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草稿】说说将来的内阁高层变动 -- 神仙驴

共:💬449 🌺32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0
下页 末页
家园 呵呵,这个话题我还是少开口为妙。

发现有些冒失了,不是自己能随便下嘴的,该只带着耳朵来才是。

我倾向于同意驴兄的说法:

与李克强同龄的正省部级还是有的 。。。这些人,除了刘志军受乃弟影响仕途、王沪宁算前朝遗少外,其余人等都有相当可能晋级党和国家领导人行列。与李克强同岁甚至更年轻的赵宋汪,则更可能成为李的同事。当然,现在说李就是未来核心还太早,不少人都可能成为候选对象。----要看下次的换届政治局及常委的组成。

另外,虽说胡哥的培养例子在前,以后是不是需要提前十年立个太子我还是有些怀疑的,按现在的党内外政治环境,我不太相信会出现你死我活的局面,我相信竞争(争斗)从未断过,只是在各方皆能容忍的范围内。因此安排多个候选人再只提前一届选期确立太子还是有可能的。

家园 一花双宝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家园 嗯,这个还是免了吧

10年时间够长了,如果有什么错误也能及时恢复,不要光看到现在胡温,朱内阁再呆一届,估计您老不要说一届就行了?

家园 每届六年怎么样?

搞两届,15年有点太长了。不过这也得该宪法,难弄

家园 国家主席、人大委员长、政协主席并不仅仅是荣誉职位了

按邓公当年设计的半退路子,以上三个职务位高但权轻,荣誉性更强些,当时确实是给老干部们安排后路用的。尤其是参考整个80年代,莫非如此。总理则不同,实际被赋予了极高的权限。

上行下效,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地方上,党委书记离任后多半也是“半退”成为地方人大常委会主任,也有被安排为政协主席的。

后来一方面中央层级,老干部们和年轻一代的槛基本跨过去了,中顾委和地方顾委取消,另一方面,80年代末期的大事件也使中央意识到不能再忽视人大功能,因而,自14大后,除了国务院总理,国家主席、人大委员长、政协主席也统统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任;15大后再进一步理顺关系,政治局常委前四位:国家主席、人大委员长、国务院总理、政协主席就这么定下来了。

相应的,地方上,原先由离任党委书记出任的人大常委会主任,也由现任党委书记兼任,因而地方上形成的是党委书记兼人大常委会主任、地方政府首长、地方政协主席、地方党委副书记、党委常委的位置顺序关系。

比较一下中央与地方,地方政协主席仍然以离任的地方党委副书记出任为最多;中央总书记兼国家主席而非人大委员长(比较地方党委书记兼人大常委会主任),则须考虑到总书记兼国家军委主席的实际情况。

songhua兄再提到十四大尉建行曾仅以政治局委员身份出任中纪委书记。比较一下,此前此后,中纪委书记都具有政治局常委身份,只能说,十四大确实不算完美。小道消息曾认为尉是被安排出任常委的,只是邓公临时擢升小胡进了常委班子,只得将胡尉的席位换了个个。但尉同时具有书记处书记身份,到15大终于进入常委班子,虽是迟到,总算公道了。

家园 【草稿】内阁5--外交

外交部长通常会进入国家领导人行列,比较容易成为国务院副总理或国务委员。

主帖提到过,外交部部长容易提拔为副总理或国务委员。由于外交关乎国家大事,中国历任外交部长都有较显赫的身份。除了开国总理周恩来和文革末期不正常离任的乔冠华外,陈姬黄吴钱唐,无一例外都在当时或日后以副总理或国务委员身份在内阁继续发挥影响。就像国家计委(发计委、发改委)主任,历届外交部部长都能跻身国家领导人行列,也已成为惯例。

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外交教父”钱其琛离开政治局后,外交口上竟无一人进入政治局,颇引起当时海内外媒体兴趣。当其时也,年届65的时任外长唐家璇依然获任中央委员,于是大家猜到,以往副总理主管外交的模式可能有微调了。

十六大刚过,我对即将换届的政府外事口做过一估计。政治局中没有外交专业人士,却不意味着无专人负责。实际上,政府系统中,曾庆红、吴仪都分管涉外工作,而具体的外交事务,时任外长的唐家璇责无旁贷。38年出生的唐2002年时已近65的正常退休年龄,却依然当选中央委员,这个信号明确无误,唐将获提拔。

正部级65必退已为成规。当年几个在任部长,像39年出生的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也不曾进入中央委员会,表示他将在来年召开的人大换届时退出政府部门。与唐同龄的几个部长,如公安部部长贾春旺(38年)连任中央委员,后出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年纪更大的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37年)连任中央委员,后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等等。年届65仍然成为中央委员的,基本都可视为要重用的前奏。其中只有时任民政部部长、39年出生的藏族的多吉才让来年是去了人大专门委员会。

