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国际形象及其它 - 与酒兄商榷 -- 润树

共:💬85 🌺19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谢谢润树兄的讨论。简复如内:

首先我想澄清一下“在国际上形像负面、被孤立”这个说法的准确含义。

从字面儿上理解,似乎谁形像负面、被孤立,谁就是错误一方和主要责任方,而不喜欢他、孤立他的这一方总体来说就是正确的。

这个理解有问题。我认为,中国在国际上形像负面和被孤立,主客双方都有问题。

这一点前面有个帖子已经说过了。

我说中国在毛时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国际形像负面、被孤立,当然是站在国际主流社会的角度这样说的。那么国际主流社会都是些什么人呢?

从四十年代末直至七十年代末,国际主流社会勉强可以说是由两大阵营组成,第一阵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组成;第二阵营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亚非拉那些没有加入这两个阵营的小国,基本上不属于国际主流社会。(印度的不结盟运动因为期太短,因此长期来说并不属于国际主流社会)

其实叫真儿起来,在大多数时间里,第一阵营在国际社会里拥有更强的话语权,原因是:(1) 大多数现代国家行为方式和国际交往准则,都是由西方国家建立的;(2) 第一阵营国家数量更大,有20几个,而第二阵营只有十个出头; (3) 西方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主要指对拉美、亚非旧殖民地)比第二阵营要大;(4) 西方国家的经济总量和人均生活水平,也对另一阵营及其他国家占据明显优势,富人多数情况下拥有更多话语权是普遍现象。

我们来看看中国 49 - 79年之间在国际上的情况吧。

整个50年代,中国属于第二阵营,加之朝战因素,为第一阵营所敌视(北欧等少数国家不是主流),但由于得到第二阵营中兄弟国家的支持,自然不能算孤立。国际形像么,在第一阵营里当然是负面的,但由于第一阵营并不完全等同于国际社会,所以大致应该说是富于争议。特别是50年代中的万隆会议和不结盟运动,令中国国际地位大为上升。

60年代初开始至70年代初,苏、中两党渐行渐远并最终发展为相互敌视甚至严重边境冲突,苏联所把持的第二阵营也开始孤立中国;中印战争导致印度和亚非较有影响力的国家也加入孤立中国的行动;第一阵营继续敌视和孤立中国。中国在外交窘境之中被迫寻求突破,开始加强与非洲和拉美国家的外交关系。但非洲与拉美并不属于国际主流社会,所以,中国在这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是被孤立的,在以两大阵营为代表的国际主流社会之中形像都是负面的。

70年代初中美因各自利益需要而相互靠近,在美国的允许和亚非拉国家的支持下,中国重新入联,中国被孤立的情势开始得到缓解。但71-76年是中国的多事之秋,前有林副统帅驾机叛逃,中有文革后的一次大规模群众运动(反击右倾翻案风),后有毛泽东身后的政变,内斗不断、内政如此混乱的一个国家,在国际主流社会中的形像和地位不可能有明显改观。

有人会说,为什么你完全站在西方国家的立场上来判定中国是否形像负面、是否受到孤立?为什么不站在亚非拉国家的立场上来评价?

我的答案很简单:因为西方国家比亚非拉更能代表国际主流社会。

跟大家一样,我不喜欢这个现实,但现实就是现实,我们喜欢也好 反感也罢,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就是掌握在两大阵营手中,而不在中国和亚非拉手中;特别是苏联在国际上的粗暴作风和美国自二战以来整体上比较正面的形像,以及其他因素(上文四条),第一阵营的话语权更为重要。

中国入联后在联合国会议上的主要矛头都是指向苏联的,在西方国家与亚非拉之间一直在做巧妙的平衡(当然比较偏向亚非拉)。中国的入联提升了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隐隐开始挑战西方国家的话语权,但却并未改变西方国家操控国际社会话语权的局面。

综上,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一共有27年,除掉前面11年和最后5-6年,中间的11-12年为两大阵营所同时孤立和敌视,而且最后5-6年也因内政问题导致国际形像难以得到明显改观。这就是我前面“中国国际形像负面、被孤立”观点的由来。

------------------------------

有些细节问题需要说说。今天晚了,只说一个: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量。

无疑这个数量是很大的,但拿这个数量来证明中国并未受到孤立,是大有问题的。

国际上通行的国家行为方式是,除非两国处于交战或准交战状态,否则通常不会断绝外交关系。这就造成一个国家建国时间越长,其建交国家就越多,哪怕在某一时期内真正与其关系友好的国家数量很有限。中国就是这样。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