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通鉴评说》文哲系列 -- 唵啊吽

共:💬67 🌺17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好像,唐人能有这样的度量。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啊,经典啊,经典。

家园 【原创】《通鉴评说》:为韩非汉奸罪翻案

《资治通鉴》卷六 评说 (10):为韩非汉奸罪翻案

评说10:

前237年,秦国驱逐各国来秦做官的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于是李斯上书,劝止秦王一刀切逐客的政策,认为人才选用不应该以国籍来衡量,恰恰相反,秦国历史上重大的发展都是外国人的功劳。秦王听从了李斯的书谏,收回了逐客令,并反过来重用李斯的残酷的人才战略,用重金在天下收罗人才,对不愿意为秦国效力的人才或暗杀或离间。这是秦统一诸侯的关键人才策略,这种策略在卷二评说(2)中有详细讨论,李斯是有计划大规模实施这一策略的政治家之一。

虽然李斯为秦国大量网罗人才,但当韩非表示愿意为秦效力时,李斯一反自己在《谏逐客书》中的宏论,认定韩非只能效忠韩国而不能效忠秦国,在秦王犹豫之际,李斯将韩非害死狱中。秦王追悔莫及。

李斯是能人,而且奉行个人利益最大化观念的能人,其观念与今天市场经济竞争观念非常相似。他初入官场,就下决心以势利谋迁升,迁升就是他当官的目的【1】。韩非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但李斯自知学识不如韩非【2】,因此得知韩非投秦,怕韩非位居自己之上,便以生米熟饭计杀害了韩非。

韩非思想丰富,著书五十六篇,十余万言,创立《韩非子》学派。可惜书生气太重,在韩国无法施展抱负,想到秦国实现自我,却被同学害死。韩非口吃,不善推销自己,但对人与人的沟通理论却有学术专著――《说难》【3】。在《说难》中他写道: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他在给秦王上书中,立下军令状,说如不能一举令秦统一天下,甘愿受死。这正是“语以泄败”。对比之下,范雎吱唔其词地把妙计忍了三年,等到恰当的时机才对秦王说出内政大计,可算是“事以密成”。

韩非《说难》,讲的就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韩非学识在李斯和秦王之上,向秦王求职,秦王怎么能判别出好坏?这跟一个行政干部给教授评职称一样,根本没有能力去评价,所以信息不可能对称,其结果是能钻营之徒都评上职称了,没有钻营能力的学者就落选了。李斯是有才学又能钻营,属今天市场能人一类,厚黑在所不辞。韩非秦国求职丧生,就是人才逆向选择的结果。

今天许多博士因为超资格而失业,其困境与韩非一样。猎头公司对博士人才也是逆向选择,资格越高,越无法就业。博士找工面试就如《说难》第一段所言(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此不可不察也。)完全不是博士不懂或不知道自身和应聘职务,而是无论博士如何表达,都无法满足面试考官的心理。甚至不在与说了什么,而在于怎么说,怎么握手,怎么用眼神。书生的眼神气质与人才市场格格不入,博士思维超前,与面试主考官难以在一个层面上沟通,韩非《说难》中对此有透彻阐述。以往以为市场经济能发挥人的才能,不料市场经济送了许多硕士博士去快餐店洗碗,完善的经济制度至今人类还没发明出来。

杨雄评论韩非,说他不是“动以礼而止于义”,不是君子坦荡荡之行,所以著《说难》反而因说难而死。司马光更直接指责韩非“ 为秦画谋,而首欲覆其宗国”,即指责韩非为汉奸行为,说韩非向秦国献灭韩之策,死有余辜。

其实韩非并不是不想效忠韩国,而是多年推销自己效忠韩国而不得重用【2】,在韩国历尽面试失败之苦而总结出《说难》专著。现代社会提倡人的自我实现,不提倡避世颓废,如果韩非在一国无法实现自我,是否可以试试其它国家?如果在中国身世坎坷,是否就应该到美国碰碰运气?,杨雄和司马光指着脊梁骨骂韩非投秦,其道德准则是认为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而韩非个人自我实现的追求已经与韩国集体利益发生冲突,人类最终解放,应该是人人都有实现自我的充分发展空间,所以杨雄和司马光的指责掩盖了韩非的合理诉求。

