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坠落的红星:红色将帅蒙难记 -- 欧阳费劲

共:💬34 🌺4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很久以前就听说过他

和我想的一样,看起来很文呀。如果他要是不死。二战的时候,前苏联就不会失败的哪么惨了。

家园 非常非常非常可惜

他本来可以在军事史上占据一个二战中绝大多数将领都需仰望的位置的。

家园 据说德国人给的假材料斯大林确实收到了

但是根本没有对他的决定造成任何影响,但某些材料可能被他利用作为证据。还有据说苏联买这些材料用的还是伪钞

家园 欣慰的是图哈切夫斯基的思想保留下来了
家园 黑,真是黑

这个倒是可以想象... 西方史学家喜欢一味夸大他们间谍战的效果,其实对于斯大林来说,他们蹩脚的把戏不过是为大清洗提供了个合适的借口而已...

家园 国情不一样啊

苏共和咱们是大不一样啊,咱们的核心大多都信马克思的,还参加过长征,那么艰苦的时候信仰都没变,那立场基本都站在人民这一边,苏共不一样,本来就是城市起家的,那里面投机的人多去了,很多军官也都根不正,苗不红的,向图元帅,苦没吃过,荣誉权利倒是大的上天,现在总说斯大林暴君,也都是西方媒体说得多,当时的事情,岂是一句话说得清楚?说句不好听得,斯大林这一清洗,苏共才挺到90年,要是不清洗,还不知道谁清洗谁呢?这些优秀的将领确实军事能力强,但政治意志怎么样可就不知道了,赶上41年那会大败,万一一个不留神,带着队伍跑到德国人那里去谁说得清呢?

送花!!等着看!!

家园 好,鲜花
家园 一种说法是化了300万卢布。却是大面额纸币,如同废纸

德国人不得不销毁这笔横财,因为没有人敢用这些号码已经被严格控制起来的钞票。

德国人针对元帅可能确实做过一些手脚,‘碰巧’元帅被处死了,于是他们自鸣得意起来

家园 【原创】权杖之争中的输家(2)

三、内部争斗

苏联红军不是斯大林缔造的,事实上在国内战争期间,斯大林的死敌托洛茨基是军委主席,是最高军事统帅。整个军队都在他的领导之下,指挥员也由他任命;而斯大林当时只是民族事务委员(部长),底下才12个办事员,并没有多少实权。斯大林自然懂得如果没有忠实于他本人的军人支持,就根本谈不上玩弄什么权力斗争。幸好,列宁把他派到了形势危急的察里津(斯大林格勒),斯大林在这个组建了一支真正忠于他个人精锐部队--骑兵第一集团军。列宁死后,随着斯大林地位的逐渐上升,骑兵第一集团军成为整个苏军培养干部的大熔炉。二战之前,从这支部队走出来的元帅就有5人:伏罗希洛夫、叶戈罗夫(是骑兵第一集团军的上级领导)、布琼尼、铁木辛哥、库利克。和骑兵第一集团军基本没有瓜葛的只有3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布柳赫尔、沙波什尼科夫。于是红军内部就逐渐形成了两大派别:一派以国防部长伏罗希洛夫为首,成员主要以骑兵第一集团军为主,如叶戈罗夫、布琼尼、铁木辛哥、库利克;另一方以第一副国防部长图哈切夫斯基、总政治部主任加马尔尼克,基辅军区司令员亚基尔、白俄罗斯军区司令员乌博列维奇为首。

两派之间既有有关军事发展方面的职业性的争论,也有激烈的权力斗争。图哈切夫斯基一派,受到过良好的军事教育,比较关注着现代军事思想的发展。他们主张采用新的作战装备、坦克和飞机,组建大规模的摩托化部队和空降兵部队。伏罗希洛夫一派的老骑兵们一般是老粗出身,文化水平比较低(伏罗希洛夫高小未毕业),而且沉迷于自己过去辉煌,主张采取国内战争时期的作战方法,用马刀和步枪去冲杀,无论如何也不同意用坦克取代战马。这就是所谓活马和铁马之争。

两派之间权力斗争也是赤裸裸的。两派相互指责对方拉山头、结帮派、任人唯亲。图哈切夫斯基看不起不学无术的伏罗希洛夫,想取而代之;伏罗希洛夫对于这个对自己不恭的而能力远大于己的副手也厌恶异常。两派都竞相对斯大林施加影响,图派以无能为理由,伏派以不忠为炮弹。而斯大林也乐得看着他们之间的争斗,斯大林一贯如此,他在军事部门、在政治局、内务部激励和纵容类似这种派别的争斗和冲突,便于他出来做仲裁人。苏共十七大之后,鉴于基洛夫的前车之鉴(自己提拔的人声望过高),出于制约和平衡伏罗希洛夫派的考虑,斯大林把图哈切夫斯基提拔到军队第二号人物的位置上。那么到了1937年随着肃反运动的深入进行,为什么斯大林会打破这种平衡而首先消灭图派人马呢?

