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中国震撼世界 China Shakes the World -- 颜赤城

共:💬40 🌺5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句话精辟!"他们太懒惰了太悠闲了,他们只关心政治却只认钱"
家园 四、技术转让和保护主义

行文至此,书中强调的是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不是我们在其他地方读到的很多正面影响。我们自然会产生疑问,难道作者是反全球化的吗?如果是的话,这可是经济界的异数。

自由贸易是英美经济理论的金科玉律。根据被广泛误解的相对优势理论,全球化对所有人,至少是从长期看,都是有好处的。我不那么看。但是,目前全球化对中国有好处。那么我们就要和经济学家和跨国公司一道鼓吹全球化。

第五章终于讲到了美国。这一章值得思考就很多了。

作者来到了美国伊利诺州某地。在作者笔下,这是一个充满教堂和快餐店的产业凋敝的小镇。但是在以前,这是个工业发达的城镇,尤其是和军工有密切联系。苏联的核弹头除了对准各大城市,还不忘捎带上这个城市。但现在已经大不如前。

作者嘲讽了美国政府的无能。在中国公司要收购一个由具有军事尖端技术的公司的时候,政府和军方都一无所知,直到有人通知他们,他们才阻止了这个交易。

作者来这里是参加一个会议,联邦政府主管制造业的官员与业界的一场会议。业界怨声载道,但是政府仍然在鼓吹全球化。全球化的受益者是那些跨国公司,但是中小型企业却面临衰退和倒闭的威胁。然而,政府是大资产阶级的代言人,而不是这些中小企业。官员安抚业界他们正在和中国商讨如何处理中国不公平竞争的问题。中国表现得非常合作。但是,十有八九,这些华盛顿的官员被北京愚弄了中了缓兵之计。

中国人应该关注这里面的美国的基本的政治现实,而去谋求自己的利益。具体的,这一章关涉技术转让。技术转让,相比起那些大型基础建设,更应该引起注意。美国方面当然考虑的是如何防治技术转让,保持自己的领导地位。但是中国读者可以反过来读,让对手失败的策略就是我们成功的策略。

最让对头头疼的事情,就是中国以市场换技术的政策。各个行业都禁受不过中国市场的诱惑而来到中国,但是他们必须通过合资而进入市场,在合资过程中技术就到了中国人手里。工程的招标也是同样的道理,都是与技术转让挂钩的。即使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公司其实也没有多大选择,因为你不这么做对手就会趁虚而入。

在一个例子中,中国最初购买煤力热力发电机,由入门产品到高级产品。最后进步到购买气涡轮机,而这个,已经和商用客机的发动机只有一步之遥。最后通用电气赢得了合同。但谁知道后面有多少技术转让,谁知道中国下一步会要什么呢。

我们可以看到,中央政府的战略和政策对中国的产业非常有好处,在对手看来也是不公平的。但是往往也要看下面的人怎么做。比如书中举的汽车行业的例子,中国和所有大汽车公司合资,但是最后获得发动机技术的却是脱颖而出的奇瑞。

美国的经济受到全球化的什么影响呢?一个业主讽刺了关于美国放弃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的说法。他不得不开除他的员工,而这些高级技术工人很难找到其他工作,可能只能去商店做员工,收入当然急剧下滑。这就是所谓的放弃制造业转向服务业了。现实是,美国的实际工资水准下降了,富人更多了,穷人也更多了,中间的人少了。

那么我们究竟如何看待自由贸易呢?清朝拒绝了门户开放,因为他们没有竞争力。现在的美国也要走向保护主义吗?这时候书中引用了商务部长薄熙来的一段话,你们视自由贸易为金科玉律,推行了两百年,发达了。现在我们有竞争力,你们反而要说到此为止吗?

这个指责很犀利。那么自由贸易究竟有什么好处什么坏处呢?作者认为这因人而异,并提出了劳动力不可流动等因素在自由贸易中的影响。作者说,如果这真地造成政治危机,选民选择保护主义,政客也无力可为。

我觉得这有很自然,但是无耻。也就是,无耻得非常自然。现在有人开始琢磨出点味了,觉得自由贸易并不是对所有人有好处。这究竟是他的态度调整,还是他态度调整的开端第一步呢?他们把自由贸易吹得天花乱坠,说:你们要努力啊,你们学会自由贸易了吗?现在语气转了:我以前说的自由贸易当然没错啦,但是民主更重要啊。你们要努力啊,你们学会民主了吗?

家园 有点意思,看来读书笔记也有竞争啊
家园 花这句

他们把自由贸易吹得天花乱坠,说:你们要努力啊,你们学会自由贸易了吗?现在语气转了:我以前说的自由贸易当然没错啦,但是民主更重要啊。你们要努力啊,你们学会民主了吗?

