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论科学精神 -- 不爱吱声

共:💬47 🌺3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google了半天也没找到,就凭记忆简单说一下吧

先推荐一本书惊人的假说——灵魂的科学探索不想全看,可以浏览一下第18章。

我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文章,一位研究脑科学的学者,做过试验发现人的大脑中有一块区域与宗教思想有关。而且他还解释了,这块区域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比若说,原始人需要分工协作提高工作效率等等,于是原始巫术,原始宗教得以产生,控制这种情感的大脑生理学基础正是集中在这块区域,这块区域得以进化,发展,他的功能也一代代遗传下来。根据进化的观点来,根据宗教的职能的变化简单推测,可以预测这块区域的面积应该减小,但对这块区域的大小测试工作必须要长时间继续下去,才能知道是否确实如此。

只能说,现在脑科学的研究还处于前科学阶段,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看到这种突破。那将是划时代意义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和和

小人书兄在讨论中提到了“观测者与观测对象之间相互影响”的问题。书兄说的是心理学领域。其实经济学领域似乎也有这种情况。80末90代初 美国曾有七位(好像是七位) 金融学和经济学博士联合组办了一个公司,做期权,其镇山之宝就是一个金融模型,该模型是基于对市场投资人的长期观察和宏观分析构建的。七子下山后 初试云雨 哦不 出初江湖 就大显神通,日进斗金,一时之间投资界、期货期权界、新闻界 闹的是风声鹤唳 无鸡六兽儿的... 也难怪,凭一个模型就能号准喜怒无常的期权期货市场的脉搏,这还得了?可七子狠狠闹了十几把后,最终却一战而亡!

公司运营8到一年就申请破产,关张倒闭。怎么回事呢?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们这个模型虽百试不爽,却是建立在两个很不牢靠的默认前提之上的:(1) 它默认市场无限大,自己相对于市场来说无限小,根本无法影响市场 --- 这等于是默认观测者对观测对象毫无影响,如自然科学里的实验那样;(2) 市场上的其他投资人(就是观测对象啦) 会继续他们从前的投资行为 而不会跟着自己做 --- 这等于是默认被观测者会因其被观测的地位而永远不改变自己的行为。

说实话,这两个默认,带有极强的正统科学方法的mentality,就是认为我作为一个观测者研究者可以永远处于超然的地位,可以为所欲为地控制和改变实验条件,受测对象或者实验条件本身永远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变自己!

我以为这恐怕是自然科学(正统科学) 与 新兴学科 (如社会科学和人文类) 在思维方式上的一个重大区别。所以我对不爱等朋友认定正统科学可以应用到新兴学科(只是现在暂时尚未得到合适应用) 这个看法持深深的怀疑态度。

(这个故事一些细节我记忆不确,哪位熟悉这段故事的朋友请指正。)

不爱兄在这个贴里也提到了人类对于自己大脑思维的研究 --- http://www.cchere.net/article/713209。

不知为何,总觉得 研究主体是人 而研究对象 --- 大脑 --- 又是人的大脑,似乎有点不对头... 但又说不清哪里不对头。

我觉得,要想尽量剔除掉(注意:不是完全剔除) 研究主体与研究对象之间的任何可能的关联,高度模拟自然科学那种研究主体与研究对象绝无关联的情景 (量子力学除外啊),似乎只有一个办法... 让未来的高智能机器人来研究人类的思维和行为...

家园 心理学根本不属于科学范畴,不可以采用科学手段加以研究?

其次,公认经济学 心理学和艺术根本就不属于科学范畴,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与科学所使用的也不同,而兄却说它们是可以采用科学的手段加以研究的,而且还说之所以现在其研究成果颇具争议性是因为没有使用唯一正确途径“科学方法” --- “这恰恰可以说明,科学的方法论才是正确的,才是我们了解真理的唯一途径。”

兄这些说法与当今世界的公认看法是相悖的。无论是中国还是北美还是欧洲,经济学 心理学 社会学 语言学 艺术 等领域都不属于natural science范畴,而属于liberal arts or social scinece 范畴,这些领域所通用的研究方法也与传统科学的方法存在很大不同。硬要将传统科学的方法加之于这些领域的研究,并且说目前这些领域的研究方法不如正统科学方法正确有效,是缺乏论证基础支持的,是没有说服力的。