与唐家璇连任中央委员的同时,时任外交部二把手的李肇星当选中央委员,更清楚表明了李将接替唐出任外长。到2003年十届人大,唐家璇出任国务委员,李肇星出任外长,又特地调中央外联部部长戴秉国回外交部任二把手,外交部三驾马车统统当选中央委员,又有副外长杨洁篪当选中央候补委员,外交部的架构就很清楚了。

钱其琛之后,外交专业人士办理具体事务而不进入中央决策核心,可以从唐家璇只具有国务委员身份看出来,但唐之后,就不能一概而论了。

还有一年多的时间,中共十七大召开,也将为来年政府换届定调。外交专业人的出路何在?我们的讨论,大概也就局限在提到过的唐李戴杨4人身上。

一、外交专业人进入政治局。这多少恢复到吴学谦、钱其琛时的情况。但还是略有不同。吴是资格极老,且以安排为副总理,可惜一届后即去了政协。钱则多少有些时势造英雄的味道,仅仅论功行赏也是受之无愧。唐李戴年岁已高,杨则资格太浅,进入政治局都不太合适。

二、沿袭目前状况,成为国务委员主管外交事务。这个是今次讨论的重点。

2008年,唐家璇年满70,可以彻底退休了。70是否一定退?唐可不是朱镕基。2003年,九届政府中的国务委员,迟浩田退,罗干升常委,吴仪升副总理,司马义连任两届退,而33年出生、仅担任过一届国务委员的70岁的王忠禹转任政协副主席,是新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年龄最大的中共党员代表。可以想见,唐最终离开国务院系统几乎是一定的,要为后来者让路,但是是否会循王忠禹例去政协发挥余热呢?

我的看法是,唐彻底退休的可能性高些。因为若安排唐,则李肇星的出路也将受影响,而历届外长,除特殊情况的乔冠华,国家领导人的地位还是要保障的。

下面看看,谁取代唐国务委员的位置比较合适。

先看看除上述科班外交官外,还有谁有这个可能。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廖晖、中央外联部部长王家瑞、商务部部长薄熙来,这几位主管事务都与涉外直接相关。不过,缺少外交“基层”历练、没有驻外大使经验,都不能使人服众,真做起主管外交工作怕不能得心应手吧。

目前外交部两位中央委员,李肇星、戴秉国,两人仅差半岁,而比唐家璇也只逊2、3年而已。到2008年政府换届,两人也将是67岁左右的“高龄”,“入局”更不可能(比较一下十六大入局最长者是67岁的曹刚川,但李戴不具备军方特殊背景因素),但出任国务委员,还都勉强说得过去(比较一下,司马义1998年)。而明显的下任外长接班人杨洁篪,至今还欠缺一个正部长职务,直接升任国务委员,也得考虑下他资历较浅的状况。

如果只是比较李戴杨三人的话,那么个人感觉,戴胜出的可能性要高些,下届班子里,三人的职务安排可能分别是:李-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戴-国务委员,杨-外交部长。

事实上,论资历戴秉国不逊于唐家璇,更高于李肇星。1997年,唐家璇获任外交部党组书记,戴秉国则正式就任外联部部长,跻身正省部职行列。唐家璇出任外长则是98年了。而李肇星得到外长任命则更要推迟到5年之后。戴走了一段外交部副部长-外联部副部长-外联部部长-外交部党委书记、副部长-兼中央外办主任的路。这般历练,比李肇星毫不逊色甚至还要高出一筹。

但目前,李、杨都已经过了65岁通常正部长离任的年龄杠杠。

应该看到,国务院部长年满65岁退休这条,最近几年限制还是比较死的。即便是原国家经委这样的重要综合经济部门的主任,也是一样。1998年朱镕基内阁中新任国家经委主任盛华仁、科技部部长朱丽兰――两人都是1935年生人――在当选正部长两年多后,即于2001年满65岁后卸任。谁能想到盛华仁居然会在2003年当选十一届人大副委员长呢?有趣的是,与他们同龄的国家计委副主任郝建秀,同样在2001年离开部长位置改任全国政协常委,同样在2003年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其间2年时间在所谓的“二线”人大或政协,并未妨碍其最终成为国家领导人。

当然,外交部地位比较特殊,李肇星在今年10月满66岁前卸去外长职务都是正常,即使再晚几个月也无妨。但是到2008年3月时,李肇星是67岁半了,继续留在外交部部长位置上难免给人恋栈口实,中央也需要给各级届龄干部解释这个问题,倒不如及早交班为好。

李肇星离开外交部,不妨仿盛华仁例。盛华仁当了3年主任去了人大,待了2年出任副委员长;李肇星也正好是做满3年外长时年满65岁。

离任国务委员、部长去政协的略多,像盛华仁这样的例子还是太少,不过个人认为,中国以往不太重视议会外交工作,假如李肇星去人大的话,应该是对此的有益补充。

假定2006年底李肇星交班的话,外交部班子该如何安排?

