竟也不缺人,所以韩魏赵,也都

是响当当的角色。这和齐桓手下只一个管仲逞能大不相同。叹息,怎么神秀那时都

跑山西那疙瘩去了?后来到了战国时代,风水轮流转,齐鲁之地也开始出人,不过

出的是孔子孟子孙子,可见晋陕之地出霸臣,齐鲁之地出圣人。呵呵,因为自己家

乡的缘故,拐个弯吹捧一下。

晋文一登位就碰上一件大事,原来天子之家出事了。周襄王的弟弟看上了周襄王的

老婆,於是如此这般勾搭成奸,把个周襄王给赶了出来,流落街头。那时晋文正在

家捉摸着如何称霸,大臣们说要尊王攘夷,可平白无故的没个话头,怎么上去献殷

勤。正冥思苦想,天上掉下个粘豆包。於是打点精神率领兵马前去勤王。当然好事

不能让你一人全占了,谁也不是傻瓜,秦穆这时也提兵河上,都知道,谁抢了周襄

王这面大旗,谁就能号令诸侯。偏偏这个晋文想拔个独筹,於是派人跟秦穆说,寡

人已经代君之劳了,不敢再麻烦你远征。这明明是独占独食,秦穆却不已为意,嘿

嘿笑说,我本来以为你们刚刚立国,百废待兴,现在看来既然你们有力气,我就不

去了吧。这个秦穆相当的老实本分,百里奚听了后不乐意了,说,周襄王是个香饽

饽,谁不惦记着上去咬一口啊,晋候想吃独份,这也太过分了,虽然我们关系不错,

不好意思抢功,但起码可以平分啊。秦穆说,晋文这孩子不容易,漂泊这么多年了,

有点功就现让给他吧。说罢,鸣金收兵。只此一件事就可见晋文秦穆为人,一个利

益第一,一个忠厚老实,虽说各有本领,但人品上讲,我排秦穆在晋文之前。

晋文勤王成功,好处自然是大大的,获得周襄王亲自颁发的方伯证书,从此堂而皇

之的成为霸主。其实五霸之中,拿到那个证书的,也就齐桓和晋文两人罢了,这也

是为什么后人多把他二人相提并论。

他们俩走的路线表面上都是尊王攘夷,但晋文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步步为营,方

伯是打出来的,而齐桓在时,齐国的兵力并非举世无敌,所以连和楚国正面交锋都

不大敢,所以多半讲究德柔天下,恩威并用,可见历史越往后走,越看重势力,到

了秦扫六合的时候,就完全是赤裸裸的征战,连表面文章也不要作了。

晋文在位九年,大概只歇息了一年,其余时候都在外面征战,这才成就霸业。晋文

在中原称霸的时候,秦穆也没闲着,把西部的几个少数民族全部消灭了,大大小小

二十几个国家,史称西戎伯主。后来晋文死后,周襄王曾一度想给秦穆颁发霸主证

书,但鉴于那时晋文的儿子晋襄守业有成,晋国势力还在,不好对秦穆表现的太亲

切,於是仅仅颁赐遣使道贺。后人把他列入五霸之一大概也是看在他西戎伯主的份

上,其实秦穆本人倒并未在中原大合诸侯。

在我看来,秦穆是个不甚清楚的贤君,心地善良,做事多为他人着想。为人实在,

虽然有时出昏招。大概他还怕老婆,动不动就我们夫妻如何如何,春秋以来也就他

老把老婆挂嘴上, 年老之后又疼爱女儿,幼女嫁后,想念成疾。凡是敬老婆疼女儿

的男人多半可爱,性子也相对於来说温和,即便有才能也不大咄咄逼人,秦穆正是

这样。相比之下,晋文虽然名声响,但为人虚伪急功,越到老年脾气越大,怨仇必

报,并非仁主,在位九年而已,时间太短,亏得手下的一帮贤臣,才打下晋国一番

基业,所以是个人物,但稍逊齐桓一筹,与秦穆并列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