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和扇传说 -- 萨苏

共:💬40 🌺6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唉... 别提了..

想起来就伤心.. 去年回国就有人喊了... 在机场和一个小朋友玩.. 呵呵.. 我这还一口一个哥哥呢.. 人家孩子他妈来了... 直接一句-- 来,谢谢叔叔... 唉.. 我叫一个汗啊...

家园 所见略有不同

南齐的记录是这样的:渊入朝,以腰扇障日,征虏功曹刘祥从侧过,曰:“作如上举止,羞面见人,扇障何益!”

萧道成篡宋,以褚渊名望引为己用,故刘祥耿直,直言讽刺。虽然落得发配广州的下场,却也没丢老刘家的人。倒是褚家,褚渊死了儿子都“耻其父失节,服除,遂不仕,以爵让其弟蓁,屏居墓下终身”。

话说回来,这腰扇不定不会是团扇,大热天弄一个羽毛扇子别腰里面,这是捂痱子呢。

据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南齐高帝时)腰扇,佩之于腰,今谓之折叠扇”。胡也是宋元时人,且又是做学问的,想必不会胡说八道吧。看起来这腰扇果然就是折扇。

但为什么到了宋代这扇子界就成了高丽棒子的天下了呢?这个老燕还没看到,不过可以胡乱猜测一下,这扇子失传必定跟唐朝有莫大的关系。

南齐时候首都在南方,吴越一带天气闷热,苏小小说过那时候人们都乘油壁车,车里面更是闷热,那时候人们穿得多,又是襦又是裙,又不能挥一把大扇子,于是宫人官员几乎人手一把腰扇,“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这腰扇就流行开来。

到了唐代,定都在长安城,那地方虽然热,却是干热,树底下一躺可舒坦呢,于是人们就喜欢宽袍大袖,呼呼生风,加上人们都肥,小扇子哪里顶用。现在看唐代仕女图,那可都是两尺见方的宫扇,于是这折扇在宫廷就绝迹了,百姓一看,也就跟风,什么露背装,露脐装统统开发出来了,折扇在民间也就用得少了。

唐朝那可真是盛世,什么高丽棒子,日本鬼子都来拜老师,学点茶啊书法啊绘画啊什么的,临了就把经书啊、衣服啊、茶叶啊都带了回去,等看到两尺见方的宫扇,鬼子和棒子就犯嘀咕了:这东西占地方啊,日本的草屋小啊,一屋子也就能放下一把扇子,俩扇子就得开架,看着折扇倒是合适,给拿了回去。

唐朝这一运行就是300年,衣服是越来越露,这折扇也就都绝迹了。可是鬼子和棒子那边却发展得越来越精致,拿回去的衣服啊、茶叶啊、经书啊仔细的研究来研究去,改良来改良去终于成了日本特色的和服和茶道,就是这扇子也改良成了和扇。

这一转眼就到了宋代,宋代对外贸易那是相当的多,东南亚的香料,印度的宝石,非洲的象牙珠宝那是琳琅满目,龙泉的瓷器、苏杭的丝绸也是源源不断往外销,那时候都是进口原材料出口成品啊,现在...不提也罢。话说这日本鬼子也在发展贸易,那时候广州、明州(就是现在的宁波)还有杭州可是指定的“特区”,所以鬼子的扇子在苏杭一带就开始大行其道了,以至于当时都以为这东西是鬼子发明的。

现在鬼子不是还要把端午节当作自己的?不知道老屈知道了会不会再沉一次。

家园 中国古代出口到日本的丝绸到底是什么种类的

看明朝贸易的文章,日本进口的是白色的丝绸,然后再加工成高级丝绸卖到西方

家园 欧洲其他地方那是什么天气啊,哪用得着扇子

以前欧洲销售的轿车里面连冷气都没有

家园 觉得有道理,大陆上失传的东西太多了。

比如宋代的抹茶,唐极为盛行的香道,现在都在日本发扬光大了。

至于折扇,在唐诗中查到一首有点意思的,

全唐诗上卷第二百五十一

刘方平

惟当合欢扇,从此箧中藏。。。。。。

不知道这箧是个什么样子的,手头没有文献可查。

家园 西班牙意大利还是很热di

同是欧洲,阿尔卑斯山南和山北天气很不同的

家园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这东西显然不是折扇了,大概是那种团扇.

家园 要把端午节当自己的是棒子嘛

他们还说孔子西施都是韩国人呢,当笑话听吧

家园 恩,鬼子是统称,哈哈。说道这西施...

前两天偶尔看电视,11套戏曲频道居然看到了很早的一出婺剧电影《西施泪》(一直以为是越剧,今天查了一下才知道是婺剧,孤陋寡闻了),郑兰香演西施,但是还是感动得一塌糊涂,有意思的是没有按照民间美好的传说让西施随着范蠡泛舟五湖,而是在夫差兵败要杀西施的时候范蠡英雄救美。。。不过打不过夫差,关键时刻西施上前挡了一剑,西施不是章子怡,唱过一段:“钃镂剑伤入肺腑,难随将军同归途。将军若是怀故旧,待来年,清明寒食到我坟上添把土”就撒手西去了。

后一段也非常感人,死去的西施被安放在花车之上,勾践和范蠡、众将士无不黯然落泪,有一段唱:“仰飞鸟兮云间,凌长空兮翩翩。失巢穴兮哀怨,恋故土兮呜咽。天茫茫兮路远,知再返兮何年?” 乃是西施入吴时候经常弹奏的《飞鸟歌》。

家园 可这是汉代的诗,

难道不会进化?

不过还是证据不足,有空再找找。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