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股市的禅悟 -- 倥偬飞人

共:💬72 🌺18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可以转贴,请注明来自西西河-倥偬飞人即可
家园 没问题,谢谢!
家园 这个有英文版的吗?

我自己中文版的三四年前就读过了,想给个一根筋的ABC朋友看看,这家伙不懂中文的说……

家园 狗狗找不到

key word: Robert Kiyosaki "rich dad poor dad",找不到现成的英文版。

但是肯出钱买的话,amazon.com肯定有。

家园 书中讲了一堆投资房地产的故事,要小心

现在不是买进房产的时机,相反风险挺大的。

家园 【原创】股市的禅悟 5 抢不如偷

股市的原则很简单,选择一只股票,在低点买,在高点卖。但是越简单的原则越不好操作,就比如爱因斯坦著名的物质能量转换公式:E=MC^2,写起来多简单,但是谁要真能实现这样的转换,咱地球上就不缺能源不是吗?

首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股票?

在什么时机买入?一次买入还是分次买入?

在什么时机卖出?一次卖出还是分次卖出?

稳、准、狠地解决了这几个问题,您就是股市投资大师。

选择股票的问题,取决于您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投资于那些类型的股票。钱多求稳,可能想买蓝筹big cap;风险与回报平衡的,可能想买成长型技术股mid cap类;希望大搏一把又可以冒得起大风险的,可以选择小型公司small cap甚至蚊型股micro cap。这根据各人情况,不可一概而定。想要一年回报达到高百分比以至以倍数计的,除了small/micro cap,其他的不容易做得到,话说回来,要做这个方面的投资你一定得有强壮的神经和额外的收入,不必等股市的利润来付房贷、房租水电等等日常开支,否则压力下你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赢不够,输更多。

时机往往比股票更重要,所谓“选股不如选时”是也。不过对fundamentalist而言,不是侧重于短线炒作,而是着眼于长线投资,能够大致判断出熊市和牛市,就很不错了。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是:在熊市,坏消息来了固然跌,好消息来了,也照跌不误!一直跌到无人敢买的时候,价钱固然不高,交易量也很少,差不多就到底了,甚至往复试探底部。这个时候,资质好的股票也可能跌到让人不相信的地步,买价低得像偷回来的一样,就是买到好价钱的感觉。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个基本面很优秀的公司,由于属于小型甚至蚊型公司,股价也很低,基本上是农贸市场上的菜价,宣传还没有到位,结果很少人知道,华尔街就更不清楚了,可以用很低的价钱买进来,感觉也像偷一样。

相反,牛市的时候,好消息来了股票涨,坏消息来了还涨!买什么涨什么,鸡犬升天,垃圾股也照涨不误,人人都跟你吹嘘股市上发了财,平时不关心股市的阿妈阿伯也成群结队到证券公司看热闹买股票,那就很危险了。这个时候人们买股票跟抢一样,好像晚一步就要飞涨上去,那千万不要跟风买入。再就是一个公司由于天大的好消息经常上头版头条,再加上什么大摩、高盛的分析师今天你预测涨一百,明天他预测涨一千,鼓动得小股民纷纷跟风抢购,那时候也千万不要买入。相反,这是你应该卖出甚至卖空的时候。

买卖的决断,要敢于作众叛亲离的决定,因为你的决定和大多数一样的时候,也就是会和大多数一样选择亏钱的时候。要顶住心理的压力,做出理性的选择,尽管别人可能说你偏执。最后,还是靠盈利来说话的。

这就叫抢不如偷!

家园 多谢!
家园 【原创】股市的禅悟 6 雾里看花

马上要飞了,想在此先聊一聊当前的形势,因为前途暗潮汹涌,充满了不确定性,仿佛雾里看花一样,大家小心为上!

世界经济,唯美国这个马头是瞻。由于房地产泡沫和高油价导致的通胀压力,以残忍的笨(brutal Ben - Ben Bernake的新雅号)领头的美联储在老格退休之后又继续进行了一连串加息,直到最近才稍缓。然而,通胀的前景仍然不容乐观,甚至可能出现长期滞胀stagflation的局面,高通胀高利率,这是当局者、投资者和消费者共同的噩梦!