家园 等把所谓良币驱逐完毕,劣币就可以宣布自己是良币

开个玩笑。

商品市场上的竞争是全方面竞争,如果一种“创意”可以被轻易仿冒,就说明这种创意不值什么钱,凭这种创意获取垄断利润就是暴利,要轰杀。

什么是仿冒,仿冒就是学习;什么是专利,专利就是垄断。

家园 清朝闭关锁国,决不是因为没有竞争力呀
家园 嘿嘿,互有补充吧

你写的很好。我常对照的看。

家园 五、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从第六章起,以及随后的两章,话题转向中国面临的问题和弊端。第六章讲的是环境和能源。

开端是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安源煤矿的一个丧失了丈夫和儿子的老妇人的凄凉晚景。随后讲到了中国开发石油的过程,大庆和铁人的故事。

在这一章里,作者流露了平均意义上的反共的立场。

在众多触目惊心的事件中,我来详细的转述一下淮海的污染。从八十年代起,淮海上建造了很多小工厂,无所顾忌地倾倒毒物。到了九十年代,这里的癌症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数字两倍。这里的孩子们没有人能通过入伍的体检。

中央政府开始整治了。但是地方上却把蓄积起来的污染物一气排放到江中。毒物所到之处几乎只鱼不留,上千人出现了痢疾、腹泻、和呕吐的症状。李鹏下令关掉上千家工厂,期望在1997年停止污染,即使这样也要到2000年河水才能复清。然而就在1998年,污染又重现了。而这时,环保局长竟然公然声称淮河水可以饮用。

中国在争夺国际上的能源是显然交了很多学费。在中海油收购尤尼克因为政治原因受阻的事件中,作者并不认为有何不妥。

中国的环境问题是个世界问题。在1998年中国对长江流域的伐木进行了严格限制,实际上转移了木材的乱伐。为满足中国的木材需求,其他国家如印尼、巴西的木材砍伐量上涨。在俄罗斯,砍伐原始林的执照非常难得到,但是这种限制不包括被林火毁坏的林区。于是就有人为了卖给中国木材而蓄意纵火。

第七章,社会互信的崩溃。

这一章批评的是中国社会的道德缺失。但是我可以证明,作者绝对没有任何高高在上的说教态度,而是像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一样对此痛心疾首。

在一个案例中,有人利用职权骗取了一个农村少女的大学录取书,让自己的女儿冒名顶替,直到多年之后这个骗子在中国银行当了个小头,结婚生孩子了,才事发。讲述完这个令人对社会心灰意冷的故事后,作者引用了孟子的话:“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下面我列举一下书中提到的丑陋现象。假证件、假警察、假新闻、黑哨、特权车牌(作者犯了个小错,把车牌上甲乙丙丁的甲当作了盔甲的甲)。以及最令人出离愤怒的饿死小孩的假奶粉,和传染艾滋病的血头。

这一章的后一半话题转到中国公司建立品牌的努力。讲到了联想的成长史。逻辑上虽然有联系但并不是很紧密。

好了,这就是这两章的内容。作者抓得很准。我们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这些是经济发展也不能弥补的。我同意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和丧失人格为代价。有一种态度是中国没经济条件保护环境,中国压倒一切的任务是发展经济,等有钱了就好了。我不同意。

中国人很穷,穷了很多年。但我常常想,有些中国人以贫穷作为借口而作了很多恶。中国绝没有穷到疯了的地步,没有穷到丧尽天良的地步。这些生产假奶粉的人不是因为贫穷,而是因为贪婪。而贪婪是永远满足不了的。

家园 说到底,洋人还是不习惯有人跟他们抢资源啊

中国的环境问题是个世界问题。在1998年中国对长江流域的伐木进行了严格限制,实际上转移了木材的乱伐。为满足中国的木材需求,其他国家如印尼、巴西的木材砍伐量上涨。在俄罗斯,砍伐原始林的执照非常难得到,但是这种限制不包括被林火毁坏的林区。于是就有人为了卖给中国木材而蓄意纵火。

似乎他们的木材都是自给的?

家园 喜欢这段的最后一句话

这些生产假奶粉的人不是因为贫穷,而是因为贪婪。而贪婪是永远满足不了的。

家园 六、中美潜在的冲突

这本书我已经读完了。最后两章,也就是第八章和第九章,标题分别是《共产主义PK民主》,《我们能做朋友吗?》。第八章在逻辑上和前两章的环境和社会信用联系更紧密些,最后一章可以当作结论。但是这两章都是讲政治的,从这个角度,我合起来一起说了吧。

第八章是讲中国顽固的专制制度。我先解释一下背景。根据西方的坚定信仰,民主是和市场经济是紧密联系的,没有民主就没有良好的市场经济,这也是作者的理论。在理论上,中国早就垮掉了。还有第二条理论,就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私有业主会逐渐颠覆掉专制政权。作者在这一章主要是叙说这两个理论。我是有点同意的。

