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百度了下历任铁道部长的学历和职称 -- fakeone

共:💬16 🌺3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百度了下历任铁道部长的学历和职称

总共就2个高工职称,还是正牌专业学历,不混官场一定能混到高工职称的,其中一个搞了个院士头衔。一个总经济师职称(应该是存疑的)

刘志军没弄高工/院士丝毫不是什么特别的。

滕代远 49-65

吕正操 65-70

万里 75-76

段君毅 76-78

郭维城 78-81

刘建章 81-82

陈璞如 82-85

这7位老革命,职称学历都没意义

丁关根 85-88 46-51 年上海交大运输管理系 高工职称

这么早的正派大学学历,不混官场,高工职称也是必然混得到的

李森茂 88-93 中专学历 工程师职称

韩杼滨 93-98 在职大专文化 工程师职称

傅志寰 98-03 56-61 苏联莫斯科铁道学铁道电气化专业 高工,院士

留苏学历,长期技术工作,高工是必然能混到的,院士当然不一定了。

刘志军 03-11 中央党校在职硕士 工程师职称

盛光祖 11-13 大学学历,曾任铁路局长,总经济师职称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看来你真的不懂什么叫职称

首先,高工是高级职称的一种,但高级职称不只有高工。

1.高工虽然是高级职称,但历史上相关的事情太多了。开始的时候评职称要指标,现在几乎放开了评,本科毕业个八九年就可以是高工了。以前一级工资也就几块或者10块20块,现在一级工资好像是100块,但现在你在意这个么?

2.职称本身是经过多个时期变换的,即使是今天,也有多种职称并存。比如前两天我给一个军官填表格,自己只知道技术三级,对其是否教授级高工却不熟悉。

3.职称本身的非经济效益也是改开之后才重视起来的。在之前有一段时期,很多有经验的人都没有职称也只是埋怨每个月的工资少几块钱。所以国家在颁布各种执业注册xx师考试时都有一条,上了岁数的人只要有xx年工作经验就可以只参加考评,不参加考试。

所以

1.老一辈的人不重视所谓的高工是有理由的。比如李森茂,60年就是沈阳铁路局的总工程师,他会在乎“高工”?到了1990年以后,高学历高职称才开始被各位领导看中的,要不然不厚同志当年为毛非要去要了个MBA?第一次还让人家给憋回来了。

2.经济师同属于职称体系,但我也没找到“总经济师”这个职称。如果瞎猜的话,这个职位应该至少要有高级经济师职称吧。

3.你的帖子里,就俩人很显眼。一个是韩,他的简历说明他走的团派路线,89年才拿的大专学历,三年后当部长时能给个什么职称?第二个是刘志军。只有这两个是另类。

家园 抓头衔 的不是我

我是针对忘情这篇

链接出处

里面

第一,刘到现在还只是个工程师,而不是高工,更不是院士。以他的地位,完全可以和前任那样搞一篇《客运要高速,货运要重载》之类的废话去混个院士,再不济,在铁路内部评个高级工程师完成不是一个事吧?有多少在机关的二百五啥也不懂,啥贡献也没有,不也轻松混高工吗?但是,他却没有。

搜了一下,证明不在乎高工头衔的不只刘一个,并不稀奇。我也对光祖的职称头衔存疑的。

家园 专技三级应该是教授级高工。。

专技三级应该是教授级高工。

我记得一级是院士;二级是资深专家(杰青、长江、。。)

三级是十年以上正高并且在科研等方面有突出贡献;

四级是教授的最低级,刚评上的教授均是四级。

五级到七级是副教授级。(常规的高级工程师级)。。

不知道是否准确,看来超级拖拉机够高级。。。。

家园 你的这篇文章跟你的论点不和啊

证明不在乎高工头衔的不只刘一个,并不稀奇

其实,从丁关根后,没有高工头衔的有三个人。

一是李,这人60年就是总工,又在那个年代,他可能是真不在乎。如果我是他,有这么个资历,再弄两个奖项,不比高工管用?何必一步步走常规路线;

二是韩,这人学历太水,真没办法给高工;

三就是刘了。

而其他人几乎都有高工同级别或者更高的资历。这说明能往高走的人还是尽量给自己多贴金的,不少部长副部长都给自己弄了个院士。二十年都当一个小工程师,怎么评院士。

所以,刘应该是有个人条件评高工的,各大部委也有内部评高工的条件,各级领导干部也在强调学习、学历,这种大背景下,刘还是个工程师就显得不太合理了。

家园 我只是填表的。。。

我对军队也不太了解,也就是胡乱一说。军队的技术级别跟职称应该还是有差别的。高工近几年来在军队属于审核极严的项目。认识个师级技术单位,养着两个院士,去年60几个人评高工,上面就给了三个指标。而是否当上高工直接关系到技术级别的调级问题。当上高工平时还要进行考核,有一定百分比的淘汰率,目前的命令应该是四级以上不需考核。刚刚看到一个五十几岁的大校正在准备续任考核,他就是技术五级。

军队的技术四级应该也不算低了。十年前专业技术少将的标准之一就是技术四级。现在肯定是要二级或者三级了。

家园 怎么不和了?