有些人在中国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就移居美国,是否就是汉奸叛徒?有些人在美国入籍了,又回中国发展,是否就是机会主义?按照杨雄和司马光的道德观点,以上两种人都是不道德的。但按照人的自我实现的追求,这些人的行为也是人类最终想要达到的合理诉求。

韩非李斯都是有成就的人才,韩非李斯都受到品格和道德方面的指责。人类到现在还不是一个完美的社会,对这种社会道德与个人自我实现的矛盾冲突现在依然没有解决的方法,为道德而放弃自我实现的有子顺一类,子顺直接退出官场;无法自我实现干脆自杀的有蒋国斌;为自我实现突破道德底线的有李斯一类,李斯为了保住自己的相为不惜杀害同学;自我实现前途无望,干脆一棍子把道德底线打个稀吧烂有卢刚一类,卢刚学术文章好,但因博士失业而枪杀同学导师【4】。韩非打了一个道德底线的擦边球,结果性命名节皆失。在还没有方法解决这一矛盾的时候,保障个人基本生存权利和人类尊严是一个比较好的社会道德方案。李斯自我实现得不错,李斯小篆是中国文字发展的一个关键的里程碑,李斯对中国文字统一功不可没。但李斯为了个人的自我实现做了许多不道德不人道的事情,李斯有权有势,不应该以此权势草菅人命,应该尊重韩非乃至诸侯不愿意效忠秦国的人才的基本人权。

因为无人知道韩非想要实施的秦统一计划,不知道韩非的计划对天下人是更人道还是更残暴,因此很难对韩非投秦进行道德判断。由于当时韩国没用誓死全力抵抗秦国入侵,指责韩非汉奸是证据比较弱的谴责,因为他是被派到秦国为“韩王纳地效玺请为籓臣”,就是说韩王不单不采纳韩非的强国策略,而且请求做秦国的藩属,“为秦谋覆其宗国”在韩王已经是实施的行动,而在韩非还是口头意向,,所以韩非投秦更多的成分是属于对实现自我的追求、包涵了许多韩非正当的天赋人权。

参考链接:

【0】 原文http://www.guoxue.com/shibu/zztj/content/zztj_006.htm

【1】 《史记·李斯列传》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hiji/sj_087.htm

【2】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hiji/sj_063.htm

【3】 俞志慧《韩非子直解》http://www.confucius2000.com/scholar/hanfei/0012.htm

【4】 刘予建《万圣悲魂》http://www.tianyabook.com/renwu2005/js/l/liuyujian/001/001.htm

原文10:

昭襄王十年(甲子,公元前二三七年)宗室大臣议曰:“诸侯人来 仕者,皆为其主游间耳,请一切逐之。”于是大索,逐客。客卿楚人李斯亦在逐中,行,且上书曰:“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 求丕豹、公孙支于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诸侯亲服,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散六国之从,使之事秦。昭王得范雎,强公室,杜私门。此 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夫色、乐、珠、玉不产于秦而王服御者众,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是所重者在 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臣闻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 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王乃召李斯,复其官,除逐客之令。李斯至骊邑而还。王卒用李斯之谋,阴遣辩士赍金玉 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然后使良将随其后,数年之中,卒兼天下。

昭襄王十四年(戊辰,公元前二三三年)韩王纳地效玺,请为籓臣, 使韩非来聘。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善刑名法术之学,见韩之削弱,数以书干韩王,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功实之上,宽 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 难》五十六篇,十馀万言。

