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秦砖汉瓦

注册:2003-05-02 21:51:24
从七品上:朝散郎|翊麾校尉
💧1670
🌟49
💓2

家园

所有帖 / 18 上页 下页 末页
2004-01-10 19:48:40分页 全看 树展
前面是说明的心态在元时已经形成 ↑0 ↓0
直接的证据很难说。但是可以参考金利用秦桧打击岳飞等,清反间杀了袁崇涣,日本利用汪精卫等,至于现在的,咱就不说了 看唐宋,心胸开阔,元明清,令人气闷。明的阴暗心态,在建立明朝之前恐怕就已经差不多了。特务机构就是这种心态的具体表现,是产物 ...
2004-01-10 19:24:28分页 全看 树展
等候佳作。对元明清都不喜欢。压抑。望能看到舒心之作 ↑0 ↓0
2004-01-10 19:17:38分页 全看 树展
清的影响,一个是麻木,一个是不合作 ↑0 ↓0
麻木,前面说了。这里补充一点“不合作”。清初是“反清复明”的号召力,到了清末辛亥革命时候“驱除鞑虏”依旧有号召力。[COLOR=red]这里不谈民族问题[/COLOR]。显然这些口号的号召力说明了民众,如果说不是大多数,也可以说是知识分子那一社会阶层对清的从内心的抵触。(我想,麻 ...
2004-01-10 18:59:24分页 全看 树展
说实在我同意aok的观点,就是不要老把责任往前辈身上推 ↑0 ↓0
对明朝总的印象是中国士大夫气概和前朝(唐宋)相比,差的太远。 在明朝,猜忌很多,特务组织异常发达,人的基本心态也是相互不信任。除了太监们能够团结一致以外,很难看到其他人士(比如那些御史监察们)的团结一致。 这种心态有多少是和元的反间有关呢?举个例子,你可以看看美国现在 ...
2004-01-10 18:20:11分页 全看 树展
关键是在于被清“留头不留发”几百年奴才下来,中国人 ↑0 ↓0
已经没有血性,只有麻木。这种麻木到了美国的早期,就是来美国的中国人只能当苦力,地位到现在还没有多少。 碰到西方列强的入侵,先不要说没有血性来抵抗,更不要说有什么同仇敌忾的概念。 至于清病从明,也得想想明病从元。 ...
2004-01-10 18:08:19分页 全看 树展
写的好。元、清对中国的最大危害是精神的摧残 ↑1 ↓0
不谈民族的问题。 “留发还是留头”这种政策,能用多一点土地可以抵得了? “嗟,来食”,食乎?不食。
2004-01-08 19:17:11分页 全看 树展
简单。靠的是精神力量。 ↑0 ↓0
不敢相信在人们普遍痛恨当时政府的情况下还会在那么艰难条件下取得那些进步。 包子1971曾有一个转载文章里有更多的数据。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50;ID=114383 ...
2004-01-08 19:07:03分页 全看 树展
别的不说,老蒋的确是没自信。 ↑0 ↓0
继承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衣钵但是硬是没有任何发挥和扩充,没自信。 对弱小的共产党无比重视,没自信。
2004-01-07 17:53:11分页 全看 树展
没怎么看明白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对土地使用的区别 ↑0 ↓0
不知道和古罗马时期有什么异同?
2004-01-06 23:24:41分页 全看 树展
谈论过去是没问题,关键是心态和目的了。 ↑0 ↓0
如果是讨论经验教训,当然是有好处。但问题往往变成了贬低别人的人格问题,那就无聊了。起码我是这么认为了。
2004-01-06 23:08:04分页 全看 树展
过于执着,就会迷失。教训是要吸取的,优点也是要继承的 ↑0 ↓0
什么人没有过错?什么人只有过错?若是只看过错找教训,还不如不看过错得优点。 比如教育小孩子,天天批评他这个那个不好,还不如告诉他这个那个好更有指导性。 该写的水风已经写了,也就不重复了。还是各自保留意见吧。 ...
2004-01-06 22:11:38分页 全看 树展
同意。判断对错不重要谁好谁坏更不重要。现在将来才最重要 ↑0 ↓0
2004-01-03 19:32:10分页 全看 树展
😄有人不想看到这个,也不愿意承认,全是托别人的福 ↑0 ↓0
2004-01-03 18:50:15分页 全看 树展
这种话过了吧?就算是温相又如何?你是看文还是看人? ↑0 ↓0
2004-01-03 18:46:18分页 全看 树展
同意。呵呵,现在是2004年 ↑0 ↓0
所有帖 / 18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