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历史的跨越 -- 黄埔三杰

共:💬47 🌺1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个要顶

哪里生产?黎明?

家园 造谣吧,晨大觉得可能么?

推力不足也可以像AL31F那样采用四级风扇,何况我们已经有AF31改制的燃气轮机,航发反而不如它?

家园 这个事情不好猜

官方不公布,瞎猜只能是瞎猜。除非技术上推力上不去,不然太行定型在110kN不大合理,还不如继续攻关。少20%不是少了一点点,飞机性能要差好多呢。

会不会太行是给JH-7用的?那样的话,推力比WS9的92kN是一个进步。

家园 不好猜也猜一下

越想越觉得太行可能是WS9的替代而不是WS10的替代。

130+kN、T/W=8+级的高推涡扇的意义不言自明,但是风险也要大很多。歼-10是单发,要是发动机可靠性还有疑问,贸然用在歼-10上不妥。歼-11的发动机已经到位,用国产新发动机替代AL31在眼下并无特别的好处,国产新发和歼-11/苏-27的整合也未必轻而易举,发动机的加速性能和与进气道的匹配对飞行性能有直接的影响,中国是不是有完整的气动和飞控数据也有疑问,没有俄罗斯的合作,这件事做起来不容易,而俄罗斯方面有没有动力合作是一个大问号。

另一方面,JH-7是全国产的,是双发,第一我们有完整的气动和飞控数据,和新发整合我们比较主动;第二JH-7改用AL31的谣传在坊间已经流传已久,其中不乏想象的成分,但JH-7的潜力受发动机限制这一事实却被提上来了;第三JH-7的双发给考验和改善发动机可靠性提供了条件;第四JH-7是“一线半”战机,具有成为一线主力的潜力,但又有歼-10、歼-11撑大梁,万一不成功不会“满盘皆输”。

综合考虑,太行确为110kN级的可能性很大。

家园 看跟贴,长知识,送献花。
家园 此贴兄弟认真读了好几遍,非常受教育。谢谢并送献花。
WS10A
家园 好回贴,列表比较,一目了然。花着。
家园 谢原创回贴。评论得客观理智实在。兄弟喜欢这样的。接花。

对于成绩要肯定和鼓励,对于不足要保持头脑清醒并继续努力。

家园 就算只有110kn,那也是少12%,不是20%
家园 你说得对

132比110多20%,但110只能算比132少17%,我统统以110为基数算了,严格来讲算法不对。

家园 不是很同意晨大的看法

老大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外链出处

AF31F本身的可靠性就有问题,全寿命只有1500小时左右,即使按每年飞行100小时算,我们也有不少J11和Su27需要更换发动机了,AF31F和WS10的空气流量,尺寸和重量差别应该小于和WS9的差别,用WS10替换AF31F难度恐怕不会比用AF31F替换WS9大。生产线俄罗斯都给了,相关数据恐怕也不会很难弄。推比十的核心机已经点火,似乎就用不少俄罗斯的技术。

再说国家也不可能现在花那么大代价去发展两种推比7左右的大推,代价太大,中推已有WS13A。而且一直也没有替换WS9的传闻,就是要提升JH7的性能,在WS9上改进怎么都比研究一种全新的发动机可行的多。WS10A一直是国家和一航的重中之重,WS9的改进型是当不起这样的评价的。

家园 汗一个,俺也是菜鸟

回赠一朵花,老兄若是对发动机感兴趣的话,可以去虚幻的我心澎湃看看,那里是很专业的发动机论坛:

http://www.war-sky.com/forum/thread.php?fid=130&search=&page=1

家园 问题在于,太行究竟是不是WS10/10A?

我觉得太行不一定是WS10/10A。正因为把AL31装上JH-7不容易,才说那个谣传有点离谱。

AL31F/FN的生产线引进了吗?这和一般的说法不一样,都说歼-11的生产线只包括机体,不包括发动机和雷达。歼-10的发动机也说是进口的,而不是组装的。从俄罗斯引进的发动机生产线只有RD93。这当然都是海外的说法。

顺便说一句,引进生产线和掌握相关数据是两回事,这也是中国航空工业在歼-6、歼-7、WP6、WP7上摸爬滚打了三十年的一个重要原因。过几天,会写一篇“全套图纸资料”和真正的技术的差别,到时敬请批评指正。

中国的航发上到底有多少项目,外界很难猜。不过按中国近年的做法,平行发展的事很多,168/169和170/171舰就是典型的平行发展,还有S300和HQ9防空导弹,歼-11、歼10和FC-1等等,要是发动机上有平行发展,我也不会太惊讶。

舆论评价的问题,我对中国新闻界老师说已经失去信心,昆仑、天山出来的时候,用词也是很顶级的,和太行不相上下。

家园 能否和这篇简氏报道结合来看:中国将削减俄制战机采购量

简氏:中国将削减俄制战机采购量

2006年2月26日0:23

  The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sends some clear signals. Sukhoi’s multibillion-dollar deal to supply Su-27s has come to an end.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ir Force (PLAAF) has absorbed these aircraft and is turning its attention to sustaining and upgrading them itself, with much-reduced foreign involvement. The follow-on Su-30MKK and Su-30MKK-II programmes were for far fewer aircraft and the anned Su-30MKK-III variant has been dropped.

China continues to buy specific technology items rom Russia but the days of the big aircraft deals might well be over. Russia’s early input into the FC-1 and J-10 fighter programmes has been of great ssistance to China’s young design teams, but they are now capable of doing most of the work themselves.

和中国的关系明确的发出了信号。

苏霍伊上亿美元的S-27交易即将划上句号 ,PLA已经接收了这些战机并且开始转为 在大幅度减少外援的情况下自行支持和升级它们 .S-30MKK和S-30MKK-II数量较之前大为减少 ,S-30MKK-III被放弃 。中国继续向俄国购买特定的技术产品,

但是大宗的军机交易已经结束 。俄国对FC-1和J-10项目的早期投入极大的帮助了中国的年轻设计团队 ,它们现在已经可以自行完成大部分的工作

(编辑:秦晨)

家园 呃,这个,平可夫可是简氏的中俄特派记者哟

中国削减直接进口,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呢?中国近10年科技进步迅速,这不仅是进口技术和人才的关系,更是过去几十年建立的技术体系开始开花结果的关系。滚雪球的正反馈正在形成,拐杖用完了,自己走路,很正常的事。

俄罗斯的问题大了。过去15年里,军费开支剧减,项目无以为继,人员散失,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恢复不起来,今后也最多就是现在的英国这样了。几年前俄罗斯还想拿中国一把的时候,就有人说,有生意快做,不然再过几年,想做也没得做了。当时俄罗斯和中国都有很多人不相信,现在成事实了。

不过这不等于AL31的替代已经解决了,饭还是要一口一口地吃。只有已经在锅里,暂时还没有吃到嘴里没有关系。

再猜一把:AL31甚至AL41一级的技术,和相控阵技术,都属于简氏的“特定技术”。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