王闻其贤,欲见之。非为韩使于秦,因上书说王曰:“今秦地方数千里,师名百万,号令赏罚,天下不如。臣昧死愿望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从之计。大王诚听臣说,一举而天下之从不破,赵 不举,韩不亡,荆、魏不臣,齐、燕不亲,霸王之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朝,大王斩臣以徇国,以戒为王谋不忠者也。”王悦之,未任用。李斯嫉之,曰:“韩非,韩 之诸公子也。今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情也。今王不用,又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法诛之。”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令早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王后悔,使赦之,非已死矣。

扬子《法言》曰:或问: “韩非作《说难》之书而卒死乎说难,敢问何反也?”曰:“《说难》盖其所以死乎!”曰:“何也?”“君子以礼动,以义止,合则进,否则退,确乎不忧其不合也。夫说人而忧其不合,则亦无所不至矣。”或曰:“非忧说之不合,非邪?”曰:“说不由道,忧也。由道而不合,非忧也。”

臣光曰:臣闻君子亲其亲以及人之亲,爱其国以及人之国,是以功大名美而享有百福也。今非为秦画谋,而首欲覆其宗国,以售其言,罪固不容于死矣,乌足愍哉!

关键词(Tags): #通鉴评说#李斯#韩非#将国兵#博弈
家园 【原创】《通鉴评说 》:精神分析赵主父

《资治通鉴》卷四 评说 (1):精神分析赵主父

评说1:

赵主父封长子章为安阳君,让田不礼辅佐公子章。李兑对肥义说,公子章有野心,田不礼残忍而骄横,两人在一起政局就乱了。你辅佐赵王首当其冲,不如借口疾病引退,让公子成出头主政,这样就可以避祸了。肥义说,受主父嘱托辅佐赵王,不敢有负使命,责任在身,在死不辞。李兑于是回公子成处伺机而动。肥义则安排保护赵王的措施,凡赵王要去的地方,他都要先行检查保安措施。

评说2:

主父看见长子章臣拜幼弟赵王,于心不忍,想分地让子章例外立国。主父到离宫时,公子章和田不礼假传主父的口信诱杀赵王,结果是肥义先行检查保安措施而被杀。乱战忽起,李兑和公子成出兵打败公子章和田不礼。公子章逃到离宫投主父,被公子成和李兑围起来。公子成和李兑觉得围了主父,骑虎难下,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一围就是三个月,把主父饿死在宫中。

容格将人格分为三种:自我、本我和超我。自我一般称为理性意识,本我是本能冲动,超我是社会道德在潜意识中的内化。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微服探秦都是他自我人格的充分发挥。爱上吴娃,进而爱上与吴娃一起生的儿子何,以致传位给何,这是赵武灵王得本我冲动所为。本我更接近本能,是生命的冲动,如果自我控制得好,本我人格是人生最美丽的精神;但如果控制不好,就会成为人生最具破坏性的精神。

赵武灵王的本我人格与他的超我人格发生了冲突,那就是长子章按理应该继承王位,这在武灵王超我意识中是存在的,但是武灵王是性情中人,让本我人格压倒了超我人格,反而立了幼子何为王。人生中这种冲突是很难避免的。武灵王内心精神矛盾,是本我人格与超我人格的冲突。所以后来又想让子章得一份权力。由于内心本我和超我的矛盾冲突,使得武灵王对的子章处理优柔寡断,给子章封君受爵不是为了国家政治目的,而是为了弥补内心冲突,结果是当断不断,反被其乱。

作为对比,肥义则表现出了坚强的超我人格,以君臣道义压倒本我人格的求生欲望。然疏不间亲,不能阻止赵家内乱,终死于非命。肥义的人格今天叫专业精神和专业道德。现代社会得以正常运行就得依靠专家,如医生、律师、会计师等。很多公共利益是靠职业道德来维护的,因为法律很难制约专业人士,例如医生手术时割多一块肉,会计把开销填成资产等等,是否遵守原则完全靠专业人士的意志,法律很难制约。政治人物也一样。那就是为什么负有公共责任的职务不能任用有诸如有考试作弊记录等劣行的人。所以对公共社会影响大及责任大的人,都应该有较强的超我人格。现代化经济需要大量专业人士,而专业人士支撑的产业有赖于他们的道德品德。中国社会道德败坏阻碍了中国经济进一步的发展。