四、历史恩怨

伏派之所以能够获胜(对大多数伏派人物来说,胜利是暂时的,因为他们随后也被投进了镇压机器)是因为他们有两个致命武器:

首先,伏罗希洛夫和他的那一派人都是无产阶级出身,都有无可指摘的战斗历程,在国内的各条战线上同斯大林并肩作战,是领袖的嫡系人马;图哈切夫斯基,贵族出身,他的那些志同道合者过去都曾同托洛茨基交往甚密,都受到了他的提拔和重用。

其次就是华沙战败的责任问题。1920年8月,为了配合西方面军司令员图哈切夫斯基指挥发动的华沙战役,中央决定原隶属于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叶戈罗夫)的第12集团军和第一骑兵集团军划归西方面军指挥。时任西南方面军政委的斯大林不愿意让图哈切夫斯基戴上攻克华沙的桂冠,爱慕虚荣的他想攻占重镇利沃克,从而载入军史史册。结果是利沃夫没有攻克,又错过了增援华沙的时机,直接导致西方面军在华沙城下的大败。1930年出版的图哈切夫斯基参与主编的《国内战争史》第三卷指出了西南方面军这一错误;而且1932年图哈切夫斯基出版了他在伏龙芝军事学院讲课时所用的讲稿《挺进维斯瓦河》。诚然,谨慎的作者没有点出对华沙战役失败负有责任的具体人名,但西南方面军领导应承担责任的意思是显而易见的。这是非常犯上的行为。斯大林不是列宁,不是毛泽东,成为一国之主靠的不是威望,靠的不是能力,靠的是权力斗争,他敏感又自卑,如果有人置疑他在国内战争中的作用和能力的,恨之入骨也不为过。斯大林不会忘却列宁责备他的话:‘老兄,要去华沙,谁会绕道利沃夫走呀...’

毫无疑问。伏罗希洛夫一伙只要有适当机会,就会利用这两张王牌,不断在斯大林耳旁煽风点火。其实这种争风吃醋也好,尔虞我诈也吧,其他各国军队里并不少见,只是在冷血的斯大林那里,是要以参与者的生命为代价的!

家园 记得以前有一部原苏联的电影"第一骑兵军"

和这个骑兵第一集团军有历史渊源么?

家园 就是它

里面可是出现了三个元帅. 电影本身拍的不错--苏联的战争片一向是有几把刷子地.

家园 很是心有77

家园 晕,查了一下,里面那个印象颇深的带头冲锋的军长就是布琼尼

很长时间了, 一些镜头仍然印象很深,比如这个军长带头骑兵集团冲锋的场面

家园 【原创】权杖之争中的输家(3)

五、杀心渐起

对于敌人,我们今天粉碎他们,过去粉碎他们,将来也同样要粉碎他们!这就是斯大林的座右铭。从1935年开始,斯大林的杀戮开始了

到了1937年初,斯大林内心依旧不轻松,是的,过去的敌人,那些列宁的战友们,那些资历威望都曾高过自己的对手们,流放、关押、处决了,不会再掀起什么波浪了,可是潜在的和未来的敌人呢?

斯大林一定非常的后悔,当初怎么让托洛茨基流亡海外呢?后患无穷呀。看看这些年托洛茨基都做了一些什么?演讲,写文章骂我、诅咒我,不停地拉拢和鼓动原来的党羽反对我,推翻我。哪些人有可能被他拉拢过去?内务部的两份材料引起斯大林注意:托洛茨基最近在奥斯陆的一次记者会上说:‘红军不是所有的人都忠于斯大林,。那里的人们怀念我’;托洛茨基在自己的报纸《反对者公报》中声称“军方对斯大林独裁的不满很可能迫使他们举事”。谁会是领头的?谁又有能力这么做?斯大林心中很快有了答案:图哈切夫斯基。他和托洛茨基私交很深,他才华横溢,他战功卓著,他拥有崇高威望,他在军队里拉帮结派,他野心勃勃,想取代伏罗希洛夫,他历史上和我有过节,他看不起伏罗希洛夫,也看不起我.....

与其说斯大林上了纳粹德国的当,不如说上了托洛茨基的当。其实托洛茨基在苏联国内的影响已经非常小,老托要么自我感觉太好,要么是在打肿脸充胖子。

如果说哈切夫斯基要为自己的死负一些责任的话,他有以下几点做的不妥:

1.锋芒过露:哈切夫斯基功名心很重,他渴望获得荣誉和胜利、军衔和军功章。他从青年起就拿破仑主义,他崇拜亚历山大、波拿巴、毛奇、苏沃洛夫,有股非凡的军事狂的劲头。哈切夫斯基在1920年围攻华沙时曾叫嚣到:‘我们要征服欧洲!’,这是何等的雄心壮志。这也令领袖不安,苏军只能有一个统帅,决不允许有第二个统帅存在的。