艺术总体上不属于科学范畴,这个我没什么异议。

经济学、心理学根本不属于科学范畴,不可以采用科学手段加以研究?我不同意。

我们知道,由于心灵有其特殊性,跟它关系重大的学科(比如心理学和各种社会科学相关领域)要像生物物理化学等传统自然科学那般只用科学实证的方法来研究,并非最明智的做法。以心理学来说,有部分(也仅仅是部分)心理学学派和他们的理论,比如人本心理学和心理分析,从根本上来说并非基于科学方法和实证精神(这不代表它们没有价值),而是基于存在主义和经验主义,甚至现象论。相对地,物理学和化学等就是纯粹的实证科学,如今我们不会在化学课本里看到炼金术理论,在物理课本看到五行理论。在我看来这是两者最主要的分别。

然而,是否能据此声称:

1.心理学(或者经济学、社会学、语言学......)根本不属于科学范畴?

2.不可以采用科学手段加以研究?

我觉得两种说法都不恰当。首先,如何决定一个学科是否属于‘科学范畴’?科学是方法论,是思维方式,广义些甚至可以引申为某种世界观。而一个学科内可以有很多种研究方法,有很多基于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如何可以作非黑即白(科学实证/非科学实证)的论断?心理学是个典型例子,虽然很多人把它归为社会科学,但实际上其内容非常多样化,有些领域几乎只涉及自然科学,有些领域几乎只涉及社会科学,有些则是两者都很重要。因此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方法都有。我们可以找出非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同时也有更多的科学方法和理论。做一个心理学实验来验证一个假设,同样是使用客观化的量度、实验设计、统计计算方式,难道因为试验的主题是心理学(或者经济学、社会学、语言学......),这就不叫科学手段了吗?显然不是的。

观察,提出假设,寻找证据,实验验证......这些都是传统科学研究的方法。我不认为在心理学等社会科学相关的学科里存在一种跟‘传统科学方法’截然不同的通用研究方法,至少我从未听说过。

和和
家园 可否解释一下您说的‘正统科学方法’是怎么定义的?

是否存在‘不正统科学’或‘不正统科学方法’?

如果存在,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如果不存在,是否说社会科学研究不是科学研究?

家园 我赞同科学精神在于实证和批判

至于协作与创新,那是一个好的科学家应该具备的素质,但严格来说应该不属于科学定义的一部份。

当然,如果把‘科学精神’作为一个文化词汇看待,那么它代表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包含协作精神与创新精神。

家园 我也听说过这项研究,关键是:关联性还是因果性,孰因孰果?

这项研究所揭示的是相关性, 这其实并不令人惊奇. 譬如:

一个科学家揭示, 血压在某某区间与人的健康状况有关. 而且他还解释了,血压在生理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 血压的高低有家族遗传的因素...

但到底是"正常的血压导致了健康的身体", 还是"健康的身体导致了正常的血压"?

另见包子:

"宗教与大脑:科学家探寻灵性的生物基础"

链接出处

关键词(Tags): #因果性#相关性
家园 假设,求证中科学方法的体现主要体现在求证这一步吧

当然在进行假设的同时,也就要对如何验证这个问题有所准备才行, 否则就只是一种假设而已,验证的手段应该是实验,但是有直接和间接验证的区别, 比如我们看不到电磁场,但是通过实验可以证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重复地证实)它起作用的机制,那么也意味验证了和原来的“假说”。

酒兄好像混淆了是否有科学精神和数学(物理)模型和理论的近似性这两个问题的区别。 科学要求理论是可以通过重复试验验证的, 并不意味着这个理论必须是精确的,在任何条件下都普适的,只是这个验证过程必须是有逻辑的,没有二意性的。 比如灵魂这个问题,人类梦中遇到的情形,可以解释为人的幻觉和巧合,也可以解释为灵魂的存在,但是在没有充足的证据排除幻觉和巧合的情况下,这不能作为灵魂的存在的科学依据。

家园 卷兄高见

如果卷兄仔细看一哈就会明白,我在此贴中的讨论,前提是接受不爱兄对于科学精神的定义和描述,一共四条,第一条就是“使用的实验证据必须可以重复。”。单凭这一条,所有社会科学的研究 就都无法被承认为科学研究了!

