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党史专刊(22)-怀仁堂事件前后 -- 温相

共:💬34 🌺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的确是天下苍生的幸运

请教温相:在倒华的决策中,叶充当了什么角色?

家园 叶剑英实际扮演了一个左右为难的角色:

以小平的为人不会看不出叶剑英在怀仁堂事件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的,而华国锋也是说某种意义上被叶剑英给扶持起来的,你想,扶持一个,废除一个,再逮捕一批,这些

事情都出自一人之手或者出自一人的策划,这人的威权是何等的了得?如果是一个暗弱的一把手他还可以容忍,如果是一个精明的领袖,他会容忍吗?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史料的披露表明叶剑英在华国锋垮台一事上并不是积极

的鼓动者,甚至他还提出了保留华国锋常委资格的提议。

家园 还有一种关于叶剑英的说法:

那就是叶剑英出卖了华国锋。但这个说法目前并不获得支持,因为例子太缺乏说服力了,而且,资料也不全面。

家园 如果四人帮真的按照毛的安排的话,那会怎么发展呐。

军队会不会起来发动真正的政变。毕竟陈三两掌军是控制不了的。

而且当时那些老干部们已经没了老毛这个紧箍咒了。

破釜沉舟有没有可能的?

家园 一个想法,苏振华是不是叶帅的人。海军阅兵是不是另有内幕
家园 我一直觉得老毛想让叶帅当周公,辅佐幼主。

四人帮不可能有太大的作为,在政治上他们幼稚的很,是政治上的阿斗,他们的权力来源完全是来自老毛,自古就是官大奴也大,宰相家奴七品官,老毛在世时,众人让其三分,老毛一去世,家奴就不再是什么官了,只是奴才,上不了台面,更何况逐鹿呢。四人帮若识相,积极支持华,估计暂时会全身而退。

邓公出山是大势所趋,民心不可违。我也没有看过什么资料表明叶帅在倒华的事情上有什么积极的表现。只是猜测,以叶帅的为人,他不能积极响应,若他倒华,他也许会认为自己是乱臣贼子,同时他也看到朝野的人心所向,所以他应该是持中立态度。

对毛而言,若立四人帮,只能说明他的昏聩。他的本意应该是立华,同时他保留邓,也许是这样一种考虑:若华有人主之资,邓不可能有机会。若华难当大任,邓自然会取而代之。毛保留邓,也许向民心的妥协。

家园 群众兄这个设想:

叶剑英本人晚年也说过类似的话,不过,按照当时的人事

安排,还看不出来叶剑英在政治局的独一无二的角色。

家园 毛泽东保留叶、邓:

确实有如群众兄所言,是一个他政治生涯中少有的妥协。

大概和他濒临死亡有关系。比如斯大林晚年也有过类似的

妥协。另外也说明文革进行到了1976年,天下人都倍感疲倦了。游戏玩了十年,还要玩下去吗?

家园 一点肤浅的意见

毛的一生,不怕文官,怕武将造反.

四人帮除了政治短见,恩怨太深外,缺陷是一帮文人小资,没有一个可以扛事,没有武将.这就注定会出问题.毛预见只要百年之后,哪怕有一个老帅或老将在台上,就会颠倒乾坤.搞不好停尸不顾,束甲相攻.所以才作了这样的安排/

只是毕竟老人们没有全死完或全垮台.

其实即使华国锋和四人帮关系很好,这样的事最后还会发生的.毛死后,许世友一帮人肯定目中无人.

到时候,叶,邓即使不在位上,也能呼唤2,3野中将领.

毛文革中最大的败笔,还是没有削平军中山头.解放军支左其实就是一大妥协.这点毛自己清楚.

四人帮与华国锋一个毛病,无根基.

家园 叶是欲做周公而不能。民心不可违。

叶虽也敦促华请邓出山,我觉得叶的本意是为华请一辅佐之臣(这一点应与李先念,王震等人的用意不同),毕竟邓的党政军民方面的综合素质是党内一号人物,而华却尽力抵抗。这说明:

1、华是弱主,无力驾驭强臣。古之明君,皆有良臣猛将,而华却拒之。叶帅内心不可能不失望。

2、华不识时务。当时人心向背,朝野之间对文革的那一套做法已厌烦透顶,而华却提出了两个凡是。大违民心。

华的做法客观上起到了让邓取而代之的作用。

家园 然也:

华国锋的确是扶不起来的阿斗,而这句话居然出自汪东兴之口,由此可见华国锋的能力。纪登奎晚年曾经说:主席

又一次选错了接班人,国锋同志是宽厚有余,能力不足。

家园 这个贴子的内容很棒

为什么说很棒呢?这可不是客气,因为看完之后很有回味。它揭示了毛的相当深度的心理活动和政治手段。好在没有把毛当成一个自我否定的人物,也没有把他当成一个一意孤行的人,而显示了他万花筒般的个性。