一国之君,责任重大,需要有坚强的超我人格。爱子未必一定要用传位来表达,十岁小孩,何苦非要给个王位呢?爱子爱得不得法,是为人父母的通病。武灵王作为君主应该有肥义一样坚强的超我人格,即今天说的有原则和理想的人格,爱子何可以给他其它优越条件,但不应损害长子法律赋予的权益。再者,为人父母,在家也得一碗水端平,再受宠爱的子女也不应该有特权。

文学家可以有较强的本我人格,抒发的感情才真实动人;政治家和政要应该有较强的超我人格,置社会公众利益高于一切。如李煜就是本我人格较强,适于做诗人而不适于做皇帝。赵武灵王比李煜更适于做政治家就在于他还有点超我人格,但灵王终究还是太过潇洒任性。赵武灵王修身不足而没有统一人格,因此没有能力齐家,因而导致治国失败。现代政治制度越来越多的依靠制度而不是圣贤,但道德修养、精神健康和人格稳定依然是政要必须具备的品格。

原文1:

赧王中二十年(丙寅,公元前二九五年)赵主父封其长子章于代,号曰安阳君。安阳君素侈,心不服其弟。主父使田不礼相之。李兑谓肥义曰:“公子章强壮而志骄,党众而欲大,田不礼忍杀而骄,二人相得,必有阴谋。夫小人有欲,轻虑浅谋,徒见其利,不顾其害,难必不久矣。子任重而势大,乱之所始而祸之所集也。子奚不称疾毋出而传政于公子成,毋为祸梯,不亦可乎!”肥义曰:“昔者主父以王属义也,曰:‘毋变而度,毋易而虑,坚守一心,以殁而世。’义再拜受命而籍之。今畏不礼之难而忘吾籍,变孰大焉!谚曰:‘死者复生,生者不愧。’吾欲全吾言,安得全吾身乎!子则有赐而忠我矣。虽然,吾言已在前矣,终不敢失!”李兑曰:“诺。子勉之矣!吾见子已今年耳。”涕泣而出。李兑数见公子成以备田不礼。肥义谓信期曰:“公子章与田不礼声善而实恶,内得主而外为暴,矫令以擅一旦之命,不难为也。今吾忧之,夜而忘寐,饥而忘食,盗出入不可不备。自今以来,有召王者必见吾面,我将以身先之。无故而后王可入也。”信期曰:“善。”

原文2:

主父使惠文王朝群臣而自从旁窥之,见其长子傫然也,反北面为臣。诎于其弟,心怜之,于是乃欲分赵而王公子章于代,计未决而辍。主父及王游沙丘,异宫,公子章、田不礼以其徒作乱,诈以主父令召王。肥义先入,杀之。高信即与王战。公子成与李兑自国至,乃起四邑之兵入距难,杀公子章及田不礼,灭其党。公子成为相,号安平君;李兑为司寇。是时惠文王少,成、兑专政。公子章之败也,往走主父,主父开之。成、兑因围主父宫。公子章死,成、兑谋曰:“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矣!”乃遂围之,令:“宫中人后出者夷!”宫中人悉出。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雀鷇而食之。三月馀,饿死沙丘宫。主父定死,乃发丧赴诸侯。主父初以长子章为太子,后得吴娃,爱之,为不出者数岁。生子何,乃废太子章而立之。吴娃死,爱驰;怜故太子,欲两王之,犹豫未决,故乱起。

家园 了不起啊,佛经兄!

大大花!