而且这并非我第一次看到这类观点,从前也读到过关于社会科学究竟是否属于科学范畴的争论。可见这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也正因为此,我才发明了所谓“正统科学派”和“非正统科学派”这样两个loosely defined concepts,前者以不爱兄为代表,坚持“实验证据必须可重复”,后者则是那些坚持“社会科学也属科学”立场的人,只要实验符合逻辑,不具可重复性也作数。(社科类的实验大多是这个类型)

回到老兄最后一句 --- 是否说社会科学研究不是科学研究?

我以为,不爱兄所代表的“正统科学派”就不认为“社科”属于科学范畴。正因为我在此贴中首先接受了不爱兄对科学精神的定义和描述,所以在所有行文中我都默认社科不属科学范畴,虽然我明知对此问题是有争议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我以为,社科与自科一个明显差异就是“实验证据是否可重复”

社科领域所面对的问题,从根本上就不是那种人类可以按照自己意愿设计实验然后重复实验的问题 --- 金融市场、股票市场、世界经济这些东西你怎么去设计并重复实验?心理学方面,让任何一个心理学机构找到多个 先天心理状况和后天心理发展环境 都高度可比的样本,都是异常困难的。所以心理学的实验只能是对多个可比性不佳的样本进行重复性实验,然后运用逻辑剔除掉样本间差异后推测出某种结论,而这与物理和化学等自科对实验设计方面的严密根本无法相比。

关于社科是否属于科学范畴,请看在下这贴:http://www.cchere.net/article/713326

家园 另外我从未说过对社科就不可以用科学手段加以研究

如果我有那句话令卷兄有此理解,那也是因为在说那句话时我默认的“科学手段”是可重复性的实验,而社科类研究恰恰无法做到较佳的实验可重复。

如果您看过我这楼里的全部跟贴,应该会知道我是坚决支持采用科学手段去研究社科 (甚至灵异) 的。但如果有人限定死“科学手段 = 实验证据可重复”这样一个条件,那我只能说,社科的研究手段与正统科学的研究手段有所不同 --- 其不同恰恰在于,在无法遵守可重复原则的情况下做出结论。自科对这种情况下做出的结论是不认同的,而社科却会认同。这就是我所谓的两者研究方法上的不同。说到底,还是对于“科学精神/科学手段”的理解和描述。如果你认定科学精神=可重复,那么

社科所用手段就不是“科学”的,但如果你认为不必遵守那条原则,那么社科的研究手段就很可能是科学的。

家园 可我并没有要求“这个理论必须是精确的,在任何条件下都普适的”的呀~~~

具体到灵魂是否存在的问题,你我空口说“是否有效排除了其他可能”无益,我们来设计一个实验具体说说吧:

(1) 实验目的:求证梦中获得信息是否具有先验性。如果有,则等于间接证明了灵魂的存在。

(2) 实验设计:跟踪一万个人,记录下来他们所有梦到已故亲友并在梦中得到已故亲友某种警告或建议的案例,要尽量详细 力求记录下来所有细节,然后用此案例与后来发生的情况进行比较。如果具有较佳先验性的案例在全部记录案例中超过某预先设定的alpha值(比如5%),则认为梦中获得的信息确有先验性,从而间接推出灵魂的存在。

除了准确度超过5%这一条之外,还有一点也十分重要,就是如果某几个梦带有丰富的细节,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确实发生了这种结果”,那么更加令人无法否定灵魂的存在。具体解释请见此贴:http://www.cchere.net/article/712554

家园 有什么样的证据下什么样的结论

即便你说的这个实验的结果为正,它能够证明的是人在某一个时刻梦中的思想活动,和以后某个时刻的行为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这种因果关系很可能同他本人对某件事情的判断,预感有关,也可能同某位亲人的思念,这些人对他生活的影响程度, 他对过去某位亲人的信服程度有关。

当然你可以把这种微妙复杂的因果关系定义为“灵魂”,但是仍然不能证明普遍传说中那种活灵活现的“灵魂”的存在。

家园 那么如何解释丰富的细节都吻合的情况呢?
家园 这要看什么样的细节

比如人的记忆本来就是有倾向性的,把现实和梦境搞混也是有可能的,对事情的观察也有先入为主的可能性,

总之这样空对空很难谈出什么来的,

家园 酒兄,要证明灵异存在并不是很难

只要找到一个例子,摆在桌面上,让任何人都可以对其进行解释,然后一个一个观点的排除,到最好如果发现只有灵异是唯一的也是最好的解释,那么大家自然就认可灵异是存在的了,又何需成百上千的例子呢?

这就是证伪啊,可是目前看,真有一个令人信服的例子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