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没法直接回贴,贴在新兵营,解释《生者与死者》的几个问题 -- t64

共:💬32 🌺9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没法直接回贴,贴在新兵营,解释《生者与死者》的几个问题

看了http://www.cchere.net/article/1099898贴,没法直接回复,积分不够,贴在这里:

小可冒昧的解答下:

应为当时红军所采取的军衔制度问题.

这里的旅级指的是军衔,而不是职务。苏军1935年实行军衔制后,起初只设元帅和校、尉军衔,未设将军军衔。高于校官的军衔依次为旅级、师级、军级、二级集团军级、一级集团军级;政治干部军衔也相应分为旅政委级、师政委级等等。1940年5月进行部分改革后,师级以上军衔依次改为少将、中将、上将、大将,但旅级仍保留,政治干部军衔也未变,一直沿用到1942—1943年实行统一的军衔为止.

书中多次出现了各种军衔混用的情况,其实你只要明白,政工人员都是“xx政委级”,军事主官都是“xx级”就可以了。举例来说,主人公辛佐夫开始是一级政治指导员,后来他遇到的另一个主人公将军同志,本来应该是40年当将军的,可是不巧进了劳改营,于是挂着旧军衔到了部队,而后来辛佐夫成了少校,这是他从政工到了军事主官。

ps:其实我更觉得旧军衔比较有气魄些。

集团军/方面军军事委员会,这个可不是政委一类,这个一般都是负责外围政工和地方协调的,其成员一般都是当地的党政机关领导人,基本不参与战争规划。到50年代中期才由军人担任委员。赫鲁晓夫就是西南方面军军事委员,但是过分热衷打仗的事,还打了败仗,很是被最高统帅给记了一阵子。真正做鼓动工作和上前线的是政治部,比如勃列日涅夫同志就是正牌的政工干部,任职于集团军政治部,有兴趣的话可以读一读他写的《小地》。

书里面还提到了反间谍和保密部门,音译作“死灭尔施”,意思是“让间谍死亡”,意译短的就是“除奸处”。苏军伪装和欺骗工作的高超成就有这个部门很大的功劳。

西蒙诺夫这战争三部曲里,不仅对前线,对后方那种艰苦的劳动环境,恶劣的劳动条件也下了大笔墨。说到这里,不禁叹息纳粹入侵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只有早日打败敌人才能有幸福的生活。

俘虏这边你漏了一个无法行动的伤员和掉队人员,其实德国鬼子的残暴一点都不逊色日本人,想不通国内就是有很多人拼了命的给纳粹德国洗白。边防军都是战争爆发首当其冲的部队,给德军造成了相当大的麻烦,而且士气和毅力比起溃散的苏军要好很多。可以参看《巴格拉米扬元帅战争回忆》。说起来,边防军不归属于苏军编制系统,而是独立的军队机构,这个我也不太理解,不过想一想苏军内部还要划分出空军和防空军两类,也就不奇怪了。

那几个军校学员很可惜,但是没办法,战争。。。

苏军当时的动员体制是在当地征集的动员人员,需要去--有的甚至远在几百公里外的地点--集合,很多人在接到动员命令后,就在路上被俘了。德军把这些人和穿制服的平民(警察,海关,消防等等)都算做战俘,能侥幸活到解放的寥寥无几。

后来在稳定了战线以后,各兵种都会经过良好的训练才会精细的补充到部队里。

如果你喜欢卫国战争的书,还有不少值得你看:

《热的雪》,描写反坦克炮兵的

《萨什卡》,前线步兵

《一寸土》,炮兵观察员

这几个都是战壕派的小说。下面是回忆录:

《巴格拉米扬元帅回忆录》,描写了战争爆发的前103天,从方面军指挥机关角度写了西南战线的情况,非常有参考价值。

《梅列兹科夫元帅回忆录》,西北战线,北极圈内是如何与纳粹以及芬兰仆从军战斗的。

《回忆与思考》,朱可夫元帅的回忆录,内容翔实丰富,脉络清晰,可以全景式的看看战争进程。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回忆录》,《什捷缅科元帅回忆录》这两本都是总参的,你要是喜欢场面的,估计不太欣赏,但是了解总参这个机关的运作是很有帮助的。

《崔可夫元帅回忆录》,从顿河的战斗开始,一直到柏林,苏军是怎么从斯大林格勒踏向纳粹老巢。

《真正的人》,此书基本上也可以算是回忆录了,里面可以看到苏军对于技术兵种的补充非常严谨扎实,推荐。

《未列入名册》,这本书很短,但是非常值得看。另外请参看战争的艺术网站中:“一九四一年!布列斯特要塞”一文。

 

敌后战线的:

《剑与盾》,在德国情报总局战斗的人们,其中有很多前线的细节,英美和纳粹勾勾搭搭的情况,情报总局和盖世太保的关系。此书还有续集,讲战后英美如何利用纳粹余孽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渗透和破坏。

《不屈的人们》,讲述在敌占区的人们。

《青年近卫军》,这个是老牌的书了,不用多讲。

关键词(Tags): #红军#二战#军衔#机构#生者与死者(landlord)元宝推荐:MacArthur, 通宝推:landlord,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