家园 【原创】《通鉴评说》:毛泽东赞秦始皇有理

评说4:

前221年秦统一天下。秦王改称为皇帝,取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之意。秦循邹衍的历史运行五行学说,取秦为水德,尚黑色。统一度量衡。

前219年,秦始皇到泰山祭天、到梁父山拜地。东游海上,蹬琅琊台。派上千人在彭城下泗水中打捞周鼎,一无所或。

前213年,丞相李斯报告秦始皇,说新政落实困难,人们拿古时书籍非难新政,建议焚书,秦始皇听从其建议而实施了焚书。

前212年,侯生和卢生讥议秦始皇然后逃亡。秦始皇大怒,说他们扰乱民心,审问其学生,经审问根据供词告发而相续逮捕了四百六十余人,全部活埋在咸阳城外。

秦统一以后,以秦国制度取代周朝近一千三百年的制度(周武王牧野之战在前1500年左右),这是全新的政治体制,许多术语都要重新发明。如“命”改称为“制”,对李斯焚书政议,秦始皇的批准被叙述为“制曰:可”。又如“令”改称为“诏”。一套新的话语,昭示一个新的时代。如中国改革开放,人见面称呼,由“同志”改为“先生”可以是一例。一个时代,一套话语,但话语取代有不同。建国时期以“同志”取代“先生”,“主席”取代“总统”等等,是逆取、是革命,是推翻旧制建立新制。借用今天的概念,这可以称作时间维度的文明冲突。改革开放用“先生”取代“同志”,是顺取、是改革,是新制从旧制中演化出来,从时间维度来讲,是文明沿承融合演化。

周朝属火德,按五行相生【10】,则应该续之土德,所谓火生土;按五行相克,则应该续之为水德,所谓水克火。秦始皇定秦朝为水德,尚黑色,因为秦取代周朝是春秋战国五百六十年连绵不断的战争的结果,是逆取,以水克火。

统一度量衡,是社会巨大进步。秦统一度量衡,从制度经济学角度,是一个巨大的制度资本,中国在其后两千年受益于这一制度资本,统一度量衡降低了国家财政管理和经济流通的成本。

仪典是一套仪式行为,是象征某种价值的行为符号,在社会大转变时,仪式告示社会的这种转变【11】。祭天拜地,是秦确立统治法理的仪式。历史上中西政权法理的认可的方式有很大区别,西方世俗政权的法理由宗教授予,神权高于世俗政权。拿破仑加冕,自己从教皇手中拿下皇冠,被视为反叛行为。即使今天美国总统就职,手持圣经向上帝起誓也是必不可少的仪式。西方法理传统是君权神授。

而中国传统是君权天授。天属自然,神属超自然,这是中西传统法理基础的区别【12】。管子在前650年左右就计说了历史上有72次封禅仪典。中国历代皇帝封禅仪典,可上朔到伏羲神农以前,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13】。“封”就是祭天,“禅”既是拜地。祭天总是在泰山,而拜地地方每次会有所不同。例如,神农在云云拜地,黄帝在亭亭拜地,大禹在会稽山拜地。秦始皇封泰山禅梁父,就是在泰山祭天,在梁父山拜地【9】。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会稽山大禹封禅禅台,远处背景为大禹塑像)

齐恒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时候,曾经想行封禅大典,后来在管仲的劝阻下放弃了。秦始皇前221年统一,两年后,也就是前219年,才行封禅大典。一个政权,仅仅以垄断暴力来维持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法理来解释其政权的合法性,秦始皇封禅就是给秦政权一个君权天授的合法化仪式。

秦始皇觉得以封禅合法化政权还不够,还想找回周鼎。权威在德不在鼎,中国思想认为的民心者得天下,秦始皇垄断暴力得天下不稳,封禅后还是不稳,然后找周鼎,千人下泗水捞不到鼎,民心更加不稳。

李斯认为人心不稳,是秦朝新制与周朝旧传统思想的冲突,提出焚禁旧书。秦统一在前221年,焚书在前213年,是统一后八年实施的。

焚书坑儒是秦统一后力图巩固政权的措施之一,尤其是焚书一举,使得秦始皇成了暴政的同义词。

以今天的观点来说,焚书肯定不是好事,其理由之一是摧毁文化。但奇怪的是,只有中国文化五千年连绵不断,而其它古文明早已烟消云散。埃及古文字无人能读,契形文字也无人能读,只有中国的甲骨文和金文所记载的历史,每每被出土文物证明。实际上,正是秦始皇统一文字和郡县制的措施,使得中国古文明延续至今,也世界其它地区文明更迭形成鲜明对照。秦始皇焚书,相对人类历史上对就文化的摧残程度是轻得多的。秦始皇焚书焚诸子百家,但保留史书、医药、农工等技术书籍,而非洲和美洲的许多土著文化,是直接被西方殖民主义者连人一起杀掉的。

