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男人们的大和号》:看日本人如何成功地成为受害者 -- q42474112

共:💬148 🌺536 🌵2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怎么这么激动?

个别电影,能拿来代表复杂的,不断在变化中的整体吗?

你对美国电影,对

美国面对战争的主流文化
的评价,太偏颇了。

而一直以来被他们丑化的、鄙视的中国,是不可能以正面的形态在这样一部反映战争的电影中被关注,而且还会被主流的美国社会所喜欢的——没有,没有,从来没有!

------1,俺不明白你这里的“中国”是不是专指49年以来的共产党执政的中国,2,如果是的话,你看没看过80年代中美蜜月期的一系列反映苏联侵略的美国电影?在其中一部派特里克.斯威兹主演的假设美国被苏联占领以后的游击战电影里,中国是美国翘首以盼的大救星!“从来没有”从何说起?

另外,电影是电影,不要动不动就说到政治意义上去,作为导演,他们是不是想到了那么多微言大义,根本是难说的事。

这种进步,它的范围如此狭窄,相比一百来年的历史,根本就没有多少进步,要它何用?!

事实上,美国的影视界对战争反思的平均水平基本上都小学未毕业,都比不上例如德国人的《铁十字勋章》、《Das Boot》等对战争的反思,

既然如此,请问你如何看待那么多反战的电影?尤其是风靡一时的反越战电影?诸多的负面反映美国在中南美洲和中东介入当地事务的电影?还有我国政府一直持赞扬态度的60年代民权运动?还有现在的文化多元主义,“政治正确”,对欧洲中心论的反动?难道这些都是“要它何用”的进步?

他们所谓对战争的反思,对个体关怀的过度渲染,只不过依然是一种娱乐的消费品,
---------你怎么就这么确定“他们”的动机?照你这种逻辑,我同样可以拿去批评你上面提到的两部德国电影。

还有陈道明那句台词,这么说你赞成有强权来“统一世界”了?

战争和人性,战争和个体关怀的关系,有不同的看法一点也不奇怪,干吗一定要往“美帝阴谋论”上靠呢?有人要这样解读“中国威胁”,你会高兴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