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两脚书橱游巴黎 (第一章) -- 顾剑

共:💬29 🌺123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两脚书橱游巴黎 (第三章下)

巴黎除了卢浮宫之外,奥塞无论就规模还是影响力,绝对排名第二,如果你喜欢印象派,那么即便不去卢浮宫,也要去奥塞。奥塞博物馆当年是一处火车站,1970年代改成博物馆,专门展出1848到1914年的近现代绘画,而这个时代,恰巧是印象派的鼎盛时期。奥塞很大一部分藏品,来自卢浮宫的印象派收藏。就展出的作品数量而言,奥塞当然比不上卢浮宫,但是我觉得这里的编排非常好,每位印象派大师,按照年代早晚都有专门的展室。

这幅,就算从来没见过,我也能猜出绝对是莫奈的作品,除了他,没人能把伦敦议会大厦画成这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凡高一生穷困潦倒,这是他生前唯一卖出去的一幅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马奈名作“奥林匹娅”,注意到跟同时代的唯美古典派大师安格尔所画裸女的区别了吗?漂亮是一样漂亮,可是人物直视着你,美得直白而富有侵略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米列名画“拾麦穗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据博物馆圈内的懂行人士说,因为近些年印象派在艺术品市场上时髦,而美国人日本人购买力强大,现今北美比法国拥更多更好的印象派名画。此言好像不假,我自己在美国的各大博物馆,都看见象凡高“向日葵” 莫奈 “睡莲池塘” 这样的名作,就在一个半月之前,还在芝加哥艺术学院博物馆,欣赏了修拉的“大碗岛星期天” 。不过就单个博物馆而言,我不相信美国有哪个博物馆的印象派收藏象奥塞这么丰富,这么系统,起码我去过芝加哥艺术学院,纽约大都会,华盛顿国家画廊,洛杉矶的盖蒂,费城艺术博物馆,这几家单论印象派,应该还比不上奥塞。

奥塞博物馆二楼的露天大阳台,是个我喜欢的地方,这里面临塞纳河,可以俯视卢浮宫,并远眺对面蒙马特尔高地上,圣心教堂的白色拱顶。艳阳高照的明媚日子,这里绝对是晒太阳,看风景的好地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奥塞博物馆的二楼有罗丹雕塑,还有罗丹的情人和学生克劳黛尔的作品“成熟” 。我上个月刚看完依莎贝拉-阿佳妮的电影“罗丹的情人” ,她演这位美丽,才华横溢而又不幸的克劳黛尔。这尊作品是克劳黛尔最成功的名作,一个悲剧:她成为罗丹的情人,但罗丹最终选择了自己的原配妻子,弃她而去。她在被监禁了三十年之后,死于精神病院。因为知道这个故事,很容易将这个雕塑看作她生活的真实写照。我最初就是这么理解的。但为什么叫做“成熟” 呢?雕塑本身如果就是写一场恋爱悲剧的话,难道失恋跟成熟有什么必然的关系么?(天下尽有失恋一回又一回,还长不大的傻瓜,例如我自己)。后来看了那个电影,阿佳妮有句台词,“那三个人都是我,三位一体” ,给我一个启发:其实这三个人物都是一个人的三个化身,中间的男子是本尊,他在自己的天真(跪着的少女)和成熟(年长的妇人)之间挣扎,虽然恋恋不舍于天真,但最终无可避免地选择了成熟。其实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在天真和城府,童稚与成熟之间挣扎的经历,这就是我理解的这个作品取名“成熟” 的真意。真正好的艺术,可以直击人性,而超越具体的时代和阶级,这是我喜欢这个雕塑的原因。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奥塞博物馆的二楼是个看罗丹作品的好地方:在小空间里面集中了最著名的杰作,可是如果你是罗丹雕塑的粉丝,值得去巴黎残废军人院附近的罗丹博物馆,专程造访。那里不太大,曾经是他的故居,现在花园里布满了罗丹的大型作品和石膏草稿,包括地狱之门,加莱义民。大家都知道加莱义民是取材于英法百年战争,英王爱德华三世围困加莱,城市投降,送出这几位士绅献上城市钥匙,任由英军宰割的故事。可是大多数人不知道故事的结局:历史上爱德华三世不但没有屠城,连这六位义民也赦免了,这六人没有一个死于英军刀下。可能因为我看过费城的罗丹博物馆,这次我对巴黎罗丹博物馆的室内小型作品,更感兴趣。例如这座“吻” ,罗丹的成名之作,第一个赢得公众追捧的作品,不过罗丹自己并不满意,他觉得力度不够,太过於温情脉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注意到没有,这幅“手” ,是两只右手互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这次专门造访的另一处中小型艺术博物馆,是毕加索博物馆。这里也是毕加索当年的住宅和画室。在他的故乡巴塞罗那也有毕加索博物馆,我自己没有去过巴塞罗那,看书上说巴塞罗那那里主要是他青年时期,或者“蓝色时期” 的作品;巴黎是毕加索后来工作生活的主要据点,以收藏毕加索中晚期作品为主。坦率地说,我个人对中晚期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抽象主义,完全无法欣赏,用博物馆通票,在两层小楼里匆匆打个转,就出来了。看看这幅画,这是毕加索的情妇朵拉-玛尔的肖像,我在博物馆看到过她的照片,是个很漂亮的女人,可是画成这个样子,好看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不懂现代艺术的审美观发生了什么,我只知道,如果有人把我画成这副样子还拿出去展览,我一定会老实不客气地在他脑袋上拍一板砖,而且一定要见血,这叫“行为艺术” ,是吧?