以今天的理想道德来评判古人,而不是根据历史演变轨迹评判古人,这对人类自身的认识是一种误导。非洲和美洲原住民的文化符合今天理想道德,但他们的文化已经被消灭殆尽。

难道秦始皇就真应该遭受诅咒吗?不妨让我们来对比一下维多利亚女皇。如今英联邦国家大都有维多利亚女皇节,纪念维多利亚女皇的生日。香港的港口叫维多利亚港,香港中环广场叫维多利亚广场。维多利亚时期大英帝国扩展到全球,将非洲拉美许多土著文化都消灭无遗,这比秦始皇焚书坑儒严重多了。英国人并不因为维多利亚时期的鸦片战争而贬低维多利亚女皇,而且歌颂为维多利亚的荣耀。秦始皇开创了两千年中央集权政治,开创了具有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的大国,他比起人类历史上的许多伟人要伟大得多。而秦始皇对旧文化的摧残,又比人类历史重大转折时期的英雄要轻得多。周游世界,到处可以见到以维多利亚女皇命名的城市、街道和港口。类似的有俄国彼得大帝,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等等。如果人类可以纪念这些摧毁其它文化的历史英雄,人类也应该纪念焚书坑儒的秦始皇。不是纪念他的焚书坑儒,而是纪念他的郡县制、纪念他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成吉思汗的种族灭绝和屠杀创下了人类历史的吉尼斯记录【17】,但却被联合国把2006年定为蒙古建国800年纪念日,蒙古为成吉思汗举行盛大纪念活动【18】。如果屠杀数千万人的成吉思汗值得大举纪念,那么纪念只屠杀四百儒生方士的秦始皇应该不成问题。无怪乎毛泽东说:“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封建君主还没有一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19】。毛泽东是很为秦始皇抱不平的,放眼世界,人类纪念的诸多历史君王中,又有几个能超过秦始皇呢?

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文明的扩张,往往伴随者对其它文明文化的摧残,其形式往往是把该文明的文化强加到其它文化之上。如德国占领了法国地区,就在该地区推行得语教育而禁止法语教育【7】。日本占领台湾,就在台湾推行日语教育【8】。这些都与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一样的。世界许多古文明,其文化早以因为文明冲突而消失殆尽。古埃及文字考古学家艰苦破译,契形文字也不复存在。唯独中国的甲骨文和金文,其字意都有据可考,原因是秦始皇保留了史书,加上中国文人世世代代训诂的工作,使得中国历史是人类历史中有文字可考的最长的历史。

如果英国人可以纪念维多利亚女皇,蒙古人可以纪念成吉思汗,希腊人可以纪念亚历山大,法国人可以纪念拿破仑,俄国人可以纪念彼得大帝,美国人可以纪念保存奴隶制和屠苏印第安人的华盛顿,那么,中国人不妨纪念一下秦始皇。秦始皇开创了两千年的一统大中华,以秦始皇对中国两千年历史和文化的影响,为了中国人不妄自菲薄自身文化,秦始皇至少不应该是个负面形象。

【2】 《史记·秦始皇本纪》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hiji/sj_006.htm

【3】 《史记·李斯列传》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hiji/sj_087.htm

【7】 都德 《最后一课 》http://www.zhouhui.com/show.php?type=chuyi&id=1078140739

【8】 日在台殖民教育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6-02/14/content_4176121.htm