按照序位,似乎戴秉国继任外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不过,戴仅比李小半岁。假如李肇星是被严格要求65岁下台的话,戴秉国又如何该搞特殊呐?假如半年就再换一位外长,未免不太严肃。此外,戴秉国已被安排了另外一个正部长职务――中央外办主任,应该说,这也基本杜绝了戴马上出任外长的可能性。

这样一来,外长人选更是水落石出,杨洁篪储备了许多时候,是该出面了。杨越过戴直接继任外长,对戴是否有些不公呢?

其实,被后来者越过,对戴而言,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李肇星出任外长时,戴早他5年就获部长正职了,回到外交部一样出任二把手;杨洁篪任外长,戴的位置不须作出任何变动。

或许有人问,即便杨即位时不需要戴一并辞职,那半年后戴满65岁,也该离开外交部了吧。这里也有一个例子,可作一比。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王春正今年68岁依然有政府位子,为何?关键是他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的身份。他的部长身份为辅却很重要,对开展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同样,戴的中央外办主任虽然严格说些也是该65岁退休,但适当延长任期也是可能的。2008年3月时戴刚刚67岁,假如2007年中共17大确定戴未来的国家领导人地位的话,那么当时戴66岁,还是说得通的。

综上,给外交部设计几条路子:

一、2006后半年李肇星辞去外长职务,转任全国人大常委,杨洁篪被任命为外交部部长,戴秉国续任外交部党委书记、副部长直到2008年,2008年后戴任国务委员,杨续任外长;

二、2006后半年李肇星辞去外长职务,转任全国人大常委,杨洁篪被任命为外交部部长,戴秉国免去副外长、外交部党委书记职务,专任中央外办主任到2008年,2008年后戴任国务委员,杨续任外长;

三、以外交部地位特殊为由,外交部主要领导李戴杨不动,到2008年李去人大、戴任国务委员、杨任外长;

四、2006后半年李肇星辞去外长职务,转任全国人大常委,戴秉国被任命为外交部部长,杨洁篪任外交部党委书记、副部长直到2008年,2008年后戴任国务委员,杨续任外长;

五、2006后半年李肇星辞去外长职务,转任全国人大常委,戴秉国辞去外交部党委书记、副部长职务,杨洁篪被任命为外交部部长,2008年后杨任国务委员兼外长;

就五来说,杨转正一年多即直升国家领导人行列,可能太快,不过也有先例可循。2001年上海市委副书记陈良宇接徐匡迪市长位,1年后又顶替黄菊成为上海市委书记并由此进入政治局,前后也是快速直升上来的。杨也不算太不正常。假如是这种情况,几乎就如同当年钱其琛的翻版,但不知有没有像当初80年代末90年代初般剧变的国际形势给杨作考验,或许未来的台海是个槛。

关于外交部,“那年静静的海”兄曾有极为精彩的帖子,西西河也有他的足迹,具体可参详:

http://www.cchere.com/article/352269

细说外交部 [那年静静的海]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家园 驴的分析详尽

戴秉国留任或升官一级还有一个功能,他是土家族,在国家领导层丰富民族多样化方面有益。

杨洁篪呼之欲出,可据说他身体不太好,心脏搭了好多根桥,真的吗?如此恐难胜繁剧。

家园 刚看到消息,刘奇葆在广西扶正了

其人1953年出生,年富力强。

按照65岁正省部级退位的标准,他可以为党为国继续工作到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家园 还愚兄一花,问好问好!
家园 S兄提醒的是,我也奇怪自己怎么能漏了这个呐?

明明记得有提到,还是翻来覆去没找见。花上花上。(好家伙,一花就得宝,同喜同喜,嗬嗬。)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漏的那段原文记不清了,大体意思是:

戴秉国的少数民族身份对其荣登国家领导人行列极其有利。事实上,土家族有点像久居内地的回族一样,“汉化”的程度已经够深了。曾经跟一位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戴如出任国务委员,可以将回良玉掌管的民族、宗教工作一同接过去,让后者更专注三农问题。从工作角度看,外交、民族、宗教的联系也更大些。即便戴最终没有成为国务院领导,以他丰厚的资历和少数民族背景,去政协也是让人服气的。

关于主管民族宗教工作的国务委员人选问题(当然前提是回良玉放手),Sankey兄有言道:

Sankey: 驴兄久违了,先问声好!