首先,当前所谓核心通胀的计算方式十分的偏颇,居然不考虑一些重大的支出项目,例如住房和能源!具体如汽油、燃油、天然气、按揭利率的影响。政府作统计愿意剔除啥项目就剔除啥项目,但是普通老百姓得为任何开支增长掏腰包,一分钱也没得跑,您少付您的账单试试看?在房屋价格大涨,石油天然气价格大涨,按揭利率提高的情况下,每个月的支出增长的幅度比所为核心通胀率大得多了,也就是说,按日常生活开支来计算的通胀率远超过政府统计口径,实际通胀也就严重得多。

房屋价格的跌落,对经济的影响更加负面,因为已经买房的人,这高房价加高利率的包袱已经背上了,而那些用自己拥有的房子抵押借钱来消费的人,面对利率的增加也要减少消费以便减少债务或者还债,注意美国消费者的储蓄率差不多是零甚至是负数!借贷成本的提高对他们的消费能力有直接的影响。房屋市场的冷却又会影响就业市场疲软(过去几年与房屋建筑关联所增加的工作占到了全部就业增长的30%),导致经济放缓。在目前不仅仅是石油,而且所有基础商品commodities,如金属的价格都大幅上扬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导致70-80年代滞胀的重新降临。

更加令人忧虑的是,美国经济的放缓,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很可能对全球经济都产生直接和间接的负面影响,即使是欧洲、中国、印度、俄罗斯等等都无法幸免!

此外,由于美国存在贸易(经常账户)和政府预算的两个方面的巨大赤字,美元贬值是不可避免的,而美国经济的放缓,投资回报下降,会导致迄今为止大量投入美国的外资的抽离,这将是雪上加霜。

从股市指数来看,在2002年10月左右触底之后,直到2006年5月为止已经涨了三年多,如果出现熊市并不奇怪!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持以上观点的著名学者是Nouriel Roubini,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经济学人杂志将他主持的Roubini Global Economics (RGE)Monitor 评为世界第一。其中的文章可以看这里:

外链出处

然而,即使股市总体十分萧条,也无可否认总有些个股表现亮丽,就如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加上9.11带来的雪上加霜,从事与安全有关的股票出现过10余倍的涨幅。所以今后更加要注重个股的选择。

接下来俺如果有时间,再和诸位探讨。

家园
家园 就怕是温吞水的时候,上也不上多少,跌也不跌多少

想抄半个底,抄也抄不着,想跟风起哄,也跟不上。偷的机会实在是不多啊。

家园 花!一直很怀疑技术分析的价值,基本价值派才代表股市的本质
家园 【文摘】谢国忠:2007年全球性经济衰退即将来临

谢国忠:2007年全球性经济衰退即将来临

【来源:全景网—《证券时报》】

  □ 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 谢国忠

  摘要与投资结论

  全球流动性泡沫看来快将破灭:美联储正着手抑制通货膨胀。全球流动性在过去六个季度表现平滞,但有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开始收缩。金融资产估值已开始回归平均值。

我认为,这次熊市可能延续两年或更长时间。

  2007年全球出现衰退的风险越来越大:通过紧缩流动性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做法将可能导致房地产价格下滑。如果走低速度是渐进式的,世界经济也许能避免陷入衰退。然而,美国和中国是支撑起全球增长的两大支柱。它们不能依赖其它国家来缓冲其房地产市场下滑带来的冲击。

  经常账户逆差持续扩大的新兴经济体将面临首当其冲的冲击:经常账户逆差持续扩大的新兴经济体,由于金融市场忽视其赤字同时夸大其增长前景,它们与其它经济体一起随着周期的上升而受惠。但当流动性泡沫破灭,它们的货币将会贬值,继而引发通货膨胀和利率上升。依我所见,它们可能会陷入一场金融危机或衰退。

  大部分新兴经济体拥有良好的基本面,但将难逃被抛售的命运:大部分新兴经济体在本次周期都能实现经常账户有盈余。不过为了减轻风险,投资者可能会抛售这些资产。尽管如此,预期它们的货币将能够承受冲击,其货币政策只做出有限度的紧缩,而且它们的经济在即将到来的全球不景气中也将表现坚韧。

  美国通货膨胀率持续走高

  资料来源:CEIC、摩根士丹利

  目前下跌是衰退的开始

  全球流动性泡沫可能快将破灭。目前即将发生的不仅仅是另一次的调整。我认为,在全球资产价格正常化之前,数个热点市场的下滑幅度可能达到50-70%。

  美联储和其它中央银行正在着手抑制通货膨胀。尽管在过去五年经济增长强劲,几个一次性的反通货膨胀因素(包括新兴市场危机、中国国企改革、以及日本的银行改革等)使主要央行能把利率维持在低水平。随着这些因素的消失,主要央行将有需要缩减流动性以抑制通货膨胀。