【9】 《史记·封禅书》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hiji/sj_028.htm

【10】 《阴阳家》http://www.guoxue.com/gxrm/gx_yyj.htm

【13】 《管子·封禅第五十》http://guji.artx.cn/Article/8245_8296.html

【14】 http://www.presidential-inauguration.com/

【15】 http://www.victorianweb.org/vn/victor6.html

【16】 http://www.fordham.edu/halsall/mod/petergreat.html

【17】 赵丰年《漫谈中国蒙元史》http://china-week.com/html/02580.htm

【18】 http://news.tom.com/2006-07-10/0023/05797530.html

【19】 http://www.wsjk.com.cn/gb/paper18/52/class001800001/hwz221232.htm

原文4:

始皇帝下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二二一年)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曰“朕”。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自今以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初,齐威、宣之时,邹衍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及始皇并天下,齐人奏之。始皇采用其说,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从所不胜,为水德。始改年,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旌旄、节旗皆尚黑,数以六为纪。

一法度、衡、石、丈尺。

始皇帝下二十八年(壬午,公元前二一九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 山,立石颂功业。于是召集鲁儒生七十人,至泰山下,议封禅。诸儒或曰:“古者封禅,为蒲车,恶伤山之土石、草木;扫地而祭,席用菹秸。”议各乖异。始皇以其难施用,由此绌儒生。而遂除车道,上自太山阳至颠,立石颂德;从阴道下,禅于梁父。其礼颇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记也。

于是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始皇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作琅邪台,立石颂德,明得意。

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能渡。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葬此。”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遂自南郡由关武归

始皇帝下三十四年(戊子,公元前二一三年)丞相李斯上书曰:“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 天下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黔为城旦。 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

魏人陈馀谓孔鲋曰:“秦将灭先王之籍,而子为书籍之主,其危哉!”子鱼曰:“吾为无用之学,知吾者惟友。秦非吾友,吾何危哉!吾将藏之以待其求;求至,无患矣。”

始皇帝下三十五年(己丑,公元前二一二年)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 因亡去。始皇闻之,大怒曰:“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 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曰:“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始皇怒, 使扶苏北监蒙恬军于上郡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讨论

黄杨:

秦始皇在历史上的正面作用还是应该肯定的,但其统一后的暴行无疑也导致了秦的过早覆亡。很高兴又看到你评说通鉴。

kanbuguan :

汉唐的一统,要好于秦隋的吞并百倍。毛欣赏秦始皇的暴政,是因为毛使站起来的国人又屈于其淫威。读史不能只看帝王家的权与利, 也要看其对当时百姓造成的苦难。 而且, 中华的今日落后也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时代的消失有重大关系。

今日统一的汉文化得益于汉唐 而不是暴秦。蒙古人对世界的冲击犹如地震后的重建,虽然摧毁了旧有的一切, 但没有人喜欢地震式的夷为平地。拿破仑,华盛顿对近代文明的贡献岂是秦始皇能比?亚历山大对当时希腊文化的传播,彼得大帝对俄国的兴起和后世的影响,岂是秦始皇能比? 秦始皇对中国和世界的最大影响是摧毁了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的环境;对今日中国和世界的最大影响恰是出了个晚年的毛泽东。

史迷:

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于统一了中国。但他的统一只维系了十几年,天下又大乱了。

中国有今天的大一统局面,汉唐的作用是远远大于秦的。

中国不能像外国那样,对古代的伟大领袖崇拜,在于每一个朝代都去否定先前那个

朝代。到了近代,以马列为纲,几乎否定了全部的历史君王,只剩下一个毛泽东。

当然就没人可崇拜了。

其实,历史应是人民的历史,对那些大人物崇拜不崇拜也无妨。只怕是破坏了对别

人的崇拜后,建立起对自己的更大崇拜,历史就被阉割了。

yymimmo.:

全盘否定别人的本身就是搞崇拜。秦的作用在开国,汉是定国,

风谷 :

有点意思。小时候的教科书将两方面都提到过,不过我记得似乎是侧重于负面更多点的。 一出孟姜女就唱了多少年?也难怪很多人只看他的一面。 每个时代的宣传和教育的风向都不一样, 编出的工具书也不会太一样。 关键还是得自己有这个心去看看想想, 而不是总跟随媒体或权威的话。

