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随易先生走进三国世界 – 曹操府上刘备吃了什么大餐 -- 萨苏

共:💬39 🌺12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随易先生走进三国世界 – 曹操府上刘备吃了什么大餐

这个问题说来只是一个小游戏。粗粗看来,青梅煮酒么,曹刘所食,梅子和黄酒就是了 – 梅子的事情可以在《世说新语》里面找到证据,不是传说。推测二人喝的是黄酒,则因为当时还没有白酒酿造技术,酒又是温了喝的,想来只有黄酒符合条件。

可是席上肯定不仅仅有这点东西。

靠几个梅子下酒当然不是不可以,我家长辈中有位好杯中物的,文革潦倒时候一撮红糖也可以下酒的。但是,这和曹操的身份不符。曹操当时可不潦倒,而是堂堂丞相,又在自己府中从容设宴,光吃几个水果下酒未免过于寒酸 – 他们俩又不是属猴的。宴请对象刘备还是个很会享受生活的人,享受到都记入史书了。老曹对刘备当时甚是礼遇,宴席上不会太节俭的。

我大胆推测他们二人当时在吃的下酒菜是烤肉或者炙肉。

原因是先主传中描述二人谈话时,记载如下 – “先主方食,失匕箸”,吓得把餐刀和筷子都掉落了。这里面的匕不是军用匕首而是餐刀 – 人家曹操请你吃饭,你手持这种凶器不是很容易引发误会?曹操可是个对行刺很敏感的人。易先生讲刘备当时一手拿筷子,一手拿餐刀,是有历史依据的。那么,中国古代不吃西餐,用餐刀干什么呢?

割肉。

而且有所谓“割不正不食”的说法。

总不会是弄个大萝卜,刘备和曹操你切一块我切一块地下酒吧。

尝试一下,一手拿筷子,一手拿刀,不正是用筷子夹住盘中烤或炙熟的肉块,然后用刀切割来吃的架势么?筷子不比西餐叉好操作,干这个活儿两手要精确配合才可以,是个技术工作,不能乱分心的,难怪这时候刘备听了曹操的话一害怕,刀子筷子一起掉下来。

匕作为食具,一直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切肉小刀,一说是匙子。我比较支持匕是小刀的说法,您看刘备吃饭时候这个动作,一手筷子一手匕,如果匕是小刀我们很好理解,他在切肉呢。如果匕是匙子呢,您模仿一下这样拿法他在吃什么呢?难道是意大利面条?

我甚至有个更进一步的猜想 – 他们俩吃的肉是什么肉呢?

有一种可能是鹿肉。

别忘了前些天许田射猎,曹操曾经射中大鹿一头。许田射猎这件事不见于正史记载,但有存在的可能,因为裴松之在注三国志时曾通过关羽之口提到此事。鹿很大,不象刘备射中的兔子不过几斤肉,所以曹操虽然是个好胃口,这鹿肉也不可能一下吃光。吃不了怎么办呢?曹操这人有诗人情调,有可能着手下把鹿肉作成肉脯,到了应景的时候,与客人(刘备)喝着美酒,就着梅子,边割自己打的鹿肉烤食边谈天,岂不是一件很有情调很风雅的事情?按照易先生说法刘备种菜可能种的是大头菜,那弄几棵来掰碎了跟着烤,这宴会的气氛就更妙了。

当然这是一个没边的想象,鹿肉作成肉脯的概率不高,多半是当场就赏了臣下(为了避讳可能改名,说射中的不是鹿,是獐)。想象杨修之流扛一条丞相亲自猎杀的鹿腿回家,其荣耀若何?这在沟通感情上比送几百两金子恐怕还有效,实在是惠而不费也。

这里面要说的,是曹操的诗人气质,萨以为,这是破解第一个问题的关键。事实上,刚才把那段录像重新看了一遍,原来对此事易先生也谈到过他的看法,认为有两种可能,一个是曹操可能喝多了,一不小心把不该说的话说出来了;另一个是敲山震虎,试探刘备。易先生这两段话真有意思,您看,他说曹操可能是“一不小心把不该说的话说出来了”,而不说他“一不小心把实话说出来了”,这里面可有本质的区别。

区别在哪儿呢?如果是“一不小心把实话说出来了”,过后曹操清醒过来,逻辑上第一件事就是要找茬杀刘备!因为让你知道了我心里实际怎么看你的,知道了我瞒着你的想法,你一定要戒备我的。曹操怎么能让刘备跑了呢?如果是“一不小心把不该说的话说出来了”,那背后的意思就含糊多了。错说了实话,是讲这种实话和平时的套话不一样,后果很严重,当然也是一种不该说的话。而不该说的话还包括别的可能,比如和慈禧太后讨论后宫干政问题,那属于说话不讲场合对象,也是不该说的话。曹操这段话,我觉得更象后者。

个人看法,曹操对刘备说的那句话 –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反映在双方心中,信息价值是不对等的。

于刘备而言,我想他的感受的确如同易先生描述的,“曹操说这句话等于挑明了,争夺天下地就是我们俩”。刘备的确胸有大志,而且是有心病的。三国志对于衣带诏事件的记载是“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先主未发。”后面还有一句话。“先主方食,失匕箸,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会见使,未发。”青梅煮酒就发生在这两个未发之间。我的看法,这两个“未发”含义不同,

第一个“未发”,似乎是表示知道,但没有参与,也没有揭露的意思。此时曹操有恩于刘备,也是刘备的上级,发现这样的阴谋向有关部门举报是正常的,但刘备没有这样做。对这个“未发”,萨和易先生理解有些不同,易先生说这里的“未发”是“没他什么事”。我的理解如果没他什么事儿,陈寿一个脑子很明白的家伙不会突兀地在《先主传》加进来这句话的,既然插进这句话来,这事儿肯定和刘备有关系。什么关系呢?取上下文看,很象是知道但没有参与的样子。(第二次呢?这个下面再说)

不过就是这个“知道”已经很有问题了。衣带诏是什么性质的事情?杀曹操阿!曹操在这种事上很睚龇的 – 换易先生应该也一样,我的脑袋问题啊。就算你不参与,知而不报也没好下场。荀彧如何?和曹操何等亲密的关系,按照《献帝春秋》的说法,他的死和知道伏皇后写求援信给伏完却没报告有很大关系。刘备有个特点,他对曹操认识得特别清楚,我们说这也叫英雄相惜吧,所以他很清楚自己的处境。

说刘备对曹操认识清楚,并非虚言。举个例子,上面说的许田射猎,关羽建议刘备袭击曹操,刘备不从。几年以后刘备遭到长坂之败,被关羽接应下来,关羽旧事重提,很是懊悔。刘备则说:“是时亦为国家惜之耳,若天道辅正,安知此不为福邪。”(打剩下不过几十骑,说话依然这样不温不火,好一个刘玄德不愧英雄之名)联想到曹操当年曾有过的“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之理想,恐怕曹操对自己最后会走到哪一步也很矛盾。知曹操者,刘备也。

因为这个原因,刘备这个惊弓之鸟稍受刺激肯定要跑的。

可是站在曹操角度,恐怕要表达的意思大相径庭。

看历史上的曹操,会发现这家伙的诗人浪漫性格表现明显,说话做事随心所欲,不着调的时候极多,往往给自己惹出各种麻烦。人说曹操多疑,我说那是曹操被自己吓怕了,不自觉培养出来的。

[待续]

关键词(Tags): #易中天#青梅煮酒#许田#衣带诏元宝推荐:无斋主人,海天,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