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美国50年来最大的房市泡沫对经济的影响 -- 倥偬飞人

共:💬52 🌺3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馊主意还是现实选择:标准普尔建中国通过资产证券化吸收过剩的流动

近日,国际知名的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新近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允许银行进行大规模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可以显著减少中国银行体系过剩的流动性,并且有助于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

事实上,持续不断的流动性过剩是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难题,央行也通过加息、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以及计划中的成立外汇投资公司来收紧流动性,但却一直收效甚微。

这篇题目为《通过资产证券化吸收过剩的流动性》的研究报告指出,目前中国主要通过升息手段来应对由流动性过剩导致的资产泡沫,但在中国大部分的流动性是由贸易顺差和 “热钱”流入引起的,升息不但不会减少这部分的流动性,反而会吸引更多的热钱。

标准普尔董事总经理、中国区总裁扈企平博士指出,发展资产证券化市场为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提供了另外一条思路,“在当前存在流动性过剩情况下,投资者购买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银行存款,因此发行证券化产品会减少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规模,也就是吸收流动性”他说。

扈企平认为,发行资产证券化股票和债券有利于控制货币创造和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银行出售自身的信贷资产,投资者则用银行存款来购买证券化产品,这可以看成是货币创造的逆过程。所以,资产证券化对货币供给起到一个收缩的作用。

该报告认为,中国目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并不仅仅是货币供给的问题,它还反映了经济结构内部的深层次矛盾,即中国的金融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相对于整个经济发展程度而言还不够发达。为了解决流动性过剩这个问题,央行在继续采用各种调控措施“堵”的同时,还需建立发达的债券市场,提供更多“疏”的渠道。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处于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利率水平也处在历史较低水平,但是近期金融资产价格暴涨反映了居民财富水平不断增长和金融资产供给不足的内在矛盾”扈企平说,“如果居民的金融投资过多地集中于股票投资,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不仅投资者会面临集中性风险,而且由于缺乏其它投资渠道,尤其是缺乏长期稳定的收益率基准指标,也使得股市容易被操纵并出现大起大落。因此发展债券市场对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增强资本市场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