我喜欢跑艺术博物馆,在看了一些经典艺术的博物馆,象大都会,国家画廊之后,自以为“懂得艺术” 了,可是等跑上一两处现代艺术的博物馆,象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现代艺术博物馆,又晕了,不但不懂什么叫“艺术” ,连什么是美丑,我都分不清了。看来我能欣赏的艺术,大概只能以印象派为时间下限。因此,我对蓬皮杜中心,没有抱太大期望。我觉得蓬皮杜中心广场和周围的那些杂耍卖艺,零食小吃,都很有魅力,有点蒙马特尔高地上那种波希米亚的味道,也有点嬉皮的味道。蓬皮杜中心建筑本身,被尊为后现代建筑的典范,我还真没看出好来:所有管线都露在外面,能好看吗?让人联想起女孩子的“内衣外穿” ,可内衣外穿毕竟能让人有性感的联想,建筑物也来内衣外穿,这跟性感有关系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蓬皮杜中心里面其实很漂亮很舒适的,一是室外自动扶梯直上六层,远看巴黎市容,视野非常舒适。二是中心内部公共图书馆,阅览室,电影院,餐厅,样样俱全。当然主体部分还是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凭博物馆通票可以参观,但是各个展厅的内容和主题经常变化,没有永久性展出。据说欣赏现代艺术,不在於你读懂它,只在於你的直觉喜欢不喜欢。我挑了这两样,直觉上还是很喜欢的作品,起码比较具象。这头犀牛,我喜欢它鲜红纯正,光彩流溢的通透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座雕塑也有点意思,两个人拥抱,其中一人却在与另一人接吻,我喜欢这种刻板严肃里透出来的冷幽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另外,巴黎的莫奈博物馆,本来也想去看看,主要是冲着那幅令印象派得名的“日出印象” 名画,可是一来它的地点太偏,地铁不容易到达,二来我的博物馆通票不能在这里使用,这次没有时间前往了,下次有机会一定会来。

顺便再侃几句艺术评论:我从来就不相信所谓“艺术是有阶级性的” ,这种荒谬的论断。但我非常赞成“我们的艺术应该为人民群众服务” 这句话,问题在於,“人民群众” 是谁?我认为就是“人” ,所有的人,普遍的人性,最广大的受众。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之一,是阶级分析法,把“人民群众” 定义为无产阶级,将阶级分析法与“艺术为人民群众服务” 结合起来,从逻辑上,势必导向“艺术有阶级性,无产阶级的艺术” 这个怪胎。真正伟大的艺术,感动的是所有的人,你去看安格尔,你去看敦煌壁画,你去读雨果,你去读李白,千载而下,仍然能让你感动。退一步,咱们就说杜甫,杜诗人称“诗史” ,够写实了吧?可是“三吏三别”为什么能感动和平年代的我们?感动我们的不是“安史之乱”中的悲剧,而是人类的生命在“所有战争”中的悲剧,而只要有人类,就有战争,只要有战乱,人的生命就是如此渺小,如此无奈。这个主题,完全不因时代和阶级而改变,这个主题,跟“飘” 之所以成为伟大的小说,道理是一样的。所以,伟大的艺术,超越时空,超越阶级;属於全人类,感动全人类。也就因此,艺术的巴黎才是不朽的城市。

(未完待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