2.祸从口出。图哈切夫斯基和他的朋友们经常做的事情就是在餐桌上发表议论,如伏罗希洛夫如何无能啦,某些政策如何失败啦,甚至直接议论到斯大林本人。图哈切夫斯基曾私下拿斯大林和希特勒做比较:“...不管怎么说,连军衔希特勒也高一点,---他毕竟当过上等兵,我们那位(指斯大林)甚至兵也没有当过....前者想拼命钻进将才还说得过去----因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然而,一个原来教会中学的学生(斯大林)却表现出他起码是毛奇,这就荒谬可笑了,甚至十分可悲了.....”。所有这些谈话,斯大林不仅通过窃听渠道得以获得,而且在图哈切夫斯基周围还有向上告密的人(包括他的情妇)。你可以看不起你的上司,但是决不能让他知道。

3.试图取代伏罗希洛夫成为国防部长。图哈切夫斯基对政治没有兴趣,他的伟大抱负仅仅限于在军事活动之中实现。他只想当国防人民委员,没有想当国家元首。问题是斯大林会怎么想?你图哈切夫斯基看不起伏罗希洛夫,你就想取而代之;你同样看不起我,下一个想撤换是否就是总书记本人呢?至少在肃反运动如火如荼的敏感时期,提出撤换斯大林信任的国防人民委员,无疑是在自己的死刑判决书上签字。要知道,1937-1938年的整个清洗行动的目标就是消灭“可疑的” 人。

既然领袖已动杀心,内务部叶若夫的办公室抽屉里就不会缺少‘证据’。

六、在劫难逃

内务部很快盯上了两个人:普特纳和普里马科夫。两人都是元帅的老部下,而且1927年以前是托派分子。普特纳是驻英武官,是元帅负责处理与德国军事合作事宜时的联络官。他常年在国外,又是对外的联络人,自然是图哈切夫斯基与德国方面、与托洛茨基勾结联络的最好中间人,如果普特纳招供了,图哈切夫斯基里通外国的罪名就洗刷不掉了;普里马科夫是列宁格勒军区副司令,长期以来对伏罗希洛夫、布琼尼怀有敌意。他的证词就可以揭露图派企图撤销伏罗希洛夫进而推翻斯大林的阴谋。两人经过9个月的关押审讯,终于招供了。接着1937年5月16日,一个关键人物费尔德曼被捕了。这个红军干部部部长,这个手握军队干部人事‘大权’的图哈切夫斯基的亲信也很快招认:是他负责替元帅挑选和组织各级干部,组成‘反苏’集团,阴谋政变......。完整的证据链就这样形成了。

当斯大林看着叶若夫送来的这些审讯材料时,浑身感到极度疲劳,他觉得一下子仿佛衰老了许多。图哈切夫斯基这个才华横溢的军事天才为什么要跟着托洛茨基跑呢?战争正在在迫近,这样的人也许留下来有用?

斯大林想起来,前不久,也是在这间办公室,桀骜不驯的图哈切夫斯基谦卑地表示忠诚。

“斯大林同志,我真心实意地为您、为党、为苏维埃 服务,为了您我准备献出生命”。已经降职并预感大事不妙的元帅卑躬屈节起来。

“真心话?”斯大林问道

“真心话!”图哈切夫斯目光专注,答道。

莫非是一些嫉妒心重的小人在诽谤这位仕途一帆风顺的军事首长?也许是叶若夫立功心切,真所谓大刑伺候,何畏不供。

想到这些,斯大林迟疑起来“图哈切夫斯基是个什么东西,呀?一个星期前,就在这里,在这间办公室,说他没有问题,还表态说是真心话。这个贵族。”

“图哈切夫斯基?说的真心话?” 叶若夫,奴颜婢膝地看者领袖的眼睛:“我们已经掌握了中尉图哈切夫斯基从德国俘虏营逃跑的真相了”

“真相究竟如何?”

“关押图哈切夫斯基的军官战俘营是允许战俘到围墙外散步的,条件是他们要出具保证。英国人和法国人信守诺言,不逃跑;图哈切夫斯基也作了保证,可他利用这个机会,跑了。”

领袖脸色立刻阴沉起来......,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命运就这样决定了。

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就从被捕,到审判直至被处决,时间没有超过1个月。

早在1936年苏共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图哈切夫斯就警告说:‘我们必须准备应付德国军队的突然袭击’。图哈切夫斯基在临刑前悲愤地说:‘你们不是向我开火,是向红军开火!’

1941年的夏天,历史验证了图哈切夫斯基的预言。

至于图哈切夫斯基案件的具体审讯、审判过程,以及元帅战友们的丑恶表现,请看下集《热血大将:亚基尔》

家园 图哈切夫斯基

以前看过一本他的传记,苏联军队的缔造者之一,军队国家化正规化的执行者,战功显赫,足智多谋,理论先进,并且对当时的纳粹德国保持了警惕。记得他曾经出使过德国,回苏联以后就断言德国人会进攻苏维埃政权。如果在苏德战争的前期有他指挥,按理至少能守得住战线吧。

可惜偶看书一向是狗熊扳玉米,不然就可以蒸一包子了。

斯大林封建帝王,跟列宁比差远了,苏共就是从他开始变质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