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细说外交部――人物篇(开场白) -- 那年静静的海
据在下所闻,当年毛引用的晚唐诗人罗隐《筹笔驿》中颔联:“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王海容和刘华秋皆不知所云。于是二人一同去请教王的祖父,毛的表兄王季范老先生。王老先生博学多闻,从书架上翻出线装古籍找到出处,开示给两位年轻人。
于是刘华秋马上骑自行车(!)赶回外交部写大字报。
后来,就象那先生所讲的了。
俺真佩服
我对很多历史知之不多,对当代政坛的东西看得稍多些,因此对于较早的细节在拟文时也较为甚重。如此段属引用,我已注明“见宗道一文”!同时希望对历史方面掌握资料多的朋友不吝赐教!
经常来啊,两会落幕,能写的话题应该不少。。。
如神驴兄所言,近亲繁殖是中国外交部一个较突出的现象是庸置疑的。且不论其是非好坏,先列举一下事实本身。以下亲属关系皆可从公开资料中反映出来,现只列出亲属关系中至少一方担任过副部级以上和双方均出任过大使(或副司长以上)的外交官。名单不完全,大家可补充。
父子(女)外交官
陈 毅(前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昊苏(现任对外友协会长)
乔冠华(前外交部部长)、乔宗淮(现任外交部纪委书记)
唐明照(前联合国副秘书长)、唐闻生(前外交部美大司副司长)
章 曙(前驻比利时、日本大使)、章启月(现任驻比利时大使)
夫妻外交官
李肇星(现任外交部部长)、秦晓梅(前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驻美使馆参赞,现任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副会长)
杨洁篪(现任外交部副部长)、乐爱妹(前驻美大使馆参赞)
王光亚(现任常驻联合国代表)、丛军(前驻爱沙尼亚大使,现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
张业遂(现任外交部副部长)、陈乃清(现任驻挪威大使)
武大伟(现任外交部副部长)、毛娅平(前驻日本大使馆交流处参赞)
查培新(现任驻英国大使)、张小康(前驻爱尔兰大使)
赵进军(现任驻法国大使)、钱卫(现任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参赞)
李建英(现任驻卡塔尔大使)、徐亚男(前驻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大使)
关呈远(现任驻欧盟使团团长)、胡祖桢(现任驻欧共体使团参赞)
章启月(现任驻比利时大使)、刘结一(现任外交部国际司司长)
杨燕怡(现任驻文莱大使)、王卫国(现任外交部港澳台司副司长)
马志学(现任驻科特迪瓦大使)、李小苏(现任驻马赛总领事)
姬鹏飞(前外交部部长)、许寒冰(前外交学会副会长)
乔冠华(前外交部部长)、龚澎(前外交部部长助理)
黄 华(前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何理良(前外交部国际条约法律司、国际司副司长)
章汉夫(前外交部常务副部长)、龚普生(前外交部国际司司长、中国前驻爱尔兰大使)
黄 镇(前外交部副部长、外交部党组副书记)、朱霖(前外交部政治部副主任、纪委副书记)
章文晋(前外交部副部长、驻美国大使)、张颖(前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
凌 青(前常驻联合国代表、对外友协副会长)、张联(前驻斯里兰卡兼驻马尔代夫大使)
韩念龙(前外交部副部长)、王珍(前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
齐怀远(前外交部副部长、国务院外办主任)、王桂新(前驻荷兰、挪威大使)
姜恩柱(前外交部副部长、驻英国大使、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现任全国人大外委会主任)、朱曼黎(前驻荷兰大使)
王昌义(前外交部部长助理、驻以色列国大使)、吴珉珉(前驻叙利亚大使)
赵稷华(前外交部港澳办主任、外交部驻港副特派员)、罗旭(前外交部西欧司参赞)
吴建民(前驻法国大使,现任外交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外委会副主任)、施燕华(前驻卢森堡大使)
李培宜(前驻多哥、扎伊尔大使)、赵宝珍(前驻马达加斯加兼科摩罗大使、驻科特迪瓦大使)
谢锡勤(前驻克罗地亚大使)、许月荷(前驻马其顿大使)
宋明江(前驻比利时大使)、张幼云(前驻英国大使馆政务参赞)
翁婿外交官
何思敬(前外交部条约委员会专门委员)、黄华(前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
陈 毅(前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王光亚(现任常驻联合国代表)
黄 镇(前外交部副部长、驻美国联络处主任)、戴秉国(现任外交部副部长、党委书记)
秦力真(前驻挪威、赞比亚、瑞典、新西兰大使)、李肇星(现任外交部部长)
钱嘉东(前中国裁军大使)、王毅(现任驻日本大使)
陈志方(前驻越南大使)、马振岗(前驻英国大使,现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全国政协外委副主任)
章 曙(前驻比利时、日本大使)、刘结一(现任外交部国际司司长)
另:郑耀文(前驻津巴布韦大使、驻丹麦兼冰岛大使) 系薄一波的女婿。
这个算不算?