  由于人为的偏高流动性,在过去三年的强劲增长中,有部分是借自未来。随着流动性正常化,我认为2007年出现全球性不景气情况的可能性很高。一些经常账户逆差持续扩大的新兴经济体,由于流动性泡沫使市场忽视其赤字状况并夸大其增长前景,它们都乘着周期的“东风”而受惠。的确,资产泡沫使它们的基本面(比如货币实力和公司盈利)看来比较强劲。

  随着流动性泡沫消退,它们的货币将走低同时通货膨胀将增速。它们的央行可能需要大幅度收紧货币政策,以避免一场可能使它们掉进衰退泥沼的危机。

  在本次的周期里,大部分新兴经济体都能实现经常账户盈余——然而它们的资产有可能被投资者连同其它资产一起抛售。我认为,鉴于它们的货币应抵受得起冲击,它们的央行也许不会显著收紧政策,而这些经济体在即将到来的逆转周期中应能有不错的表现。

  廉价流动性终结导致股市下跌

  如果有人可以明确地指出目前熊市的启动点,这可能就是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于6月5日发表的讲话。

  当美联储已进入做好准备迎击通货膨胀的状态,流动性就开始下调了,而熊市只不过是伴随而来的一个副产品。这解释了为何我认为现行的抛售不是一个调整,与发生在2004年春和2005年春秋两季的抛售潮不一样。在之前的抛售潮,美联储和其它央行不用顾虑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过去六个季度的问题所在。主要央行对此一直持否定态度,表示核心通货膨胀目前处于低水平而且仍落后于整体消费物价指数。现在,央行们担心其抑制通货膨胀措施的可靠性,并突然改变了它们的看法。

  全球的净流动性水平(短期资金增长率减名义GDP增长率)自1996年以来上升了约60%。非经常性冲击(包括新兴市场危机、中国国企改革及日本的银行改革等),使全球金融体系能够容下这些资金而不致引起通货膨胀。但随着上述因素的消失,这些资金正引发通货膨胀。

  全球流动性在过去六季度表现平滞但却没有降下来。鉴于主要央行已进入做好准备迎击通货膨胀的状态,流动性可能会显著下降。我们不知道自1996年建立起来的庞大流动性有多少能持续,而流动性收缩过程才刚刚开始。

  新兴市场危机也许标志着市场已到达谷底。过去四个星期的抛售情况还相对温和,MSCI新兴市场指数自2006年5月8日的高峰水平下跌了约20%,但从年初迄今是持平。该指数在2003年3月12日至2006年5月8日期间上升了228%。到目前为止,相对于大市造好时的情况,抛售程度不算严重。

  很多人认为,按市盈率计算,新兴市场并不昂贵,但这个论点不无缺陷。大宗商品泡沫也许夸大了主导新兴市场的商品生产商盈利状况。此外,处于流动性泡沫中的信贷繁荣可能同时夸大了(紧随商品生产商而主导着新兴市场的)银行的盈利。把这两个因素计算在内,按绝对值来说,新兴市场相对于成熟市场似乎也不便宜。

  在我看来,新兴市场危机可能标志着抛售潮的结束。一些经常账户赤字持续扩大的新兴经济体,由于全球金融市场无视它们的赤字并不断向其输入廉价资金,它们均随着周期的上升而受惠。通货膨胀给它们的货币提供了支持并压低了其息率水平。随后的信贷上升周期夸大了它们的经济增长率,并因而暂时满足了外国投资者对它们抱有的错误期望。

  随着廉价流动性的终结,这些经济体可能出现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攀升的情况。它们的央行可能需要大幅度加息来保持市场稳定,此举可能使它们掉进衰退的泥沼中并使股市出现大规模的抛售。我认为若干之前“热点”市场的潜在跌幅有可能达到50-70%。

  抑制通胀就会结束游戏

  对于全球经济而言,问题是房地产价格将下滑多少。受全球流动性泡沫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不断上升的房地产价格与收入的比率。假如这个比率必须回复到1996年的水平,全球经济便将面临一次严峻的衰退。