毛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出色的政治大师,在安排继承人问题上确实有他深刻的考虑。他的后半生,实际不是一个成功的治国者,大跃进,庐山,文革,天安门事件,他一直在探索一条捷径,却一直没有走通,所以他很明白自己容易遭到鞭尸。

然而,他又是一个执著的领袖,即便失败也不能改变他的信念。他在困难面前可以做战术上的退却,比如大跃进后的退居二线,和文革进入混乱后的启用邓小平。而一旦形势好转,他又要继续进行自己的实验,他相信自己找到的一大二公可以带给中国光明的前途,而自己只是走了弯路,作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吃的方法不太对,但螃蟹肯定是可以吃的。

战略上,他从来都是以退为进。

即便死亡,也不能改变他的信念。

然而,运去英雄不自由。1976年的毛,在实力上处在非常相当困难的情况。站在右边的叶剑英,陈云等等只忠诚于毛个人,但是不忠于他的路线,站在左边的林彪被他自己赶下去了,已经不复存在。他的身边只有江青和张春桥一批人会执行他的意愿。然而,这些人是他为了制造炮弹而抛出来的,只有破坏能力,没有建设能力。

然而毛内心里还是希望他们能够出掌权力,因为在他看来,这些人才是“革命者”,而他昔日的战友已经堕落或者保守。

但是他们已经成了千夫所指,国家体制已经到了崩溃边缘,这些人又没有毛的手段和耐心,骄横跋扈,气焰嚣张,让他们上台,是顶风逆上,只会让自己的列车彻底出轨,他知道这些人绝对控制不了局势,就像今天的纨绔子弟,交给他金钥匙,都不会开金库的。他屡次训斥江青的跋扈,要求她搞好团结,就是希望她从一根打人的棒子向一个政治家转化。但是江青的本身素质和品质怎么能做到呢?!毛的话现在看来句句点在了江青的要害上,真是爱之深责之切了。

于是毛才留下了三驾马车形式的格局,他留下华国锋而不是四人帮接任根本就是保留一个变数,也是一个战术的退却,让他政治上的对手(尽管这些人个人对他都颇为忠诚)失去攻击的目标。他希望自己这个让步能够象以往一样让他的战友们感激涕零,如同参加陈毅外长的追悼会一样,从而良心发现,保护他的列车平安通过这一段险滩。华本身并没有控制全局的能力,给他的权力虽大,就象交给一个孩子大炮和原子弹,面对一群手持菜刀的老家伙,他依然没有办法。他的唯一生存之道就是和暂时被“抛弃”的四人帮集团结合,以毛的正统来对抗“逼宫”,那个时候鹿死谁手,还有一搏。而江取华而代之,也非难事。

但是他没有想到华会和邓联合,就是想到也没有办法,他恐怕早就料到江青会对华欺凌而不尊重,唯一的指望就是华能够从自己的生存出发,忍受这些。但是华的确不是国家领袖的材料,因此他联合邓的时候,其实就宣布了自己政治生命的终结, -- 没有了极左势力,他的力量根本无法左右局势。

对一个注定要消失的人,这或许是最好的消失方式吧。

而我们也许推测的都不可靠,毛是一个政治大家,他心里也会明白在历史车轮面前,政治部署只不过类似螳臂挡车,何况华的能力和视野恐怕也不足以使他精明到希望的地步。邓的胜利和他带领中国走向富强,恐怕是毛预料到的结局 -- 毕竟中国的富强也是他的梦想。而对于必然的失败发动不服输的进攻,正是这位倔强老人的性格。

他至少知道自己的部署或者引导中国走向富强,或者引导人民继续按照他的路线前进,没有一个是他全部的失败。

和温相好文。

家园 深刻、合乎逻辑,顶!
家园 顶温相好文!
家园 历史正在重演

感谢温相好文章。

四人帮的力量的确很大, 当年的成都军区司令就给江青写过效忠信(为此执笔的秘书自杀了), 只是四人帮名声实在太臭,这些力量不敢公开斗争, 当了骑墙派。 邓挑起越战就是要用一场战争来清算军队,名正言顺地换人。

历史正在重演。 不过这次我希望胡温千万不要太早收拾“新四人帮”。

只要江集团再多存在五年, 中国就再也走不回去了。 我一直觉得李朱才是最可怕的走回头路的人, 特别是朱, 不可救药的计划经济脑子。

江的人全是骑墙派,中看不中用, 军队不可能听他的。军队的感情都是打出来的, 一个上海小瘪三,从来都投机取巧, 那有什么山头。 如果江逼宫太甚, 老家伙借胡温的名义动手,免不了以后还要继续帮助年轻的同志。 胡温就是当年华国锋的下场。

邓公当年改革开放是迫不得已,希望胡温也会迫不得已地搞民主,只有那样共党才能免于个人被清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