总共6人,丁,傅的学历,评上高工是铁定的,所以6人中有2人院士和总经济师职称可能有问题,2/3职称‘正常’,如果刘只有初中学历是真的话,不也一样是水到不能给高工的?

类似的现任25个部长,也是9个有可能的权利职称。近2/3是无高级职称或正常渠道职称。

所以刘不是高工也不算什么‘出淤泥而不染’的。况且刘也不能免俗的有个中央党校硕士的学历。

家园 骗子否? 装B否?

比如前两天我给一个军官填表格,自己只知道技术三级,对其是否教授级高工却不熟悉。

老爹退休前是专业技术军官,对此说法深表怀疑。

除了汤灿这种床上睡出来的专业技术5级,其他没有背景在工作中一级一级升上来的技术军官们会不知道哪一级对应教授级高工?

军中,技术五级就早已经是正教授级高工或正研究员了,专业四级享受正军级待遇。

至于专业三级,忒稀罕了吧。 那么聪明的脑袋绝不可能连这个都搞不清楚。

如果不是骗子,那未免太装B了。

家园 院士三级差不多。

估计这些年专业级别跟教授博导什么的一样,大泛滥,大贬值。

家园 翻翻百度吧

初中学历是哪里来的?刘志军的简历里说的很明白,81.9-82.9在华东交通大学脱产学了一年基础课,82.9-84.9在西安交大里脱产学习了两年。95年-98年在在职研究生班学了三年,这期间他升的副部长。三年拿到的研究生学历,就算装样子也够下本的,不该是那种随便糊弄的。这个学历,只是工程师,寻常么?再算算时间,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在有本科学位+5年工作经验即可申请工程师(大意这样吧,不细究)。那么72年参加工作的刘志军在读在职研究生之前很有可能就已经是工程师了。对于一个拥有硕士学历13年才被拿下的部长,仅仅是工程师,寻常么?

其他所谓的“2/3职称正常”,我不知道你是怎么知道的,是猜测还是有实据?如果有实据,或亲身目击,我洗耳恭听。我不是说这个数字是多了还是少了,只是对你获得论点的方式感兴趣。

对于论点相符的问题,你要证明其他部长

不在乎高工,并不稀奇
,那就再举几个能评高工这种高级学术头衔而不当的例子吧。我只想提醒你两件事,一是如果一个人已经是研究生导师、国务院中青年专家这类头衔,通常他是不屑提及自己的“高工”职称的;二是很多机构里有少为人知的专业技术等级体系,可能对应于普通的职称体系,也可能平行,你找不到一个人的职称并不说明ta一定没有。

家园 别的地方我不知道

我认识的两个军队院士都是专业一级。

军队的专业等级比地方的严多了。单就职称来说,有多少人听说过职称搞末位淘汰制的?每年要有一定比例的高级工程师降格为工程师,每个单位的高级工程师数量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前两年听说还有风声说要末位淘汰要推广到工程师级别----血淋淋啊

家园 嘿嘿,信不信就随你了

我填那几张表时也头大,还要扫描件。最后给到我手里的就是个古老的手写版的工程师证,翻烂了也没找到“高级”这俩字。

家园 忘情也说他初中学历啊

95-98,在职研究生是中央党校哲学部啊,不能再垃圾的学位了吧,你觉得真是‘脱产学习’吗?

家园 那他在两个交通大学的学历怎么解释?

这个是刘简历里明明白白写的。在大学待三年的时间里,没有纪录说刘干了别的,所以理解成脱产。从大学出来,刘是去当站长,官算不上小,但也没多大。

在职研究生,顾名思义是“在职”,跟脱产没关系。这两段学历你看拧了。

同时请注意,忘情的原文是;

他从一个农民,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工务职工,一步步一个台阶也没落下地冲到如此高位,

这句话用来描述72年的刘志军,看起来也没错啊。

ps,在职研究生对于体制内人员很正常吧,最近我还真接触了一批在职研究生,基本上都是镇长级别的人,忙忙叨叨差不多三年时间。垃圾不垃圾不说,但的确很锻炼人。从管理的角度说,你从全国各地圈一群各行各业同等级别的人窝一块,还真是哲学、党史之类的课程最有用。如果你有机会,建议你一定要去体验一下。

家园 嗯,两个交通大学似乎是脱产

跟工作地点都不一样。

在职研究生正常归正常,但基本没用吧,而且作为工作繁忙的高官,能读出个啥呢?再说了,凭工程师,一个哲学学位有个鸟用。

脱产研究生我读研时倒是接触了几个在清华念理工博士的,基础课平平或一塌糊涂,但是真正科研部分几个人都做的相当不错,有两个还获评优秀毕业生。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