  假如我们很大方地接受土地价格(相对于劳动力价格)的增长中有一半是永久性升值,这样的下调仍足以引发一场颇具规模的全球性衰退。假如房价是渐进式的向下调整,像在澳大利亚和英国,世界经济也许能避免陷入全面的衰退,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延续的缓慢增长周期。

  然而,澳大利亚和英国房地产市场能够软着陆,是有赖于全球经济表现强劲。中国和美国想同样地软着陆将困难得多。中美两国是全球增长的主要源头。这就是为何我认为2007年全球不景气的风险上升的原因。

  近来宏观经济界很流行把通货膨胀和增长分开来讨论。很多人认为增长比通货膨胀更为重要。对此我并不敢苟同。我认为两者的关系刚好相反。如果通货膨胀维持在低水平,流动性便可以仍然高企,同时金融投机活动便能制造增长。

  由于金融投机活动在制造增长的过程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因此本次周期本质上就是在于通货膨胀。主要央行开始顾虑通货膨胀之时,也就是游戏终止之日。(美国纽约国际证券公司《国际金融论坛》专栏文章)

家园 【文摘】谢国忠:2007年全球性衰退即将来临 熊市或超2年

谢国忠:2007年全球性衰退即将来临 熊市或超2年

来源: 证券日报 发布时间: 2006年07月03日 07:58

作者: 谢国忠 关键词: 谢国忠;全球经济

  摘要与投资结论

  全球流动性泡沫看来快将破灭:美联储正着手抑制通货膨胀。全球流动性在过去六个季度表现平滞,但有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开始收缩。金融资产估值已开始回归平均值。我认为,这次熊市可能延续两年或更长时间。

  2007年全球出现衰退的风险越来越大:通过紧缩流动性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做法将可能导致房地产价格下滑。如果走低速度是渐进式的,世界经济也许能避免陷入衰退。然而,美国和中国是支撑起全球增长的两大支柱。它们不能依赖其它国家来缓冲其房地产市场下滑带来的冲击。

  经常账户逆差持续扩大的新兴经济体将面临首当其冲的冲击:经常账户逆差持续扩大的新兴经济体,由于金融市场忽视其赤字同时夸大其增长前景,它们与其它经济体一起随着周期的上升而受惠。但当流动性泡沫破灭,它们的货币将会贬值,继而引发通货膨胀和利率上升。依我所见,它们可能会陷入一场金融危机或衰退。

  大部分新兴经济体拥有良好的基本面,但将难逃被抛售的命运:大部分新兴经济体在本次周期都能实现经常账户有盈余。不过为了减轻风险,投资者可能会抛售这些资产。尽管如此,预期它们的货币将能够承受冲击,其货币政策只做出有限度的紧缩,而且它们的经济在即将到来的全球不景气中也将表现坚韧。

  目前下跌是衰退的开始

  全球流动性泡沫可能快将破灭。目前即将发生的不仅仅是另一次的调整。我认为,在全球资产价格正常化之前,数个热点市场的下滑幅度可能达到50-70%。

  美联储和其它中央银行正在着手抑制通货膨胀。尽管在过去五年经济增长强劲,几个一次性的反通货膨胀因素(包括新兴市场危机、中国国企改革、以及日本的银行改革等)使主要央行能把利率维持在低水平。随着这些因素的消失,主要央行将有需要缩减流动性以抑制通货膨胀。

  由于人为的偏高流动性,在过去三年的强劲增长中,有部分是借自未来。随着流动性正常化,我认为2007年出现全球性不景气情况的可能性很高。一些经常账户逆差持续扩大的新兴经济体,由于流动性泡沫使市场忽视其赤字状况并夸大其增长前景,它们都乘着周期的"东风"而受惠。的确,资产泡沫使它们的基本面(比如货币实力和公司盈利)看来比较强劲。

  随着流动性泡沫消退,它们的货币将走低同时通货膨胀将增速。它们的央行可能需要大幅度收紧货币政策,以避免一场可能使它们掉进衰退泥沼的危机。

  在本次的周期里,大部分新兴经济体都能实现经常账户盈余--然而它们的资产有可能被投资者连同其它资产一起抛售。我认为,鉴于它们的货币应抵受得起冲击,它们的央行也许不会显著收紧政策,而这些经济体在即将到来的逆转周期中应能有不错的表现。