我也掺合几句,关于少数民族副总理和国务委员,回良玉连任应该是十拿九稳的,那么讨论一下万一他离开或者在他在的情况下会不会有第二位少数民族国务委员。驴兄所提及的戴秉国、李德洙,我都觉得可能性不大,且不说年龄,他们本身就不是主要少数民族成员,国务院的少数民族领导很大程度上应该出自维藏蒙三个最有特色且最引人注目的民族中,本届的回良玉是回族,也说得过去,毕竟是中国分布最广的民族,但从现实看,回族的地位比不上维藏蒙,不可能多人长期占据少数民族领导的位置,白立忱在回炉的可能性就更小。本届回良玉成为唯一国务院少数民族领导且没有一位维藏蒙部长,实在有些无奈,虽然阿不来提和列确年龄上合适,但司马义刚退,不会马上又上一个维族,列确在藏族里地位低于热地,出任国务院领导资力不够且多吉才让刚干了10年部长,蒙古族则人丁不旺。从下届看,应该必要维藏蒙组领导人进入国务院,根据轮换规律,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蒙古族,年轻的杨晶无疑是最佳人选,看他转入国务院系统任部长,2013年进入领导层,回过头来,如果回良玉离开或者在他在的情况下出现第二位少数民族国务委员,这两种可能性出现的话,杨晶也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这个问题以后可能还会触及到。

家园 花之,驴大的分析真是拳拳到肉呀!
家园 人事变动的帖子俺放在这里了

http://www.cchere.com/article/779763

不过比起李克强们,刘奇葆虽然在副部级岗位上待的时间很长,但就任正部长时间却太短,而且仅仅一个广西区委书记的历练也不够。他的从政经历主要在党务尤其是文宣方面,将来他还会转战各方。

家园 【草稿】内阁6--国防

国防部是虚部,承担任务也是与其他国家相对应,对外交往、维和、征兵也还会用到国防部名义。记不清谁在分析军事部门时,称可将国防部看做是中央军委驻国务院的代表,也是有道理的。

无论怎样,国防部部长由有军人身份的国务委员兼任,已是铁律。

看看江总上任来这一角色及其在中央军委领导层中的变化情况:

1992年14大,邓公破天荒安排76岁的刘华清进入政治局常委行列、78岁的张震成为军委第二副主席,而政治局委员杨白冰并无军委中任何职务,实际已被闲置。军委委员、前总长迟浩田顶替秦基伟出任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位列其他军委委员之前。军队的格局是:刘华清(政治局常委、军委副主席)、张震(军委副主席)、杨白冰(政治局委员、闲置)、迟浩田(军委委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张万年等(军委其他委员)。刘张保驾护航一段时间后,95年的衔接中,迟浩田成为中央军委副主席,由此再次开始国防部部长由军委副主席兼任的进程。当然此时张万年越过迟浩田,引起外界很大兴趣,此处不表。

1997年15大,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角色安排也基本定了型。除了总书记为军委主席、未来核心会在适当时候安排为军委第一副主席外,军人副主席中,排第一位的主持军队常务工作,排第二位的有国务院的位置,即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到2002年,变化只是排名第一的副主席交出中央书记处书记位子,从而多为军队安排了一名党和国家领导人,基本角色未变。

自迟浩田起,国防部部长不见得只是军事干部出任,迟浩田以政工干部、曹刚川以装备专家身份都得以胜任。单纯而论,虚职的国防部职务对外风光,实际要逊色不少。15大定调,基本是军事主官排第一位主持常务、政工干部安排给政府角色,应该是各取所长。

那么回到对下届政府安排这个问题上。

现任中央军委三位副主席郭伯雄、曹刚川、徐才厚中,郭、徐二人同时选入军委班子准备接班,在16大上,郭直接成为军委副主席,而徐获得这一职位只能在2年后,郭同时与曹拥有政治局委员身份而徐只是书记处书记。但是,相信这是政治局名单有限的不得已安排,到2007年17大,年届72的曹离任,徐接替曹目前所有位置,只是个等待问题。届时,军委很有可能再度回到类似张迟的郭(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军委副主席)、徐(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共管的局面。

假如在2008年分管政法的国务委员不是现职的政治局成员出任的话,那么,未来的徐国务委员可望在国务委员中位居首列了。

家园 老驴谈史

照例要顶!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