毛泽东的表侄女王海容,曾任外交部副部长,现任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
王光亚不是陈毅的女婿么?他的夫人怎么叫丛军?
静海兄好文,但凭这份收集资料的耐心和细心,就够让我佩服。要不是看您的文章,我都不知道那个谁和谁原来是一家子。
关于外交部的近亲繁殖问题,我想我可以说两句。以静海兄对外交的熟悉,一定多少知道这里面的道理。但在别的朋友看来,一个行政部门内如果充斥着夫妻档、父子档,那肯定是任人唯亲、一团漆黑,更别说,咱们国家对公务员的近亲回避有明文规定。但是外交部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近亲繁殖问题有特定的原因。
先说夫妻同在一个部门工作的问题。这个问题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外交部的同志多半选择在本部内寻找配偶。为什么?因为找不着对象!
外交官的工作性质特殊。一般每隔数年就要到国外工作一段时间,然后在国内干一段,然后再出去。外交部现在的死规定是在国内工作5年之内必须出国(超过了这个期限坚持不走者有进学习班接受“再教育”之虞)。所以每个外交官的工作生涯中至少有三次出国常驻的经历。这意味着个人的生活必然被打乱成几个部分。试想,当一个年轻人22、23岁刚参加工作,正准备恋爱、成家的时候,被派去非洲待上4年,回来时已经快三张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恋爱对象有多大可能性一直坚守着这份感情,痴痴地等呢。更何况很多地方音信不通,联络困难。以后成家了,孩子还小,老人又上岁数了,可这时又该出国了,等于把一切家庭负担扔给了另一半。换了哪位,在结婚之前不得掂量掂量。所以外交官和军人一样,都是爱情难以光顾的角落。军人至少法律上有军婚受保护的规定,可外交官前脚出国,后院起火的现象太常见了。有人可能要说了,不是有随任吗?可您不知道,直到80年代还规定只有二秘以上才能带家属。二秘,那是副处级了。一个使馆能有几个副处?
我现在的顶头上司年轻时曾在外常驻,几年时间没有和家里写过一封信,通过一次电话。夫人只知道他在国外,具体在哪,状况如何一概不知。后来,孩子出世,刚一岁的时候,夫人可以随任了,又不能带小孩,这一去就是9年。9年啊,父母亲就没见过孩子的面。这种经 历在老一辈的外交官身上可不算是什么新鲜事。
在这种情况下,比较理智的选择就是外交官找外交官,都在一个部里工作,不但接触的机会多。将来都要外派,也可以往一个地方去。但这也有一个问题,两个人如果不是一个语种的干部,那就早晚要有一个人付出牺牲。比如说,老公是学法语的,在欧洲司干得好好的,老婆是学日语的,在亚洲司是业务骨干。等到老公被派到法国去的时候,老婆就面临选择了,去意味着把自己的业务扔下4年,也许到法国去干行政后勤。不去,夫妻就要分离。多半的情况下,还是一方做出牺牲。所以,外交部里夫妻档是很普通的事情。不但在一个司里工作的很常见,有时候一个处里,甚至同一个办公室的都有。老公当副处长,老婆做科员。为什么?因为两个人都是学一个小语种的,一块回来,不在管同一个地方的处里呆着怎么办呢。当然一旦有机会,组织上还是要把他们调开。但这在外人看来毕竟是不可思议的。
至于夫妻大使,那也好理解。两个人都能干,也就都得允许人家进步吧。不能说,一个人当了大使,另外一个就必须去管图书馆。况且,很多时候,夫妻俩都是那种人中龙凤,个个都独挡一面,你不用也是浪费人才。
至于父子接班的问题,外交部有自己的高校,就是外交学院。外交学院对本单位的子弟,多少还是照顾一点的。这点上,外交部和中国的国有企业有点像。外交子弟进了外交学院,只要成绩还过得去,自己也有愿望,进外交部应该是不成问题的。这也是中国外交官留给自己的子女的一条没有办法的出路。很多外交官在孩子小的时候不能在身边照顾,要么送回老家、要么托付给老人,孩子能不走歪路已经谢天谢地了。不过近些年,只要稍微有点条件,送子女出国留学的越来越多了。我觉得外交部子女再选择进部里的实在是不多。
为什么?!您以为外交官是个好干的差事啊!!!
冒昧地问一句:老兄是哪个衙门口的呢?呵呵
我只是外事口里的一个新兵,本来不打算就这个话题发言的,毕竟还在吃这碗饭,说什么都算不上客观,但就是憋不住,也算变相给自己单位作点公关吧。
绕了半天没正面回答,这就叫外交辞令吧
呵呵,其实大使夫人本身就承担着相当繁重的外事工作。当然,父子传帮接代的事情哪个部门都不少的,只是由于外事口的封闭性,例子更多罢了。
呵呵,大员常来冒泡啊
有机会多交流,并请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