  廉价流动性终结导致股市下跌

  如果有人可以明确地指出目前熊市的启动点,这可能就是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于6月5日发表的讲话。

  当美联储已进入做好准备迎击通货膨胀的状态,流动性就开始下调了,而熊市只不过是伴随而来的一个副产品。这解释了为何我认为现行的抛售不是一个调整,与发生在2004年春和2005年春秋两季的抛售潮不一样。在之前的抛售潮,美联储和其它央行不用顾虑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过去六个季度的问题所在。主要央行对此一直持否定态度,表示核心通货膨胀目前处于低水平而且仍落后于整体消费物价指数。现在,央行们担心其抑制通货膨胀措施的可靠性,并突然改变了它们的看法。

  全球的净流动性水平(短期资金增长率减名义GDP增长率)自1996年以来上升了约60%。非经常性冲击(包括新兴市场危机、中国国企改革及日本的银行改革等),使全球金融体系能够容下这些资金而不致引起通货膨胀。但随着上述因素的消失,这些资金正引发通货膨胀。

  全球流动性在过去六季度表现平滞但却没有降下来。鉴于主要央行已进入做好准备迎击通货膨胀的状态,流动性可能会显著下降。我们不知道自1996年建立起来的庞大流动性有多少能持续,而流动性收缩过程才刚刚开始。

  新兴市场危机也许标志着市场已到达谷底。过去四个星期的抛售情况还相对温和,MSCI新兴市场指数自2006年5月8日的高峰水平下跌了约20%,但从年初迄今是持平。该指数在2003年3月12日至2006年5月8日期间上升了228%。到目前为止,相对于大市造好时的情况,抛售程度不算严重。

  很多人认为,按市盈率计算,新兴市场并不昂贵,但这个论点不无缺陷。大宗商品泡沫也许夸大了主导新兴市场的商品生产商盈利状况。此外,处于流动性泡沫中的信贷繁荣可能同时夸大了(紧随商品生产商而主导着新兴市场的)银行的盈利。把这两个因素计算在内,按绝对值来说,新兴市场相对于成熟市场似乎也不便宜。

  在我看来,新兴市场危机可能标志着抛售潮的结束。一些经常账户赤字持续扩大的新兴经济体,由于全球金融市场无视它们的赤字并不断向其输入廉价资金,它们均随着周期的上升而受惠。通货膨胀给它们的货币提供了支持并压低了其息率水平。随后的信贷上升周期夸大了它们的经济增长率,并因而暂时满足了外国投资者对它们抱有的错误期望。

  随着廉价流动性的终结,这些经济体可能出现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攀升的情况。它们的央行可能需要大幅度加息来保持市场稳定,此举可能使它们掉进衰退的泥沼中并使股市出现大规模的抛售。我认为若干之前"热点"市场的潜在跌幅有可能达到50-70%。

  抑制通胀就会结束游戏

  对于全球经济而言,问题是房地产价格将下滑多少。受全球流动性泡沫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不断上升的房地产价格与收入的比率。假如这个比率必须回复到1996年的水平,全球经济便将面临一次严峻的衰退。

  假如我们很大方地接受土地价格(相对于劳动力价格)的增长中有一半是永久性升值,这样的下调仍足以引发一场颇具规模的全球性衰退。假如房价是渐进式的向下调整,像在澳大利亚和英国,世界经济也许能避免陷入全面的衰退,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延续的缓慢增长周期。

  然而,澳大利亚和英国房地产市场能够软着陆,是有赖于全球经济表现强劲。中国和美国想同样地软着陆将困难得多。中美两国是全球增长的主要源头。这就是为何我认为2007年全球不景气的风险上升的原因。

  近来宏观经济界很流行把通货膨胀和增长分开来讨论。很多人认为增长比通货膨胀更为重要。对此我并不敢苟同。我认为两者的关系刚好相反。如果通货膨胀维持在低水平,流动性便可以仍然高企,同时金融投机活动便能制造增长。

  由于金融投机活动在制造增长的过程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因此本次周期本质上就是在于通货膨胀。主要央行开始顾虑通货膨胀之时,也就是游戏终止之日。(美国纽约国际证券公司《国际金融论坛》专栏文章)

家园 这叫做Going sideways,脑神经的杀手,呵呵
家园 大摩的什么首席经济师

怎么看都象个托,从2004年一直唱衰中国房地产,但大摩却在北京上海等地一掷千金购买物业,此人言论可疑!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