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高地

注册:2006-11-05 09:17:47
从四品上:太中大夫|宣威将军
💧27474
🌟1470
💓4193

家园

所有帖 / 14 上页 下页 末页
2022-11-26 06:26:40分页 全看 树展
🙂我自己整理的 ↑2 ↓0
你自己看吧,数据来源已经写明,没有的省份是没公布或我还没查到的。2020年各省数据还没放,是因为人口普查,各省没有自行公布,以统计年鉴为准,未整理。你引用的知乎那个是用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 [IMG]/picture/0,2211/14269_26111801.png[/IMG] ...
2022-11-26 05:01:28分页 全看 树展
🙂还有一种情况 ↑2 ↓0
新冠成为人类有史以来的波及面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公共卫生事件,到最后说不定就是新常态。Why not just live with it,大家不再专注于清零还是共存。生命的意义不是苟延残喘,人终有一死。风险无处不在,坦然面对,用有限的生命活出无限精彩。人均寿命因为新冠的缺失,通过其 ...
2022-11-26 04:33:15分页 全看 树展
🙂嗯,魔鬼都在细节里 ↑1 ↓0
分享几个想法- 首先,我用的4%,是依据印象里一些关注国家比如英美德等国家每周新增感染的数字来套,假设大约半年25周全部人口感染一遍。未必严谨,但也不是说刻意淡化,毕竟从新冠爆发后那些国家的累积感染数字基本在全国人口数字的50%以下。他们曲线里比较夸张的是2021年冬天开始叠加奥 ...
2022-11-25 09:06:43分页 全看 树展
🙂我目前最大的疑问是分省数据和全国数据对不上 ↑1 ↓0
2020-2021年复盘来看,彼时,严格清零的手段的正效应大于负效应。这个我觉得没有争议,也不是我想讨论的点。但直接正效应(人命)大概多大,我并不完全赞同知乎的这个分析,因为全国数据和各省数据对不上,这就是我扒省级数据的原因。建立分析的方法和手段为下一阶段打基础是没问题的。 从2 ...
2022-11-25 03:40:20分页 全看 树展
🙂确实要反复衡量 ↑2 ↓0
确实要反复衡量的,极端的情况也是要考虑的。有不少共存的实例在那里放着,摸着别人的石头过河。即便一起看新冠死亡数据和超额死亡的数据,凡是医疗体系相对完整的也看不到极端的情况出现(医疗体系不健全的地方也不在乎,吃上饭第一)。 目前层层加码的防控其实也造成了超额死亡,2021年国内死亡 ...
2022-11-24 12:22:25分页 全看 树展
🙂相对比较实时的数据网站 ↑6 ↓0
https://mpidr.shinyapps.io/stmortality/ https://www.euromomo.eu/ https://ourworldindata.org/coronavirus#explore-the-global-situation 这是我回复楼主 ...
2022-11-24 12:15:00分页 全看 树展
🙂谢谢分享,我分享下方便查询最新数据的网站 ↑5 ↓0
这篇我很早就看过,属于发表比较早的研究。正好那时候,海外2021年死亡数据完整了,可以做比较全面的分析。还有类似的研究结论说封不封对超额死亡影响不大的(当然那些研究针对的是无法像中国一样封控的国家)。从比较的角度,2020-2021年数据充分支持了严格清零的策略。 比较尴尬的是国 ...
2022-11-24 09:31:57分页 全看 树展
🙂一时语塞,继续扒数据吧 ↑1 ↓0
欧洲主要是西欧国家的数据 [IMG]/picture/0,2211/14269_24142254.jpg[/IMG] 国内各地严格封控下是否有超额死亡,没法严格论证,先找点数据算算吧,如下图 [IMG]/picture/0,2211/14269_24142614.png[/IMG ...
2022-11-20 06:50:28分页 全看 树展
🙂死了的人基本上是做了新冠检测的 ↑2 ↓0
目前医疗系统完善的国家和地区,死了的人除了猝死,绝大多数都是在医院或养老院等机构内死亡的。医疗机构里面新冠检测现在是标准流程。凡是涉及关注清单上的传染病都会有记录,中国也一样。对于死因的划分,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医生对于新冠是否是死亡的原因之一判断的置信度还是高的。夕曦河友已经分享 ...
2022-11-20 06:20:17分页 全看 树展
🙂请继续分享,深入探讨总是有益的 ↑4 ↓0
我对你提到的几方面信息很感兴趣,请分享一下 1. “国内各平台对共存后可能死亡人数的充分讨论“,很有可能我孤陋寡闻,特别是超额死亡的分析 2. 目前你认可的死亡率是如何计算的?数据来源是什么 3. 既然国内和国外的数据都不可靠,有没有可靠的数据和模型分享?如果你是决策者,你决策的 ...
2022-11-19 15:45:40分页 全看 树展
🙂这个死亡率可能不能这么计算 ↑3 ↓0
我以前看这个数据的时候也和楼主的想法一样。后来看多国数据多了后,就意识到:从香港撤销入境人士和本地居民的强制检疫要求以后,死亡率就不能这么算了。死亡人数是确定的,因为人死了要发死亡证明。而新增确诊就不一定了,比如无症状感染者如果不主动去做核酸,或者持有疫苗通行证人士实际感染新冠, ...
2022-11-19 14:45:44分页 全看 树展
🙂现在决策的难点在于病毒再生数R高和重症率的衡量 ↑7 ↓0
千分之二那个数据是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4月6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今年1月到3月,全国报告新冠感染者10余万人,其中重症和危重症为197例,占比约0.2%。国内数据和国外数据最大的不同在于计算这个比率的分母可信度高,因为全民反复核酸。 我没提病 ...
2022-11-19 13:03:51分页 全看 树展
🙂部分国外数据供参考 ↑2 ↓0
美国人口约3.35亿人,最近7天平均日新增死亡数317人,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covid-data/covidview/index.html 德国人口8400多万,11月18日新增死亡218人(因为信息是PDF格式, ...
2022-11-19 05:54:11分页 全看 树展
🙂说的是资源重新分配,把核酸的钱用在别处 ↑1 ↓0
2021年到现在,核酸上花了多少钱,再加上封控,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估计打台湾的军费都搓搓有余。少做点核酸,加强下医疗,不对么 ...
2022-11-19 05:49:20分页 全看 树展
🙂具体分析一下 ↑5 ↓0
按ICU设备一般配置标准,目前没有任何一项设备是卡脖子的,都是大路货,具体请看下图我的分析。我测算的一个6-8床位的ICU单元成本在200万到300万人民币,这和网上零散的部分医院公开招标信息接近。如果因为放开,新冠重症可能会需要多少新增的ICU呢?我的测算如下: 全国人口14亿 ...
所有帖 / 14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