在我们中国人看来,中央政府一直在推进改革。中国问题很多,新问题不断涌现。政府也够忙的,不断有新政策。但是在反共的人的眼里不是这样,而是中共极其不情愿的但是不能不作出改变,而这种改变早晚要葬送他自己。(我这里说的反共是个中性词。)

他讲了很多中国腐败现象,和经济丑闻,比如郑百文和德隆案。

那么中国究竟为什么不进行民主化呢?作者试着给出了几个解答,比如中国因为经济形势良好而有信心螳臂挡车,整个政治其实已经烂到根里了不可能民主改革了,等等。

这里,我可以很有信心的推测,作者虽然悉心研究中国多年,却没有和中国人深入地谈过。其实在这个问题,他更应该记录中国人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做出自己的妄断。

他着重讲了两个人物。一个是个山西的油井业主,我不细说了。一个是曹思源,也就是曹破产。这个人生性极其乐观,在改革这些年随政局变动而事业起伏。但是敢于直言、坚持己见。在最后,作者提到曹思源写的一首诗。一诗两意。诗面上的意思是,爱是共同的而仅存一心,但换个读法意思变成,仁爱存于中央政府。书是英文的,原来的中文不得而知。也许作者因为对中国文化的生疏并没有看出,但是作为中国人我很容易识别出这类人。曹思源,至少从书中所述看来,是一类守才待用的人——他这是在表忠心呢。这让我想起了曾国藩的诗:“自抱轮困材,高下随所置。”

天下才俊都有如此媚骨,天下真是坐定了。

第九章最后一章。标题是《我们能做朋友吗》,讲的是中美关系。从标题看,似乎是个光明的结论,因为从常情说,很难说出口我们不能做朋友。哪怕说翻脸了,最后都要说我们要做朋友。但是作者确实有勇气面对现实中的问题,而给出了令人忧虑的画面。

作者开始讲起自己在中国经历的很多不友好的体验。中国人总是拿外国人开玩笑,有的纯粹是玩笑,有的真的反映了心理的潜意识。然后作者讲了我们国家以前外交中的虚伪,非常令人生厌。现在好点了,但还有。让成群的小学生涂上红脸蛋高呼“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是非常非常令人生厌的!以上几点这些我都完全同意,我们要改改。我在网上听外国人说过中国人有种族主义,我刚开始不太理解,但是现在听得多了,慢慢理解了。中国人确实要在这方面改一改。

然后就是意识形态之争。反共在西方是神圣使命。作者自己问,在过去的几十年都没出问题,为什么现在会出问题呢?这时候作者图穷匕见亮出真章:因为中国对能源和原材料的胃口太大了。我们知道美国的政策常常源于石油问题,现在中国对石油的争夺也越来越影响国策和外交。这里作者控诉了中国在获取石油的过程中的各种劣迹。这现在已经成了西方报道中国的一个重要主题,包括前几天的《时代》周刊的报道。我以前说过,在这里

外链出处

作者在讲到中日关系的时候,好歹是把基本事实表达清楚了。但是讲到和美国相关的问题上,就不惜扭曲事实了。在作者嘴里,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接受台湾“在地理上”属于中国。这个太无耻了吧?政府立场是这么曲解的吗?“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可是所有有外交关系的国家都签过名报过到的。

作者最后用讲述了自己在美国轰炸我驻南大使馆之后在街道上受到的污辱,被骂成英国走狗。虽然群情激愤,但是中国却没有中断世贸谈判。作者借此想说,也许经济的依靠能阻止这些潜在的冲突。最后一句作者说,“(中国)可能已经太指靠别人,而不能去咬那只喂它的手吧。”

作者报了被骂作“英国走狗”的仇。好,大家彻平了。

家园 今天逛了建材市场

所有中高档实木地板全是进口木料。

家园 有种说法说基督教产生资本主义,认为信基督的人勤劳

中国人勤劳起来,他们又吃不消了。

家园 很NB嘛。。。。恐怕圆明园是永远没得烧了。。。。

“(中国)可能已经太指靠别人,而不能去咬那只喂它的手吧。”

就是不知道到底会是谁喂谁。。。。

家园 高呼“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有什么不好????

让成群的小学生涂上红脸蛋高呼“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是非常非常令人生厌的!

有什么不好???

不过是文化差异而已。。。为什么搞些兵走来走去就是好的?不令人讨厌?让成群的小学生涂上红脸蛋高呼“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就是非常非常令人生厌的???

这是极其自卑的表现。。。

成群的小学生涂上红脸蛋高呼,多喜庆多和谐。。。搞些兵走来走去,,纯粹就是示威。。。西方骨子里的一套。。。。不服就打死你。。。东方人学了个表皮,学到了内在了吗??

邯郸学步。。。把自己都丢掉了。。全是别人好。。。。。软绵绵的没点精神,怪不得老被人打。。。。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