唵啊吽:

首先,我也反对秦始皇的暴政,我想说的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有个客观标准。美国不但在建国初期保留奴隶制,而且在法国革命废除奴隶制的时候,与英国联合封锁制裁法国,以维持世界奴隶贸易。

秦始皇暴政造成中国人民的灾难,英美相续维持的近代世界秩序,造成非洲人民和印第安人的灾难。如果抛开民族区别,就普遍人权而论,就遭受的人道主义灾难而言,我不知道维多利亚女皇和华盛顿能比秦始皇好多少。

秦始皇的郡县制比西方文官制度早近两千年,这两千年中中国人要比世界其他地区人享受更高的政治权利,即人人有学而优则仕的机会,比起其他地区直至近代才脱离封建血缘划分的严格等级制度。如今不少鼓吹机会平等吗?秦始皇两前年前就实施了许多机会平等了。

前不见看了半本西方权威历史书,权威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与蒙古文化,认为中国被蒙古侵略应该,而现在中国长城以北都应该独立出去。其潜台词就是,中国是落后的文明,应该让西藏、新疆、蒙古、满洲独立,摆脱落后统治。这也就是当今世界对历史人民评价的双重标准所在--打击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贬低华夏文明。是国际政治中你争我夺的一部分。日本天皇没有给日本人民带来灾难?日本战犯没有给世界人民和日本人民带来灾难?为什么参拜神社成为日本政要争相实践的仪式?

汉取代秦,是秦暴政咎由自取。但汉朝进一步完善了秦的郡县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焚书”一脉相承,这种舆论控制手段今天一样为各国使用,今天中东战争的炸电台和抓记者就是一例,民主国家一样干。

中国以往历代文人贬低秦始皇,对于一个封闭的中国来说是对的,是向往更好的社会制度的愿望,但自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以后,肯定秦始皇统一大业的功绩,才符合国际惯例。

讨论
家园 一分为二
家园 有宝!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他赞秦始皇很合理,这两位的历史地位很相象

都是建立了一短命王朝(没人会认为老毛的政权和现在的政权没区别吧),干了很多超出凡夫俗子想象的伟业,比如统一中国,彻底收拾反对势力,建立新的制度,焚书,引蛇出洞,勒紧裤腰带积累等等,得到了一些名声,但是后来那个强大的或看起来正在走向强大的政权其实都从他们身上受益不少,这二位都是那种特立独行,豁出自己不要为后人作好事的,所谓英雄惜英雄,雷锋赞雷锋嘛

家园 自秦皇始方有中国。花
讨论
家园 秦亡和苏联类似

del

家园 居然这么晚才看到这篇帖子,还幸亏是有人推荐~~

曾经和朋友在私下里聊天的时候说起过类似的想法。

感觉上,在秦始皇之前,自认为有实力和能力的枭雄,想的都是如何让自己的国家更强,更大。

自秦始皇之后,都想着一统天下。

游戏的玩法变了~~

讨论
家园 汉承秦制

萧何入秦宫第一件事是做什么了?我们现代人反倒没有死了两千年的人的见识了么?

若无秦的吞并,便无汉唐的一统。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征,不能以某一个时代的固定观点去评判别的朝代。我们在肯定汉唐固定统一中华文化的同时,也不能忘了,秦始皇才是统一文字,货币以及其他种种制度并且成立中央政府的人。而这些统一正是中国第一次体现国家意志的时候。

家园 果然是蝎子王

想花你吧,你的帖子让我有点郁闷

不花你吧,我又觉得可惜.....

一横心,花了!!!

家园 太祖有诗云

祖龙虽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制,《十批》不是好文章。

说得就是您这样的。

毛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怎么就短命了,我是不懂你的深奥的。

是,邓和毛是两路人,问题是邓敢把毛否定了吗?

因为邓不过是依附在毛主席这张皮上而已。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